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講師培訓方法研究

時間:2022-10-17 04:03:25

導語:家庭教育講師培訓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家庭教育講師培訓方法研究

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當下,全社會都掀起了家庭教育熱,但如何開展具體的家庭教育活動,讓廣大家長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和水平,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重大課題,這就需要有一定專業水平的家庭教育講師對家長進行輔導。而專業的家庭教育講師如何培養和成長?筆者通過八年的探索和實踐,總結出了有效的培訓策略。

一、科學設置培訓課程

培訓課程是培訓活動的主體內容,是實現培訓目標的基本保證,是培訓活動開展的紐帶。培訓課程的科學性決定了培訓活動的質量高低,是培訓活動的生命所在。一般而言,培訓課程要遵循以下程序來進行開發和設置:需求調查與分析—明確課程目標—選擇課程內容—確定培訓方式—組織課程執行者—落實培訓時長—制定課程評價。家庭教育講師培訓課程設置同樣遵循這樣的科學流程,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檢驗,筆者研究出科學的家庭教育講師培訓課程體系(見表1)。家庭教育講師培訓體系包括三大模塊、八大主題、24個培訓內容。理論基礎模塊包括家庭教育基礎理論、兒童教育學基礎和兒童心理學基礎三大主題;技能訓練模塊包括講師基本職責、講師備課技能、講師演說技能和講師咨詢技能四大主題;實踐操練模塊包括現場實踐和現場觀摩兩個主題;每個主題又包含若干培訓專題。例如,家庭教育基礎理論是從家庭教育學這個視角來組織培訓內容,包括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與職責、家庭教育需要理性的愛等5個專題。家庭教育學內容豐富,為什么只選擇這5個專題呢?這主要基于兩個方面:第一,依據家庭教育的現實問題。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著以下問題:把孩子教育問題推給學校和教師,不明確家庭教育的職責;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缺位;父母對孩子或者過于溺愛或者管教過嚴;父母與孩子關系不良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從理論上明確家庭教育的職責、地位和方法。第二,依據家庭教育講師的職責。家庭教育講師最基本的職責就是向廣大家長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指導廣大家長做好家庭教育,如果家庭教育講師都不懂家庭教育學的基礎理論,就會“誤人子弟”。因此,這樣的培訓課程是嚴謹的、科學的。而且課程的設置體現了“理論+技能+實操”的思想,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升華理論。

二、創新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培訓方式包括專題講座、案例研討、專題論壇、現場模擬體驗、說課、試講和現場教學指導等9種,靈活多樣。對于理論學習,其主要目的是增長知識和開闊視野,要選擇專題講座這種高效率高容量的方式;對于如何科學選題,要充分調動參訓者的積極性,發揮參訓者的聰明才智,這時就要選擇互動交流這種容易碰撞出思維“火花”的方式;對于傾聽與表達技巧、診斷與指導技巧這些技巧性強的內容,要選擇現場模擬體驗這種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提煉的方式。總之,培訓方式的選擇是依據培訓內容和培訓目標以及培訓對象需求而定的,靈活多樣的方式保障培訓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本培訓不僅有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而且還把中小學教研活動中經常使用的“磨課”創新性地拿來使用,構建起新的培訓模式。“磨課”培訓模式有四個環節:①確定選題:每一個參訓者根據理論基礎中所學的知識和自己對家庭教育的理解和經驗,確定講座主題,主題切口要小,不能假大空,做到以小見大、一課一得,避免空談。主題確定后要提交給培訓導師審核,審核通過后才能開始備課,否則重新選題。②備課:參訓者根據主題,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把自己的所看所思制作成課件,準備進入說課環節。在備課中一定要避免只從網絡上下載相關知識,然后東拼西湊形成講座內容的做法;講座一定要有自己的內容體系,每一部分內容必須有內在的邏輯關聯,而且所選擇的“案例”應該是家長身邊的經常發生的典型事例,這樣才能“接地氣”,才能啟發家長去解決自身的問題。因此,要求參訓者必須“沉下心”來觀察和思考家庭教育問題,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論分析才能備好課。③說課:參訓學員每12人分成一組,在導師指導下,每位參訓者說課10分鐘,同組學員和導師一起對說課內容進行論證,考核通過者進入試講環節。否則修改后再次說課。說課環節考查的是家庭教育講座內容的科學性,所以,每一個內容和觀點都要認真斟酌,比如“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習慣”等觀點其實是片面的,并不嚴謹,甚至會“誤人子弟”。為此,要求參訓者說課時必須解決三個問題:第一,本講座要解決家庭教育中什么普遍性問題?第二,本講座主要觀點及相關知識體系是什么?第三,本講座選取的“案例”是什么?能否支持講座主要觀點?④試講:參訓學員每12人分成一組,在導師指導下,每位參訓者把同組學員當作“家長”,現場模擬家庭教育講座,從頭至尾講完一個講座,時間為40分鐘。試講環節考查的是家庭教育講座演說的藝術性,強調“動心”“入心”“上心”,做到“使人知、令人信、促人行”。試講合格后即可正式走上家庭教育講座的講臺,成為正式的家庭教育講師。“磨課”培訓模式既是創新的培訓方式,又是保障本培訓項目能有效實施的根本保證。這種“磨課”培訓模式是三個循環組成的螺旋上升的結構,包括選題循環、說課循環和試講循環。這樣的結構又由兩部分構成的,一部分是強調內容的科學性,由選題、備課和說課組成。另一部分強調演講的藝術性,突出的是“講”的技能技巧,通過試講來保障。只有通過“磨”,才能構建一堂既科學又有吸引力的家庭教育講座,才能培養出真正合格的家庭教育講師。這樣也能保證每位通過的“講師”都是真正能走上家庭教育講臺的“行家里手”。

