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探索與研究
時間:2022-08-13 09:37:16
導語: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探索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院校肩負著建設學習型社會、推行終身教育體系建設的重任。繼續教育是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構建繼續教育體系是大勢所趨。但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模式的建設受到了資金、資源、人力、方法等多方面的限制。本文從高職院校繼續教育現狀分析出發,就如何擺脫困境、構建和完善繼續教育體系展開探討。
關鍵詞:終身教育;高職教育;繼續教育
繼續教育作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的對象主要是完成學校教育之后的社會人員,教育的內容主要是針對成人在某個階段特定知識的更新和補充,或者是為了轉換職業而接受的新知識和新技能。繼續教育是成人走向社會后的有針對性的再教育,這種教育跟正規院校教育有明顯區別,不如后者系統化、規劃性強,但是也賦予了繼續教育形式自由不受拘束的特性。高職院校作為開展終身教育的重要陣地,其推行繼續教育體系建設責無旁貸。終身教育理念下,高職院校如何響應國家號召,謀求自身長期持續發展,積極開展繼續教育體系建設和完善,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1繼續教育與終身教育探析
時代飛速發展的同時,企業和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多樣化,經過系統正規教育的高材生走向社會后會明顯發現“力不從心”,必須不斷強化自身學習,才能滿足工作崗位的要求。社會、企業、生活都在告訴我們,我們已經步入了終身學習的時代。單一的學校教育已經無法滿足我們對于多樣性知識的獲取需求。學校教育相對于用人單位要求來說,本身就具有滯后性,飛速發展的時代對于職業技能提出了越來越多的新要求,這些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和獲取必須依靠繼續教育來完成。繼續教育這一理念起源于歐美一些發達國家,歷史證明,科技進步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一國家繼續教育體系的完善程度。一個國家的長期持續發展需要各行各業人才的支持,科技進步、產業結構調整需要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學校教育傳授了人們基本的技能和知識,但是遠遠無法達到社會和具體工作崗位對人才的需求。所謂終身學習,就是指一個人在人生的各個階段不斷接受各種培訓和再教育。英、美等發達國家都將終身教育理念作為改革教育體制的基本方針。近年來,我國廣大教育專家學者越來越重視終身學習這一理念的貫徹,并將這一理論作為職業教育發展和職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可見,繼續教育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搖籃,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要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展開繼續教育,為社會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復合型人才。
2高職院校繼續教育發展現狀
高職院校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優秀復合人才的重任,而辦好繼續教育是高職院校履行職責、回饋社會的重要途徑。對于高職院校來說,開展繼續教育也是學校走向市場的重要契機。教育市場化要求高職院校走出校門,強化校企合作,鼓勵開門辦學,而開展繼續教育與市場的需求不謀而合。深化繼續教育的同時,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和教育水平,是宣傳高校的重要契機,借助這一機會,還可以與企業建立緊密聯系,促進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且高職院校本身就具有較高的社會結合度,與校外企業有著緊密聯系,其校外培訓基地、培訓設施是高職院校與其他普通高校相比在繼續教育領域的獨特優勢。也正是因為這些優勢,高職院校在繼續教育領域穩步發展,更容易迎合企業需求展開專業設置,更容易組建具有企業背景的師資隊伍,更容易傳授學習者實用的職業技能。但是,高職院校繼續教育發展現狀也存在不少問題。2.1教學時間有限。高職院校主要針對職業技能展開拓展和培訓,因此,相比于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院校在職業技能、專業操作培訓等方面具有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資源相對豐富。但是開展繼續教育需要高職院校提供重組的教師、時間和場地。雖然寒暑假、周末都可以作為繼續教育的重要時間點,但是已經走出校門的職業者是否具有重合的時間點有待考量。高職院校開展繼續教育必須平衡好教學資源與教學時間的配比,解決了這一問題,高職院校的繼續教育模式才能進一步發展。2.2教學評價主觀。高職院校每年都會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大批人才,其中不乏品學兼優的畢業生,但是并不是所有合格的畢業生都能得到企業的肯定。雖然高職院校在教學基地、教學實驗室等處都設置了較為客觀的硬性評價指標,但是整體來說,教學評價還較為主觀。高職院校最主要的教學評價形式依然是筆試和課堂教學評價,但是企業只會關注職工的績效考核。要想進一步完善高職院校的繼續教育體系,就必須改革目前的評價準則,要以企業多項目并行開拓的實際要求為評價準則。高職院校不能僅憑硬件實力作為開展繼續教育的資本,而是需要不斷深入發掘企業需求,積極轉變目前主觀的教學評價模式,以企業要求為導向,積極構建客觀、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2.3教學對象匱乏。廣大的從業者開展繼續學習的意愿十分強烈,繼續學習的結果直接關系著從業者今后的職業生涯發展和薪酬福利。但是從現狀來看,高職院校開展繼續教育的對象是較為匱乏的。影響目前高職院校繼續教育體系不斷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就業者時間不充裕,比如我國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從業者日均工作時間超過了10小時,普遍性加班已經讓廣大從業者不堪重負,難以抽出時間和精力展開繼續教育;另一個就是資金不充裕。有不少從業者雖然具有空閑時間,但是不具備充足的維系學習的資金。高職院校要想改變目前繼續教育的現狀,就必須解決好這兩個問題,要精準開發出有接受繼續教育需求的從業者。當然這個問題單單依靠高職院校一方很難得以解決,需要政策和資金、社會資源的全面支持。
