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投資的決策依據
時間:2022-03-03 02:56:31
導語:家庭教育投資的決策依據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許多家庭的經濟水平都不斷提高。同時,父母們越來越認識到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因此在教育方面更愿意為孩子投入大量資金。許多家庭的收入除了投資必要的、正常的學校教育之外,還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孩子的家庭教育。研究表明,在家庭教育投資中,父母們用于支付為孩子請家教,上各類特長班、興趣班、文化補習班的費用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但是家庭教育投資并非投入越多、收益越大。如果父母們在家庭教育投資中缺乏理性思考,按照自己的主觀意志行事,抱著“多花錢就能買來好的教育”的錯誤觀念盲目投資,不但達不到預期的結果,有時反而會給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傷害,阻礙孩子的成長。以下幾個案例,也許值得我們深思。
案例1
小楊夫婦是大學教師,家境優越。他們有一個五歲的女兒。小楊夫婦希望女兒將來出國留學,因此認為從小學好英語很重要,于是花重金為孩子聘請了一個英語外教,單獨教授孩子英語。小楊夫婦還認為孩子應該有個特長,于是為孩子買了鋼琴,請了音樂學院的老師教孩子鋼琴。可是孩子無論是對鋼琴還是對英語都不感興趣,每次上課之前總要跟父母討價還價,甚至吵鬧一番。曾經有一次,孩子為了逃避練琴,竟然自己把手指弄破了。
案例2
小倩是一個六年級的小學生,每天的課業已經很繁重了,可是她的父母還為她聘請了家庭教師,每周三晚上補習數學,周五晚上補習語文,周六周日還要去特長班學鋼琴和英語。小倩的時間被父母安排得滿滿的,她要么整日埋首于功課之中,要么穿梭于特長班之間,沒有屬于自己的閑暇時間和自由,身心疲憊,苦不堪言。
案例3
小東剛上初中二年級,節假日基本上就是在各類文化課輔導班上度過。小東的父母希望孩子將來能上名牌大學,上名牌大學當然要學習好、考高分,因此他們在孩子的學習方面很舍得花錢。小東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學習成績非常優秀。但是他對學習之外的事情卻興味索然,平時郁郁寡歡,感覺生活很沒有意思。上述案例并非個例。在現實生活中,按照父母的意愿學習各類特長、上各種文化補習班、請家教輔導的孩子比比皆是。父母們在家庭教育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出發點是希望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將來有一個美好的人生。但是就目前的情況看,孩子們背負著父母的期望,學習著并非自己內心真正喜歡的東西,失去了自由、閑暇和快樂,身心受到壓抑,前進的步伐被阻礙。如此這般,怎么能期望孩子將來有一個快樂而美好的人生呢?上述案例中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投入,既是金錢的浪費,也是對孩子生命的浪費。孩子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享受不到學習帶來的樂趣,學習成為一種負擔,成為痛苦的根源。父母期望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讓孩子為遙遠的將來做準備,從而不惜犧牲孩子現在的生活,使得本該天真爛漫的童年時光,在哭泣、恐懼和奴役中度過,這樣的狀況怎能不令人心痛呢?孩子的時間被父母排滿,沒有自己的閑暇和自由,也就失去了自我存在的基礎。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人唯獨在閑暇時才有幸福可言,恰當地利用閑暇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礎。”閑暇對于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有當孩子處于閑暇狀態,自由自在地做他喜歡做的事情時,他的個性、興趣和內在的天賦才能逐漸顯露出來,從而發現真正的自我。唯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體驗到生命的價值和樂趣。因此,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為了孩子的自由成長,為了使家庭教育投資收到最大的效益,父母進行教育投資時要進行理性思考,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則。第一,要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首先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孩子的身心發展具有階段性和順序性,每個階段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同的特點,每個年齡階段都有適合學習的內容,因此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適合的學習內容。其次,選擇學習內容時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我國古代教育家孟子提出“盈科而進”的思想,指出了學習和教學過程的循序漸進。他認為,“其進銳者其退速”,進程的過于迅疾,勢必影響實際效果,致使退步也快。因此,案例2和案例3中的小倩和小東,在課外的強化學習中,也許短期內能達到不錯的效果,取得好的成績,但是從長遠來看,他們未必能保持這樣的成績,甚至可能出現大的退步。另外,父母為孩子選擇學習內容時要量力而行。明代教育家王守仁提出對待兒童教育要量力而行,“隨人分限所及”,而且使兒童學習要留有余地,使兒童“精神力量有余”,這樣他們就“無厭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不會因為學習艱苦而厭學,樂于接受教育。第二,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需要無論孩子學習什么內容,只有他自己感興趣、自己真正需要,才能樂于學習,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父母為孩子選擇學習內容,出發點應該是孩子的興趣和需要,所以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興趣和需要。積極關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從中發現孩子的興趣傾向。興趣存在于有趣的事物之中,孩子如果經常被某種事物所吸引,那么他就表現出了對這種事物感興趣的傾向。這就要求父母在生活中觀察,以便及時發現孩子對哪些事物有特別的喜好,從而加以特別的引導和培養。比如孩子表現出繪畫方面的興趣,父母就可以在鼓勵孩子畫畫的同時,在征得孩子同意的基礎上,報個適合孩子年齡特征的繪畫班,促進孩子在繪畫方面的發展。平時父母要與孩子多溝通,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了解孩子的需要,根據孩子的需要為孩子選擇輔導班,或者請家教。家庭教育投資不僅僅是一個金錢問題,更是一個關乎孩子生命成長的問題。因此,父母在為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投資時,首先思考的應該是人的問題,而不是錢的問題。
作者:徐勤玲 單位:山東省濟南市天橋
- 上一篇:家庭教育下親子體育旅游的發展路徑
- 下一篇:素質教育下的高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