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家庭教育研究

時間:2022-07-17 08:52:42

導語: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家庭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家庭教育研究

一、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推進,一些外來的腐朽文化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造成了不小的沖擊。為進一步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更是在報告中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此要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家庭是人類實踐生活的最基本單位,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家庭教育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孩子品德培養發揮著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無法替代的作用。近年來,國內學者已對如何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1-3]和如何加強家庭教育[4-6]進行了大量研究。也有學者對如何在家庭教育中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進行了研究,如李曉蓉[7]認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需家長、教師、學生等多方參與。但多數研究重在從理論方面探究家庭教育對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實現的路徑,而且很少有研究探討家庭教育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重視程度的影響因素。鑒于此,有必要研究分析不同類型家庭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并提出進一步發揮家庭教育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的建議,為進一步探索二者的關系提供借鑒。

二、研究區域與數據來源

1.研究區域概況。以山東省魚臺縣作為調研區。魚臺縣被譽為“孝賢故里”,“蘆衣順母”“五里三賢”等佳話皆源于此,縣內有閔子祠、樊遲墓、常李寨孝賢民俗文化村、武棠亭遺址、文廟大成殿等多處蘊含優秀傳統文化的遺跡,一年一度的孝賢文化節更是推動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因此,選取魚臺縣為調研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數據來源。課題組先通過查閱文獻、集體討論等方式,初步了解可能會影響家長對孩子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因素,并設計出調查樣卷。然后,課題組經過預調研找出樣卷存在的不足,對樣卷內容進行了完善,得出最終問卷。問卷內容涉及家庭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度、家長受教育水平、家庭教育理念、家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度、學生學段、當地政府的重視度等。最后,課題組通過咨詢班主任、查閱學生相關信息等方式確定了訪談家庭名單。數據來源于課題組于2018年2月寒假期間在魚臺縣進行的家庭調研。對于調研區的選擇,主要考慮到三點:一是地理位置,包括城市家庭和農村家庭;二是優秀傳統文化氛圍,包括優秀傳統文化氛圍濃厚的村落和缺少優秀傳統文化根基的村落;三是學生學段,包括高中、初中、小學三個學段學生的家庭。據此,選取了魚臺縣錦繡華城和孝賢居(縣城內高檔小區)、新華村和解放村(縣城內普通住宅區)、張黃鎮常李寨村(孝賢文化村)、張黃鎮大閔村(閔子故里)、唐馬鎮后付村和王廟鎮后皮店村(普通村落)作為調研點。課題組以結構式訪談和問卷的形式共調研了182戶家庭,問卷全部收回。

三、結果分析

1.樣本家庭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度。總體來說,樣本家庭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度較低。有86.26%的家庭認為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會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但僅有37.91%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故來教育孩子。可見,多數家庭認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孩子的促進作用,但付諸實踐的卻很少,其中的原因值得進一步探究。2.家庭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影響因素。(1)家長受教育水平家長受教育水平與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度呈正相關。戶均受教育年限在0~5年的家庭,重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比例僅為26.67%;而戶均受教育年限在12年及以上的家庭,比例則達到52.94%。一方面,家長受教育水平越高,知識面更廣,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會更深;另一方面,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家長,特別是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家長,眼界更加開闊,受當地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用的認識也更加深刻。(2)家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度家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度越高,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度越高。本次調查的樣本家庭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度較低,僅有31戶家庭表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較多。對優秀傳統文化認知度較低的家庭、認知度一般的家庭、認知度較高的家庭,重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比例分別為14.29%、39.22%、70.97%。家長只有對優秀傳統文化有所了解,才能夠用優秀傳統文化的典例來教育孩子。相反,如果自己都不知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及事例,就更不可能對孩子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3)家庭教育理念調研中發現,多數家庭認為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到有益的作用,但真正重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家庭卻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多數家長并沒有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多數家長表示,提高孩子的成績,讓孩子將來考上理想的大學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更重視對孩子文化課的教育,而忽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理念也是影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因素。(4)學生學段課題組訪談了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的學生家庭。結果顯示,學生學段越高,家長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度越低。小學階段、初中階段、高中階段的家庭重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比例分別為59.68%、35.00%、18.33%。小學階段的家長表示,孩子年齡較小,對新奇事物較為感興趣,愿意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初中階段的家長表示,孩子上初中以后開始變得叛逆,不愿意和家長溝通,因此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機會減少;高中階段的家長表示,孩子有較強的獨立學習能力,家長不必刻意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由于不少學生在外地上高中,所以這部分學生的家長更少有機會對他們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5)居住地優秀傳統文化氛圍課題組把調研區分為縣城內住宅區、優秀傳統文化氛圍濃厚的村落、一般村落三種類型。大閔村和常李寨村這兩個優秀傳統文化氛圍濃厚的村落,家庭重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比例高達72.58%。當地村民表示,村里就有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并經常組織活動,加深村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而且祖輩留下的精神遺產肯定要傳給下一輩,因此非常重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6)當地政府的重視度調研中有部分家長表示,當地政府經常舉辦一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或張貼宣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標語,使民眾了解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不少優秀傳統文化的事例,增強了民眾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四、結論與建議

家庭教育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路徑,家長受教育水平、家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度、家庭教育理念、學生學段、居住地優秀傳統文化氛圍、當地政府重視度等是影響家庭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因素。為了更好地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家長要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家長要更有效地教育孩子,自己必須要有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儲備。家長可通過查閱文獻、參加交流討論會等方式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二是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家長要克服傳統的“唯分數論”“唯考試論”等錯誤思想,把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行作為教育導向,通過“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來指引孩子前行。三是要分學段進行教育。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處于低級階段,家長對孩子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應當以講述故事、參觀古跡等感性認識為主;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相比小學生更加成熟,應當以鼓勵他們閱讀經典名著、自主利用網絡資源查閱相關知識等為主。四是要增強孩子的親身體驗。俗話說“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應只停留在理論層面。家長應多帶孩子參觀優秀傳統文化遺址,鼓勵孩子參加社區或政府組織的宣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增強孩子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性認識。五是政府要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政府要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多組織相關活動,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遺址的修繕工作,努力營造良好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社會氛圍,這樣更有利于家長對孩子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參考文獻

[1]梁祝,呂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學生健全人格[J].基礎教育參考,2015(1):66-68.

[2]吳安春.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基礎教育參考,2014(11):8-9.

[3]于春海,楊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與體系構建[J].重慶社會科學,2014(10):67-75.

[4]高仕恒.把傳統美德融入家庭教育[J].基礎教育參考,2011(4):67-68.

[5]熊和妮,任夢瑩.關于勞動階層家庭教育研究方法的探討[J].教育學報,2016(2):18-26.

[6]黃宗武.家庭教育對初中生學習心理影響的調查分析[J].基礎教育參考,2009(7):70-73.

[7]李曉蓉.家校共育催生傳統文化教育新生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7(3):12-14.

作者:崔美麗 馬菁池 單位:山東省魚臺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