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下親子體育旅游的發展路徑

時間:2022-03-03 02:53:01

導語:家庭教育下親子體育旅游的發展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家庭教育下親子體育旅游的發展路徑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等研究方法,從家庭教育的內涵、功能和新要求的視角入手,闡述了親子體育旅游的特點,揭示了該體育旅游產生的社會環境根源和人文環境根源。其中對健康的追求和提高家庭教育質量是根源,而親子體育旅游在文化和實踐中充實和豐富了家庭教育。充分發揮政府的市場引導作用,提供更全面的社區服務,密切學校與家庭的溝通與合作,規范旅行社和相關企業的市場行為則是針對當今家庭教育中的親子關系冷漠,互動少,成員健康素質的下降等問題實施策略。

關鍵詞:家庭教育;親子;體育旅游;路徑

《穹頂之下》,柴靜將霧霾問題推向了高潮,給都市生活的人們敲響了警鐘,我們不斷思索身處其中的自己和家人是否能夠在這場災難中僥幸逃脫,或是立即行動,維護自身健康權利。自《爸爸去哪兒》節目播出后,親子體育旅游作為一種新的時尚浪潮,既健康又環保,其較高的親子互動性迎合了當今家庭教育的理念。因此以其為背景,并從家庭教育視角下對親子體育旅游進行研究,具有必要性。

1家庭教育的內涵及要求

1.1家庭教育的內涵宗秋榮和駱風分別從狹義和廣義上對家庭教育進行定義。狹義上的家庭教育指的是父輩對子輩的教育,即單向的,而廣義的家庭教育強調的是父輩與子輩間進行的雙向成長,其中不僅是成員間的,還包括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1][2]。家庭作為社會的組成部分,其教育更加強調社會性和互動性,即進行家庭教育的過程中要更加關注孩子的社會化成長,并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綜合文化、心理、語言、環境等因素對孩子施加影響[3]。1.2家庭教育的功能家庭教育由原先的單向教育延伸為雙向教育,突出家庭成員間的互相教育和學習,其功能已經不是簡單的文化學習,其中還包括成員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化的進步[4]。弗洛姆在分析家庭教育功能的時候,分別從母親和父親不同角色進行闡述,認為母愛教育是給予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從情感出發,培養孩子的愛心;而父愛教育是引導孩子學會如何面對未來世界面臨的各種問題,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5]。家庭教育的功能包括對孩子的文化教育,重點體現在促進其身心全面的發展和社會化。1.3家庭教育的新要求當今家長不僅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競爭意識,開拓進取和創新精神,還要學會分辨善惡,抵御誘惑的能力[6]。隨著社會的進步,對人才要求的提高,直接影響家庭教育,對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培養品德兼一、身心健康、高社會化的人才。

2親子體育旅游產生的背景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親子間的情感交流屬于社交需求,即滿足物質需求層次之上,對精神需求的追求。親子體育旅游作為小康社會的產物,不僅能夠產生經濟效應,而且通過親子互動的方式,互相了解,并得到彼此間的理解與關愛。

2.1社會經濟需求

2.1.1提高國民體質健康水平,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國家是由每個家庭組成,家庭的安定是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體育作為協調社會關系的重要條件,在社會安定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父母和孩子通過體育旅游的形式,外出觀看體育比賽、參加親子體育活動,尋訪體育文化景點等,在豐富社會文化生活的同時,還能夠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在體育旅游過程中,父母與孩子能夠提高勞動技能,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在合理的競爭環境中,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和道德品質,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

2.1.2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帶動經濟增長

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指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有數據顯示,2010年上半年上海市兒童體育消費支出2000元以上不足1%,其中實物型體育消費支出占90.26%,參與型體育消費占36.98%,觀賞型體育系消費只有10.93%[7],由此可以推算出我國的親子體育旅游消費在家庭消費比例中所占比例很少。親子體育旅游屬于體育旅游范疇,是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兩年親子體育旅游發展迅速,深受廣大父母的歡迎。親子體育旅游的發展還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如交通、住宿,還能夠進一步拉動對體育服裝、體育器材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所以親子體育旅游的發展能夠促進體育產業的進一步優化。

