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繼續教育管理創新思考

時間:2022-10-07 02:41:49

導語:高校繼續教育管理創新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繼續教育管理創新思考

隨著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新時期高校為了實現更好的發展,進一步滿足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開展了繼續教育。而在教育的過程中,為保障教育的水平,應改變以往的管理模式,結合市場形勢、管理機制等,對管理的方式進行創新,用新思路和新方法探索管理的新途徑,從而提升高校教學管理的效果,實現繼續教育事業的發展。

1繼續教育簡述

繼續教育與普通高校的教育不同,屬于社會成人的在校教育活動,這種教育形式是人們在步入社會后生活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兩種類型,其中,前者主要是指參加高等教育后繼續進行再教育,以提升自身的學歷水平為目的,而后者指的是已經結束正規教育,并處于工作崗位后參加的專業技能再教育,主要適用于技術人員,技術能力是主要的教育內容,對提升其知識含量和技能水平具有重要幫助。這兩種教育形式都屬于對自身知識的補充,主要教育的目的都是提升自身的素質。與普通高校相比,繼續教育更加重視對人們實用專業技能的提升,對知識的培養相對較少。繼續教育是高校充分發揮自身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徑,為更多的人提供了可以繼續提升的渠道。尤其是在國家出臺深化繼續教育改革政策后,這種教育形式在社會人才培養中發揮著愈加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構建學習型社會,幫助人們實現終身教育,不論是對社會繼續再教育人員,還是對高校本身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2高校實施繼續教育的意義

2.1高校發展的理性選擇。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逐步邁入大眾化教育階段,高校成為促進經濟發展和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承擔著重要的人才培養責任。一方面,隨著我國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高職院校畢業生的數量急劇上升,每年都有幾百萬人的專科畢業生,這些學生中,部分學生對學歷有著一定的需求,希望獲得再次提升,而繼續教育就為這部分學生提供了機會。另一方面,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快速變動,對勞動人員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人員迫切希望通過繼續教育掌握更多的新理論、新知識和新技能,在這種情況下,使得繼續教育成為高校發展的新契機,而開展繼續教育事業也成為高校的理性選擇。2.2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終身教育”已經成為新的教育理念,而高校的繼續教育就秉持著這一理念,執行著終身教育的使命。傳統的高校教育中,教育接受者主要的目的是獲得文憑學歷,這種教學理念與新時期的教育思想不符,高校繼續沿用這種人才培養方式,會愈加難以滿足人們對教育的需求,長此以往就會影響自身的發展。而高校開展繼續教育,提倡多樣化和多種途徑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滿足自身發展的需求,更好地實現對人才的培養,而且還可以利用實用型、特色化以及個性化教育項目,不斷滿足社會各界人員對教育需求,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服務能力,實現改革發展。2.3有助于提升高校的市場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市場的走向會影響教育事業發展的走向,尤其是高校的繼續教育。隨著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出臺,繼續教育在教育事業中的地位得到很大提升,已經成為企業培養員工的重要方式,并對普通高校教育發揮著引領、示范作用,這也為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由此可見,跟隨國家的政策走向,及時轉變以往的思維觀念,主動關注市場需求動態,有助于提升高校在教育市場中的競爭力。

3高校繼續教育管理創新思路

3.1建立高素質特色教師管理隊伍。高素質的教師管理隊伍,對提升教育管理的水平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但在高校的繼續教育中,由于接受教育的主體并非普通在校生,這就應該注重教育管理的差異性,建立特色的管理隊伍。首先,高校應先重視現有教師管理隊伍的穩定性,考慮教師日常教育工作的繁重性,從政策、發展機遇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給予關心和支持,促使教師可以利用自身豐富的教學經驗,進行繼續教育管理活動,保證管理的效率。其次,適當引入新的教學力量,繼續教育不同于傳統的教育,要想保證管理的合理性,就應改變以往管理的方式,通過引入掌握繼續教育管理能力的新型人才,充實高校繼續教育師資隊伍,逐漸對管理隊伍進行完善,使管理的方式更能滿足繼續教育發展需求,同時利用新型的教育管理人才,為高校的繼續教育事業注入新的活力。最后,物色更多適用于繼續教育管理的人才,通過專職招聘和外聘,建立繼續教育管理專家庫,為高校的教育管理提供支持,并在教育事業發展中,不斷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贏得更好的口碑,在最大程度上滿足社會對再教育的需求,促進高校繼續教育事業的發展。3.2加強管理體制機制創新。體制是加強管理效率的依據,但也是其轉型發展的限制性因素。而高校在發展繼續教育時,由于繼續教育與普通教育存在的區別,傳統的管理體制限制了繼續教育的發展,因此,就應結合繼續教育的特征,對實施的管理體制進行創新。在此過程中,首先,應分析現行管理體制實施過程中的利弊,掌握管理系統中不同要素間的關系,明確管理過程中具體要素的職責、權限和利益,保證不同環節間的銜接性,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機制。其次,充分利用新時期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新機遇,提高對各種有利條件、環境的把控,掌握各項因素與現實管理方式間的關系,通過對激勵機制、市場運行機制、利益分配機制以及特色發展戰略等方面的考慮,融入更多新型的管理因素,對以往的管理體制進行調整完善,使其更加適用于繼續教育管理。最后,傳統的管理機制對繼續教育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使得高校缺乏管理的資金,經費投入長期短缺,難以引進適用于繼續教育的新型管理人才、新型管理設備。對此,高校就應將繼續教育的管理機制改革作為創新管理契機,將繼續教育資金融入到學校統籌計劃中去,為實現繼續教育事業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3.3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育事業發展中重要的技術手段,在應用中發揮著極大的作用,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應用方式,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在對高校的繼續教育進行管理時,就需要提高對信息化管理方式的重視,通過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臺、優化管理的方式,滿足繼續教育教學的需要。對此可從以下幾方面思考:首先,充分利用遠程教育模式。基于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遠程教育,是繼續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實現終身教育的有效手段。在信息技術時代,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可以克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弊端,降低傳統教育中對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滿足更多人的學習需求,更加適用于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因此,在進行繼續教育管理時,也應重視對遠程教育平臺的利用,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提高管理的水平。其次,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促進繼續教育事業的發展。大數據技術具有強大的數據分析功能,可以通過對相關數據的分析,得出更加精確的結論。將其應用在繼續教育中,可以精準地判斷出教育接受者的市場需求,并根據具體的學習訴求,總結出應實施的繼續教育內容,為進行課程設置和培育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并為教育接受者提供精準的服務,降低了以往繼續教育課程管理的難度,提高了管理的水平。最后,利用物聯網技術,改變以往的課堂集中教學模式,讓繼續教育學員利用各種移動終端自主選課、自主學習,教師通過網絡開展精準化教學,不僅可以為學員帶來更加全新的體驗,而且還可以滿足更多不同在崗學員的學習需求。

總而言之,在社會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高校要想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提高對繼續教育的重視,在特殊學生群體中落實人才培養。在此過程中,高校應加強對繼續教育的管理,通過研究分析,結合新時期社會發展的形勢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創新管理思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制定適合的管理方式,從而推進繼續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畢曉明.新形勢下高校繼續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J].教育教學論壇,2016,(27):24-25.

[2]羅大珍,呂京.新形勢下地方高校繼續教育工作創新研究[J].科技資訊,2017,15(21):152-153,155.

[3]劉麗娟.新形勢下高校繼續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J].才智,2018(21):151.

作者:王華麗 單位:南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