三、凸顯有特色的培訓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講師培訓課程體系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專題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技能訓練與方法討論相結合、學術沙龍與案例研討相結合,強調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培訓主體的自主性、培訓方法的互動性和培訓效果的即時性,具有鮮明的特色,比較突出的有以下三點:(一)系統性。一個合格的家庭教育講師既要有深厚的知識功底,又要有高超的演說技藝。一個成功的家庭教育講座既能讓家長在現場被感動,更能讓家長在感動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收獲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知識與方法。因此,本培訓非常注重系統性,不僅從家庭教育學、教育學和心理學上夯實理論基礎,而且從成人教育基本規律上掌握家庭教育講座的演說特點。更重要的是,通過備課、說課、試講這些“磨課”方式進行“一對一”指導,使參訓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凸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系統性。本培訓面授學習共有84課時,還不包括說課、試講和現場講座指導。假如一個家庭教育講師培訓班以50人計,每一位參訓者都能一次性地通過培訓考核,那么,說課這一環節就需要17個小時,試講這個環節就需要50小時,“磨課”總耗時67小時,以每天工作8小時算,至少需要9天。所以,家庭教育講師培訓并不是“速成”的,從時間上就能體現培訓的系統性,更保障了培訓的整體性和實效性。(二)實效性。家庭教育講師培訓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培養合格的家庭教育講師。所謂合格是指參訓者不僅要順利結業,還能正式走上家庭教育講座的講臺。而且,要求家長聽后還樂意再來學習,否則為不合格。在實踐中,許多中小學校、幼兒園不能把家庭教育講座常規化,就是因為擔心家庭教育講師講不好,家長有意見。為此,我們采取了“磨課”的培訓模式,為每位參訓者精心打磨一節家庭教育講座,從選題、備課、觀點呈現、案例選擇、素材整理、課件制作、演講技巧、有效控場等方面打磨與評析,保障每一節家庭教育課都是精品課、讓家長喜歡的課。家庭教育講師培訓不是學歷培訓,也不是業務培訓,而是資格培訓、“準入”培訓,培訓合格后即可成為講師。所以,培訓必須全面、系統和嚴格要求,必須以為參訓者負責、為廣大家長負責、為家庭教育事業負責的態度來認真組織實施,不能馬虎對待、走過場,更不能不顧質量地“速成”,否則就會誤人子弟。(三)選擇性。講師,顧名思義,“講”就是其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職能,就是要向廣大家長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進而轉變他們的家庭教育觀念,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和水平。而事實上,參加培訓的學員既有一線的校長和老師,也有普通家長,還有各行各業對家庭教育非常重視的人員,參訓人員很復雜,他們中可能是因為語言表達問題、形象問題或性格問題而不能“講”,因此,并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于“講”的。選擇性就成為本培訓區別于其他培訓的顯著特點。本培訓采用“結業證書+聘書”的方式來體現選擇性,參訓人員學完所有課程,經考核合格后,頒發結業證書。通過說課和試講的“磨課”考核才能正式聘為“講師”,成為合格的家庭教育講師;只通過說課考核,不能通過試講考核,不能聘為“講師”,可以聘為“家庭教育指導咨詢師”,可以為家長提供一對一的咨詢指導服務;說課與試講考核都不通過,只能擔任家庭教育指導志愿者,協助“講師”和“家庭教育指導咨詢師”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此外,家庭教育講師培訓要得到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婦聯和關工委的支持才能保障有效實施。因為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主要是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婦聯和關工委負責組織實施的,經過培訓考核的“講師”要得到這些部門的認可才能正式走上家庭教育講座的講臺,也才能真正體現本培訓的效果。因此,本培訓必須得到這些相關部門的支持與認可才能成功開展。

作者:張潤林 單位:東莞市教師進修學校

參考文獻

[1]趙忠心.家庭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吳航.家庭教育學基礎[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杜以德,姚遠峰,李醒東.成人教育發展縱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