家庭教育的誤區與策略
時間:2022-11-05 11:02:44
導語:家庭教育的誤區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方式不科學。《家庭與生活報》中有一篇文章中寫道:“中國法學會反家庭暴力網絡調查顯示,近2/3兒童曾遭受過家庭暴力。”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仇恨打他的人。孩子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家庭教育給孩子的影響極為重要,這種不良做法,應深深觸動每個家庭中的成年人。父母長輩是家庭中孩子的監護人和教育者,如果不改變這些做法,將影響孩子的前程。只有認識到這些誤區,遵循科學的教育方法,才能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應對策略
我們在家庭教育中,應以科學的教育觀為指導,遵循兒童的發展規律,采取科學的方法,使孩子們健康成長。
(一)家庭教育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是及早施教;其次是循序漸進。依據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及其特點,各年齡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教育內容,要順應自然,順應兒童身心和個性的自然發展。著名兒童教育專家王守仁提出,教育首先注重兒童的接受能力,其次注意兒童的天性,最后注意兒童的個性差異。教育內容必須豐富多樣,生動活潑,詩歌,故事,舞蹈……合理安排,穿插其間。教育形式必須是兒童所喜聞樂見的,愛教相結合,愛是教的前提,愛不是溺愛,對于家里有多于一個孩子的,一定要一視同仁,做到“均愛勿偏”。
(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必須要先做好表率。身教是最貼近孩子生活的教育,孩子都是一點點模仿長大的,在父母做好表率的同時,父母雙方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言行一致,否則,孩子就會“鉆空子”。有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父母對自己的子女說“我當初因為家庭條件或者其他原因沒有考上大學,特別遺憾,這輩子的愿望就指望你了”等等話語,這樣會給孩子內心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父母們為什么不想一想,自己都沒有做到的事情,為什么要強加給孩子呢?要孩子做到,就要自己首先做到。另外,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環境、風氣、家風,也會陶冶孩子的內心,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三)親子關系是制約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家長要善于與孩子相處,關心了解子女的需要,與孩子有共同話題,不提倡“母雞式的愛”。培養子女對父母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愛戴。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是子女接觸最多的,家長對子女的影響也是最多的。父母要有高尚的品德,尊老愛幼,助人為樂,謙虛謹慎,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舉止大方,為人誠實等等,這些都會使子女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培養孩子們的生活能力與生存能力。現在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暴露出許多弱勢的方面:嬌氣,退縮,缺乏合作意識、環境意識和生存意識。我們的孩子不僅要通過行動形成品德獲得知識,還要通過行動鍛煉磨練孩子的意志品質,通過行動增長孩子的知識,以彌補書本言傳知識的不足。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時候,一定要保持一致性和持久性,以保證正面教育的效果。
作者:王朝紅單位:前郭縣白依拉嘎鄉中心小學
- 上一篇:設計學院學生教育管理論文
- 下一篇:經濟危機下高等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