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弱化與當前中學德育的困境

時間:2022-06-20 10:21:33

導語:家庭教育的弱化與當前中學德育的困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家庭教育的弱化與當前中學德育的困境

摘要:家是人道德實踐的開始,也是人道德養成的起點,家的觀念深植人的靈魂,流淌于人之血液。百余年來,伴隨中國家庭結構的裂變,家庭的德育教化漸趨弱化。面對當前中學德育的現狀和問題,分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中學生德育中面臨的問題,以探尋行之有效的德育手段。關鍵詞:家庭教育;中學德育;養成教育

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如果將人生比做旅程,那家庭無疑是人生旅程的第一站。家是能夠帶給人們幸福的港灣,也是滋養人們成長的搖籃,它不僅給予每個人溫暖與親情,也給予知識與力量。父母是每個人的啟蒙老師,人們最初對這個世界的感知、對生活的意義,甚至人生的價值與人生追求都依賴于父母,其一言一行影響了人們的一生。家庭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的起點和基點。小孩從第一次學說話,第一次學走路,懂得的第一個道理,都是從家庭開始的。早期的家庭教育的影響,對一個人的思想觀念的形成,智力的發展,性格的培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人在家庭中發展起來的身心能力如何,將決定他日后接受學校教育和影響其獲得身心發展的能力。其次,家庭教育是孩子良好品質形成的基礎,對其一生的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古人曾云,習慣能使人養成某種品行,朋友也能影響其品行的發展,但是與家庭教育相比,兩者的影響力遠不能及。可見家庭教育在人身心發展之中的作用。因此父母應該從生活中培養孩子尊老愛幼,講文明,指導孩子正確地與他人進行交往,友好坦誠地與人相處,學會換位思考,為人謙遜等等,使孩子從小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其終生受益。再次,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每個孩子剛出生都是一張白紙,在隨后的生活中逐漸打上生活的烙印。開始無意識地接受來自家庭的一切熏染,在此基礎上走出家庭,步入校園生活。家庭教育情況的好壞,嚴重影響著學校教育的發揮。接受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對生活充滿熱情,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斯坦福大學教授特爾曼曾經進行了一項長期的研究,對1528名天才兒童進行了40多年的追蹤,其中90%的天才進入大學讀書,其中30%為優秀畢業生,獲得了好職位,從事專業工作,大多數人都有出色成就。這些天才成長的重要因素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背景,成就最大者其中50%家長是大學文化水準,家中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家長又極其重視早期家庭教育。

2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

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家庭結構的變遷,家庭職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家庭的教育功能遠不及傳統意義上的家庭,家庭的教育功能被弱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家庭育人時間不足。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變革,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為了生存而奔波于工作之中,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工作上,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照顧孩子的任務就轉接到爺爺奶奶、保姆或者私立學校。因此孩子與父母相伴的時間極其短暫,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及時的溝通交流,家長很難及時引導孩子的健康成長。其次,家庭教育功能被異化。在當前的家庭中,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家庭在對其子女的教育過程中,出現了兩種極端的傾向。一種傾向是無限度地滿足子女的需求,讓子女生活于物質的世界。中國的父母總是愛子心切,為子女包辦一切,盡自己最大努力給孩子提供優越的生活。于是子女逐漸養成凡事依賴于父母,失去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急需具有獨立精神、能獨立自主的新一代青年,但家庭教育卻把本該在社會獨當一面的新青年給弱化了,失去了他們在這一年紀該有的獨立與自主。另一種是極度苛求、嚴加管束,讓孩子墜入學海的深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自古以來便被人們所追捧。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以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多的父母為了不讓自己子女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瘋狂地為孩子報各種補習班、奧數班、特長班,使孩子身心壓力巨大。再次,家庭教育功能出現偏差。在家庭教育上,由于父母的個人傾向和社會的種種不良風氣的影響,家庭對子女的價值引導出現了嚴重的偏差。主要表現在:第一,淡漠崇高、培養冷漠。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向往高尚的精神生活,是一個人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動力,也是社會進步與文明的重要標志。但是現在的部分家長,只追求口頭上良好的社會風氣,在實際生活中經常教育子女不要多管閑事、智者自保。這在某種程度上培養了子女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心態。第二,嘲弄誠信、放任作假。誠實守信,是一個人道德大廈的基石,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坑蒙拐騙現象屢見不鮮。家長便教育子女做人不能太老實,否則在社會上容易吃虧;面對生活中作假行為置之不理,甚至有的家長在子女面前言而無信。