2.2家庭情感需求

2.2.1父母關注知識的培養,忽略孩子的內心需求

學習成績的高低是父母衡量孩子好壞的標準,在知識型人才的社會中,在升學的巨大壓力下,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犧牲所有的外出活動時間,陪著孩子奔波于各種輔導班之中。孩子們沒有自己的獨立價值,內心的想法與愛好被遏制,產生的情緒得不到疏導,不僅更加疏遠與父母間的關系,甚者容易導致孩子心理疾病的產生。而孩子的全面發展是包括身體、心理、智力、道德等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將關注點局限于學習,對其他不良行為視而不見,容易造成教育上的不平衡,其中表現有道德的缺失和心理疾病的產生,容易使孩子們誤以為只要學習成績好,其他的都不重要。

2.2.2親子互動少,情感溝通不足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好的家庭教育”,而溝通是搭建親子關系的重要橋梁,良好的溝通能夠深入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調整和改進家庭教育,而較少的親子活動與互動,大大減少了親子間的有效溝通。父母們在生活成本日益增加的背景下,不得不奔波于生計,加上“女主內,男主外”傳統思想的影響下,父親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少之又少,親子間最多的互動活動就是學習,他們很少在閑暇時間里,單獨和孩子聊天,談愛好,談理想,這極大的影響了親子間的溝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忽略對孩子的情感教育,他們很少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感情,甚至在孩子情緒波動時進行嚴厲管教,使孩子的情感得不到宣泄,造成家庭成員間的感情冷漠的現象。

3親子體育旅游的特點及功能

親子體育旅游是指父母與孩子暫時離開居住地,外出觀看體育比賽、參與體育活動以及尋訪體育文化景點的旅游活動,強調親子共同參與性。目前市場上親子體育旅游活動包括觀賞體育比賽、滑雪、親子騎行、沙漠探險、親子垂釣、真人CS、親子健身跑等觀賞類和參與類的體育旅游活動。

3.1親子體育旅游的特點

3.1.1體驗性

體驗性強調參與者的中心地位,其突出了父母與孩子在活動中的實際感受,融合了體育旅游的新奇、刺激、獨特等特點,更加強調父母與孩子的溝通與交流,從參與者的客觀感受出發,融合其心理,體驗不同的生活樂趣[8]。比如家庭單車比賽,需要家庭中每個成員的共同合作,才能在游戲中獲勝,既鍛煉身體,又充滿樂趣,增強親子間的情感交流。

3.1.2互動性

互動包括參與者與組織者,參與者與參與者之間。參與者與組織者之間的互動:體育旅游摒棄了傳統旅游的單向行程安排,強調成員間的融入感,參與者積極主動的加入體育旅游產品的設計與制定,融合自己的感受,增加與組織者之間的互動性。參與者與參與者之間的互動:即父母、孩子、伙伴間的互動,通過語言和動作傳達信息,增強彼此的了解,提高親子間的感情交流。親子體育旅游一般是以團隊出行的方式出現,旅游途中包括觀賞比賽,參與體育活動等內容,孩子與孩子,孩子與父母間互相溝通與交流,分享旅行中的快樂,在比賽中互相合作與競爭,促進了成員間的情感交流。

3.1.3獨特性

親子體育旅游的參與形式具有多樣性,人們可以通過自助、半自助、參與旅行社或者體育俱樂部等方式進行活動,其中旅游線路、時間、住宿、交通等都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他們可以參與機構組織,或者體驗“背包客”的散客組織,根據家庭愛好選擇路線或活動,強調體育旅游的新奇、刺激、冒險等特色。如3月、4月份的新安江畔油菜花之旅,并在途中穿插漂流,拜訪陶行知等活動,融合自然與人文景觀,多樣的活動形式適合各種家庭。

3.1.4休閑性

親子體育旅游是父母和孩子在空暇時間里的活動,它不像競技體育,具有強烈的對抗性、競爭性和嚴格的規則,父母和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活動內容和方案,以游樂的心態參與活動。一般家庭出游的時間選在父母和孩子共同空閑的時間,行程安排較寬松,沒有緊湊感,主要是為了達到身心放松、休閑的目的。

