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家庭教育新天地
時間:2022-02-18 10:42:30
導語:淺談農村家庭教育新天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互聯網絡飛速發展、全面滲透的態勢下,搭乘“互聯網+”,完善、促進家庭教育可以說是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一條捷徑。引導家長通過互聯網更新教育觀念,須與時俱進。利用網絡平臺,教師與家長適時溝通,實現“家校共育”。提醒家長密切關注孩子使用互聯網絡,促進孩子積極健康的成長是“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家庭教育的有益嘗試。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家庭教育
當今,互聯網絡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和生產的方方面面,對外界的了解亦因網絡而變得極為便利。家庭教育特別是農村家庭教育搭乘“互聯網+”這一快車,謀求家校間的協同,促進家庭教育。結合當地農村實際,全面提升家庭教育理念及家庭教育水平,推動形成“家校共育”合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進一步提高育人質量。利用“互聯網+”為每個家庭提供系統、科學的優質家庭教育服務,提升農村家庭教育之整體水平,形成“家校共育”之新局面。
1搭乘“互聯網+”,開辟網絡時代農村家庭教育之新天地
1.1搭建網絡家長學校,促進線上及線下家庭教育新進程。各縣(區)在傳統“家校共育”的基礎上,通過合作開發、購買服務乃至自主建設等方式,整合搭建縣(區)域網絡“家校共育”平臺或開發“家校共育”公眾號,通過各種形式開發網上學習課程,實現家庭教育在線上學習,在線上交流,在線上評價等功能,為本區域家長提供網絡化學習、信息化交流和科技化研討的平臺,同時,各級各類學校要結合本校特色和當地家庭教育實際,定期的推送具本校特色的教育內容及“家校共育”實踐活動,為家長提供學習、實踐中的資源支持,不斷提升家長家庭教育方面的水平和效益。重視網絡“家校共育”平臺及“家校共育”公眾號在指導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從師資隊伍建設,從課程標準實施,從制度建設等方面落實工作,保證網絡“家校共育”的常態化、體系化和制度化。1.2搭建“家校協作”云平臺,實現家校溝通“即時通”。各學校(幼兒園)結合實際情況,遵循學生(幼兒)特點,構建完善各年級各學期涵蓋各個事件節點及時間節點上的家校(園)間溝通的內容體系,實現溝通之內容的系統化、規范化。借助“家校協作”云平臺有效開展家校(園)的溝通工作,實現家校(園)溝通之即時、高效,便于交流學校教育工作、利于家庭教育及時指導的實施。達成共識、形成合力,推進“家校共育”。1.3組建“家委會”交流群,實現家長線上線下交流。重視且發揮好家長委員會在學生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在“家委會”傳統活動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創新(“家委會”活動的)組織形式,采取線下活動和線上活動(交流)相結合的方式,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教育論壇、家庭教育主題交流等活動,充分發揮“家委會”在引導教育觀念,促進共同進步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引導、鼓勵各級家委會組織開展各種親子交流活動,在實踐體驗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1.4搭建家庭教育虛擬社區,服務社區家長在線學習。將縣(區)域網上家長學校平臺向社區延伸,覆蓋到每一個社區,服務社區內每一個家長,確保家長教育全覆蓋、家庭教育無死角,為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提供基礎保障。有條件的中小學幼兒園可以派教師到街道、社區(村)蹲點服務,為家長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各縣(區)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幼兒園要積極引導多元主體參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依托青少年宮、鄉村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陣地為城鄉各學段學生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要廣泛開展適合留守學生(兒童)、流動學生(兒童)、貧困學生(兒童)、殘疾學生(兒童)等困境學生(兒童)特點及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以及“關愛”幫扶活動。
2多方助力促保障
2.1健全領導和監督考核機制。各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在其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切實要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其議事日程,多方聯合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領導協調機制,并制定實施辦法。推動學校(幼兒園)建立以表揚鼓勵為主要形式的家長教育過程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將家庭教育工作納入對縣(區)教育考核和專項督導。2.2建立專兼結合的家庭教育工作隊伍。市(州)及縣(區)分別成立“家庭教育專家委員會”和“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并建立以熱愛家庭教育研究為主體的全市(州)家庭教育專業研究團隊,進一步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支持、指導志愿者有計劃地開展志愿服務,組建家庭教育講師班,定期組織家庭教育知識宣講和與家長面對面交流指導活動。各學校建立一支由教師、專家學者、優秀家長、社會機構專業人員共同參與的專兼結合的家庭教育骨干隊伍,扎實推進家庭教育工作開展。學校把參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計入教師的總工作量,并納入績效考核。將家庭教育工作納入市(州)、縣(區)教育行政干部、校長(園長)和教師的年度培訓計劃。2.3建立科研引領、典型帶動機制。市(州)、縣(區)教育科研部門要堅持問題導向,圍繞家庭教育主要工作任務,設立一批家庭教育研究課題,以縣(區)或學校幼兒園為單位,申報課題,整合優秀教科研力量開展研究,力爭3年內,在家庭教育工作格局、家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和家校共育等方面形成一批高質量的家庭教育研究成果。積極選樹和推廣家庭教育優秀學校和典型案例,點面結合,推動形成學校引領、家校互動、社會參與、政府支持的家校共育新局面。
總之,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讓我們利用“互聯網+”這種新媒體、新平臺,努力開創家庭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雷世斌,郝琦.網絡時代青少年家庭思想道德教育問題研究[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
[2]全國婦聯課題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J].中國婦運,2013(6):30-34.
作者:王樹云 單位:甘肅積石山縣民族中學
- 上一篇:提升和諧親子關系家庭教育探索
- 下一篇:成就家庭教育“四個一”路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