3高職院校繼續教育體系構建和完善
終身教育的理念可以為高職院校構建繼續教育體系提供基本的思路,還可以在培養職業技能、利用知識解決技術問題等方面提供相應的支持和對策。終身教育理念下構建高職院校繼續教育體系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3.1強化政策,引導教育的方向。高職院校繼續教育體系的構建絕非單單依靠學校一方的力量可以實現。我們要充分釋放政策資源,要積極調動社會各界的力量參與到繼續教育體系的構建中來。要提高高職院校構建繼續教育體系的社會認同感,政府要鼓勵各界力量積極參與,優化教學資源,為高職院校繼續教育體系構建提供便利。政府應該做好宣傳,利用政府強大的影響力引導輿論導向,為高職院校的繼續教育營造良好的口碑,同時發揮政府部門的服務職能,綜合梳理分析人才需求,為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指明方向。3.2多元投入,聚集社會資源。長期以來,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職院校獲得的教育經費十分有限。要想構建較為成熟的繼續教育體系,我們就必須充分重視高職院校的繼續教育經費投入,要將繼續教育置于與普通高等教育同等的位置。一方面,政府要加大繼續教育方面的資金投入,積極探索適應繼續教育的教育基金的發展模式,另一方面,還要鼓勵企事業單位加強對高職院校繼續教育的投入。高職院校要強化與企業的溝通,從企業的人才需求出發制訂培訓計劃和教學技術,同時要積極整合社會企業的資源,鼓勵企業為高校繼續教育提供資金,作為回報,為企業輸送更加符合要求的復合型技術人才。高職院校的一些研究課題一旦獲得商用價值,也可以作為教育基金的補充資金,從業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申請教育資金,以勞務的方式補充教育基金,要積極尋求教育基金的良性循環發展。3.3強化校企合作。高職院校要多渠道全方面強化與現代企業的合作。現代企業從追求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不斷更新硬件設備,高職院校短期內無法更新這些硬件設備。因此,高職院校可以強化與企業的合作,促進在校教育和企業實踐場地的雙向教育的發展,依托企業力量,壯大教學實力。比如,可以與企業協商,征用企業方內部場地,作為回報,高職院校可以提供專業的有針對性的企業內部培訓。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教育時間不足的難題,補充教育時間,壯大高職院校的教學實力。此外,企業生產經營所用到的最新技術和產品也可以與高職院校教師共享,依托高職院校優秀的師資資源展開人員崗位培訓,為從業者提供全面且切合度較高的繼續教育內容。3.4強化在職教師培訓,設計繼續教育課程范式。面對在校學生的教學和在職人員的教學應有所區分有所側重,高職院校要不斷摸索,轉化教學模式的適應度。以從業者為主要教學對象的繼續教育課程應該更加具備專業性和技術性。為了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也需要不斷調整和學習,不少高職院校都設置了在職教師培養系統。企業正在應用的新型技術和知識都應該作為學習資源,廣大高職教師必須先經過系統的學習和知識更新,提高自身能力,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教師知識體系更新后,還需要進一步探索繼續教育課程范式,該課程范式是引導所有繼續教育課程設置的核心區域。如果某一項課程規劃得到了企業和從業者的雙重認可,高職院校須全面分析該課程的實踐效果,分析課程設置維度的參考價值,為其他課程設置積累經驗提供指導。從業者繼續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我們不斷補充教學資源、更新知識體系、補充教學時間。
4結語
繼續教育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終身教育的具體體現,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改革對于踐行終身教育體系意義非凡。高職院校應響應國家政策號召,積極發揮自身的師資優勢和教學資源優勢,在終身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為構建學習型社會做出貢獻。近年來,我國政府和教育界都越來越關注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模式的建設探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這并不代表我們已經具備了長期開展繼續教育的物質條件。還需要進一步增加政策支持與資金支持,積極探索教育基金的建立和可持續補充模式,強化與企業的聯系,強化教師培訓,不斷提升教學實力,全面優化和完善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模式,為從業者的終身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石雪萍.高職院校在構建全民終身教育體系中的作用與價值[J].教育與職業,2016(17).
[2]楊健燕.高職高專在我國終身教育體系構建中大有作為[J].成人教育,2006(1).
[3]蔡滟.職業院校參與國民終身教育機制建設的策略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8).
[4]王珂.終身教育體系下我國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互動發展探析[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4(2).
作者:王飛 單位: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高校產教融合繼續教育研究
- 下一篇:中文語言教學藝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