3.1.5健身性

健身性是體育旅游的本質特征,是通過運動的方式進行的。經濟快速增長的今天,人們生活成本提高,生活壓力增加,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造成人們對身體鍛煉的忽視。孩子在強調知識性社會中,將大部分時間花在學習上。國民身體素質的逐年下降,老年疾病的年輕化,引起了人們對健康關注。親子體育旅游通過親子間體育旅游的方式,通過觀賞、參與一些親子運動游戲,不僅能夠鍛煉身體,而且還能夠釋放壓力,調節情緒,達到身心愉悅的功效。

3.2親子體育旅游的功能

3.2.1消除親子隔閡

學習成績是家庭矛盾的導火索,父母關注孩子的成績,容易忽略孩子的內心需求和情緒變化,孩子壓抑自己內心想法,埋頭于厚重的練習題與輔導書之中。父母們在外頂著工作上的壓力,在家還要操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擔心他們的未來,雙方的壓力巨大。親子體育旅游讓父母與孩子在欣賞自然風光,參與體育活動中放松身心,緩解壓力,體育作為參與感極強的活動,親子間通過參與體育旅游,在單獨的相處中,父母能夠深入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尊重孩子的想法,能夠以更加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子女。在活動中,父母與孩子培養了共同的興趣愛好,增加與孩子的交流,并發現彼此身上的閃光點,能夠促進父母與孩子間的感情迅速升溫,促進雙方的情感交流,消除親子間的隔閡,營造和諧的家庭關系。在體育旅游過程中,通過與其他家庭的交流,父母間能夠彼此學習對方成功的教育方法,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孩子間的互相玩耍,能夠讓其感受到家庭和社會的溫暖。

3.2.2塑造孩子的人格

親子體育旅游是一次家庭間的親密旅游,以體育的方式貫穿于整個旅游過程中。父母與孩子不僅能夠親密接觸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開闊視野,而且能夠通過一系列的親子體育活動,激勵孩子勇敢拼搏的進取精神,增加親子間的溝通能力和促進雙方的進一步了解。孩子在體育旅游的過程中,觀察和發現大自然的美麗,培養孩子熱愛生活的積極態度,增強環保意識。在體育游戲中,通過與父母和小組成員的合作與競爭,提高孩子的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在面對困難中,能夠增強自信,正面迎接挑戰,提高孩子心理健康水平。親子體育旅游還能夠培養孩子的組織能力和領導力,讓孩子積極參與體育旅游的計劃之中,根據自己的喜好,計劃體育旅游的目的地、線路、項目,其中還包括旅行前行李的準備。父母對孩子的安排給出一些建議,使孩子進一步完善旅游計劃。由以往的被動接受到現在的主動設計與參與,孩子不僅能夠享受到自己勞動果實的快樂,還能夠在組織安排中完善自己的想法,鍛煉決策能力。

3.2.3提高孩子的交際能力

親子體育旅游是一個多向互動的活動,孩子通過與父母和小伙伴的多向互動,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智商。在親子體育旅游中,孩子在輕松的氛圍中釋放自己,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更好的與人交流,提高社會適應能力,這對孩子人際交往的能力和技巧上起到促進作用。

4家庭教育視角下親子體育旅游發展的路徑

4.1政府加強對市場的管理

政府應該充分發揮社會主導作用,建立國家權威家庭教育指導機構,其中包括建立親子體育旅游服務指導站,培訓相關人才。目前我國的親子體育旅游市場較為混亂,相關親子體育設施數量少,發展落后,其中包括路線設計的不合理。利益驅動下的相關企業,只是將原有成人路線稍加改造,作為親子體育旅游的路線投入市場,沒有充分考慮孩子的生理特點。政府設立的親子體育旅游服務指導站能夠很好地解決市場上混亂的現象,并且能夠從專業的家庭教育視角下進行器材設計、路線安排,使親子體育旅游充分的發揮其家庭教育的作用,而非單純意義上的體育旅游。對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政府需要加強對相關部門的管控,監督其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信息。親子體育旅游作為互動性較高的活動,隨著《爸爸去哪兒》的火熱上映,在全國形成了熱潮。但是市場的不規范造成了親子體育旅游產品的差異性,其中信息不對稱和滯后性,造成了親子參與感不強,滿意度不高,對家庭教育的效果不明顯,嚴重阻礙了親子體育旅游的發展。