3中學德育困境及如何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

我國基礎教育在近三十年發展速度很快,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似乎丟掉了靈魂,德育面臨困境,如何在知識與技能的傳授過程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找回靈魂是目前基礎教育亟需解決的問題。當前,中學德育的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受眾個體心理素質較差,意志品質薄弱。常常表現為遇事緊張、瞻前顧后,缺乏毅力與耐心;家長的言傳身教對于中學生自身素質的養成與意志品質都有潛移默化的塑造作用,有的父母在遇到問題時經常逃避或者采用不適當的解決方式,從而影響學生對問題的承受能力及其意志品質。其次,強調個人主義,集體意識淡薄。表現為凡事以自我為中心,隨心所欲,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目空一切,當發生利益沖突時,總是先考量自己的利益得失。家庭氛圍對青少年道德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和睦溫馨的家庭氛圍有利于青少年集體意識的培養、注意關心他人的感受。但現實生活中,由于家長不良的言行舉止、不和睦的家庭氛圍使中學生產生消極的人生態度,從而沒有集體主義觀、冷漠自私。再次,言行不一,誠信缺失。當前我國部分青少年缺乏誠信意識,他們常常表現為人前一個樣人后一個樣,考試作弊,投機取巧,抄襲作業。子女的品行是父母品德的縮影。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部分家長對子女的品行培養毫無意識,還有些家長文化素養低,自己在為人處世方面經常說謊話,不講信用,從而嚴重影響子女良好品行的塑造,導致子女在學校言行不一、不講信用。第四,缺乏理解與分享。一些中學生在與人進行交往的過程中,凡事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從不關心別人的內心體驗,不會去換位思考,不去顧及他人的感受,導致不能互相理解;同時由于過分關注自我,由此引發的一系列校園暴力事件以及違法犯罪行為讓人大為震驚。英國著名文學家哈伯特說:“一個父母勝過100個校長。”父母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就是家庭教育的力量,也是子女成長過程中走向優秀的力量。由于中學生缺乏社會生活經驗,再加上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他們往往忽視自己道德人格的修養與完善。因此,家庭教育必須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發揮家庭教育優勢,增強當前中學德育教育的實效性。首先,增強家庭教育的自覺性。家庭教育的好壞決定著孩子的道德品質和未來的社會適應性。中學德育面臨的困境,與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存在一定的關系。由于父母忙碌于工作與生活,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不足,以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孩子大部分的時間投入到了作業之上,父母子女之間缺乏相互影響的空間。因此,要改善家庭的教育功能,提高中學德育的時效性,家長應當抽出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多創造與孩子進行獨處的時間與空間,自覺關注孩子的精神成長。其次,躬行身教,做好榜樣作用。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而有信,言行一致。家長的自身示范教育,不僅可以增強說理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對子女產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這種以自身良好道德行為,為子女品德修養做出示范的方法,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是一種生動、有效的良好教育方法。因此,家長在生活之中應當時時刻刻注意言行舉止,處處為孩子做好榜樣,使榜樣的品德自覺地轉化為子女的品德和良好行為。再次,愛,張弛有度。父母對子女的愛來自內心深處,是一種天性驅使。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也是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的起點與基礎,父母與子女之間親密無間的感情,是傳達教育的催化劑。但在現代社會中,家庭教育功能被異化,不少父母經常對子女采取極端的教養方式———過度關愛或者過度嚴厲苛刻。這種極端的教育方式極易導致孩子出現道德問題。所以父母對子女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愛。其基本要素是關心、尊重、理解及愛而不驕。這種理智之愛,是一種偉大的教育力量,它會教會子女如何去愛別人,也為培養子女愛集體、愛祖國的高層次情感奠定了基礎。第四,家長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家庭教育功能的正確實施,與父母自身的素養密切相關。孩子在家庭之中無時無刻都在不知不覺之中受到父母的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價值觀的影響。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也對孩子心理健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長要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工作生活之余閱讀育兒知識,參加家長教育培訓,學習一些心理學、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科學有針對性地教育子女。第五,實際鍛煉,習慣養成。家長應當讓子女參加力所能及的實踐活動,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讓子女明白應當做什么和為什么應當那樣做是十分必要的。在實踐鍛煉的過程中要提高子女對實踐鍛煉意義的認識,調動孩子自覺鍛煉的自覺性,同時要鼓勵子女克服困難,不怕挫折,堅持到底。青少年往往缺乏毅力,堅持性差,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家長要有意識地幫助子女克服生理和心理的各種障礙,要少埋怨多鼓勵,及時給予表揚,增強孩子克服困難的信心與毅力。孩子的養成教育需要在具體的環境下實施,而家庭恰是孩子常態的生活場所,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道德品質有重要影響。家庭的教育時間、教育方式與教育目的決定著孩子身心的發展狀態。社會現實情況表明,我國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主要是因為家長狹隘的思想觀念所致。因此,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是改善家庭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徑。面對當前存在的德育困境發揮好家校合作模式,家庭積極發揮其應有的育人功能,協同學校一起構筑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質,還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幸福生活。

作者:余雯雯 單位:閩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葉立群.家庭教育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陳友林.中學德育工作的困境與思考[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5).

[3]高得勝.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現代德育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4]馬和民.新編社會教育學(第二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