4.2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與協作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最長久,二者之間要相互溝通,確保教育方向的一致性。在家庭教育面臨諸多困難的階段,學校要承擔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過渡的領導作用。學校老師可以根據每個孩子父母的職業和人際關系,定期舉辦親子體育旅游。在活動策劃中,學校應該積極主動將生活知識、生存技能融入活動中,彌補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缺陷。通過此類活動,不僅能夠培養父母和孩子間的默契,還能夠增加與父母的溝通機會,傳遞新的教育思想,提高家庭教育質量,為孩子提供更加輕松快樂的家庭環境。

4.3提供更加全面的社區服務

社區是居民的大家庭,為其提供了最基本的設施與服務,并且通過開展各種文化活動,為居民提供教育服務。社區干部、婦聯主任和社區教育工作者也要承擔起走訪各個家庭,了解家庭教育的情況。通過定期舉辦親子體育旅游的活動,對每組家庭進行教育輔導,特別是相對比較困難的家庭,請專家或者優秀家庭共同參與活動,分享成功經驗,將咨詢和輔導融入于體育旅游中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優化小區整體的家庭素質。

4.4規范旅行社和相關企業市場行為

親子體育旅游的發展主要靠市場的運作,而旅行社和相關企業是其市場開發的主力軍,所以在開發體育旅游產業的同時,應該加強家庭教育知識的學習,多方面掌握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等知識。在線路設計上,充分考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更多地融入親子參與性較強的體育活動,在設施器材的選擇上,要選擇孩子喜愛,并且能夠使用的器材。旅行社和相關企業在開展親子體育旅游的時候,注意強調家庭教育的目的性,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父母關注與參與,同時帶動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促進其進一步的優化。完善體育設施,提供安全保障。親子體育旅游主要針對的是父母與孩子,但是體育設施的成人化設計,并不適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要求,加上其無人管理,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導致親子們在游玩中出現安全隱患。所以,企業應針對性的置放適合親子鍛煉的器材,并定期對其進行清理和維修,為父母與孩子們提供安全的環境。

4.5加強人才基礎建設

目前,我國體育旅游市場上多為非專業人才,其中有55%旅行社認為首要問題是體育旅游導游的缺乏,有35%的認為缺乏體育旅游高級管理人才[10]。親子體育旅游的參與人群具有獨特性,企業在市場開發的同時還需培養相關創新型人才,如技術開發者——旅游線路的制定,項目經理——旅游主題的確定等。

作者:胡敏 李延超 單位:上海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宗秋榮“.中國家庭教育發展論壇”綜述[J].教育研究,2004(8):92~94.

[2]駱風.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家庭教育研究進展述評[M].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5):51~55.

[3]倪穎.弗洛姆理想家庭教育理念及其當代啟示[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3):102.

[4]陸鵬飛.上海兒童體育消費現狀的分析[D].上海體育學院,2010.

[5]代俐.我國青少年體育旅行新風尚解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4(1):119.

[6]孫輝.歐美體育戶外體育教育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5(2):162.

[7]寧鐘.創新管理:獲取持續競爭[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1):35~37.

[8]丁燕華,劉志民,宋洋.金融危機及世博會背景下上海市體育旅游發展的可行性[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11):32.

[9]畢斗斗,譚華.體驗經濟背景下的體育旅游產品體驗化設計[J].體育學刊,2009(7):47.

[10]萬懷玉,樸勇慧,劉政軍.論我國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旅游學刊,旅游人才與教育教學特刊:132.

[11]代明.黃河三角洲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及開發路徑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4.

[12]青海日報.青海湖旅游迎來年度大高峰旅游日收入突破百萬元[N],2011,7.

[13]上海市政府網站.2014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