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改革啟發

時間:2022-04-16 10:01:52

導語:小學教育改革啟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教育改革啟發

1小學教育改革的重點關注層面

1.1降低輟學率

在我國目前情況下,雖然小學的輟學現象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尤其在部分地區,小學生已經基本實現了入學教育。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國的一些地區,“階段性輟學”現象還是十分明顯的。所謂“階段性輟學”指的是小學生在經濟因素、家庭因素的影響下,雖然能夠讀完小學的教育階段,但是這一過程是斷斷續續的。而這一現象的存在實際上直接影響便是教學質量[2]。這是因為,非連續性的受教育的過程是不完整的,教學質量不但難以得到保證,即便是教育階段也無法得到保證。因此,當前我國小學教育改革的另一個重點便是降低小學生的輟學率,使小學生能夠連續的完成小學階段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在較大的程度上保證教育質量。否則,一些學生由于長期的階段性輟學而使其學習成績不斷下降,而這又是其最終輟學的一個主要誘因。

1.2創新教育模式

在當前情況下,社會對于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重視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代。而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是需要在小學階段就開始實施的,這在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已經得到了實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從社會學的角度講,創新被看做是一種主體價值,因此,在小學階段進行的創新教育需要充分的尊重學生或者受教育者的個性,使所有學生的個性都能夠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1.3提高教學質量

從世界范圍內看,小學教育改革的一個重點問題便是對教學質量的把握,如何提高教學質量,使其處于能夠為未來社會的進步貢獻智力資源的層面,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也就是說,教學質量已經被看做是一個既定的目標在小學教育改革中加以實施,而為了實現這一點,需要把不同層次的教育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在一起。同時,還要進一步的關注其他的教育方法,這些方法和途徑涉及到學前教育的開展效果、教師培訓進修的效果、改進教學條件的成果,以及改善教科書質量的努力等[3]。當然,這些措施的推進和推廣需要教育改革計劃的有力實施,只有為此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才能為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障。

2小學教育改革的途徑

2.1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需要對教師和相關的教育工作者進行相關的培訓,目的在于督促與幫助教師能夠選擇更加有效、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學校需要積極的致力于相關措施的改進工作,改變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而這樣做的目的就在于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得到足夠的重視。而只有做到了這一點,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被充分的激發出來,才能因此獲得持續學習的充分的動力。因此,當前我國小學教育改革的一個主要方向便是致力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最大限度的發揮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體性和積極性,通過多樣化、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個性和探究心理。

2.2加強核心價值觀培養

在我國的小學教育改革中,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被看做是其中的重要目標。所以,教育部們應該要求學校重視利用學生在校期間的教育機會,強化對其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和自身品格的塑造。而為了實現這一點,除了需要通過專門的課程向學生傳授價值觀之外,還應該借助學生在校期間的日常生活,使其通過體驗的方式間接促進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和塑造。比如,在正規課程之中,公民與道德教育應該成為價值觀教育的重要科目,通過這類課程的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使其將來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合格公民。

2.3健全學習評估體系

對小學教育而言,為了保障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學校的評估與反饋體系需要更加注重小學生的個人發展目標,能夠充分的引導其在知識、技能與價值觀等方面,進行平衡與協調,尤其是實現小學生的多元、平衡與全面的發展。而這些需要在評價導向中體現出來,幫助小學生們逐漸建立起更強的自信心和創新的沖動[4],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也會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起到支持與改進的效果。比如,在教學評估的過程中,可以選擇小型測驗的評估模式,定期的向學生和家長進行學習反饋;對教師的教學技能進行培訓,從源頭上推動小學教育的改革質量。

3不同國家和地區小學教育改革的啟示

3.1菲律賓小學教育改革的啟示

在菲律賓,幾乎所有的學齡兒童都能夠跨入小學教育的大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在校生都能夠持續學習至小學畢業。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改革小學教育成為菲律賓的教育發展戰略與重要的舉措,菲律賓政府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初期,就推出了一項教育改革計劃,當然這個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借助了世界銀行的資金幫助,并最終得以實現。這一計劃一共提出了四項具體措施,每項措施要求在五所學校內強制推行和應用。該教育改革計劃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降低輟學率,并在這一過程中,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

3.2新加坡小學教育改革的啟示

新加坡教育部曾經明確的指出,要通過相當長的時間加強小學的英文、數學和科學等方面的教學工作,這樣做的目的在于為小學生的智力發展奠定兼顧的基礎。此外,新加坡教育部門還十分注重加強對小學生生活技能的培養與正確價值觀的灌輸,引導學生們自信、清晰的表達自身的想法,有效的同他人進行溝通與協作,與此同時,該地區還充分鼓勵學生們對周圍的事物保持強烈的求知欲和獵奇心理。此外,該地區的學校還注重幫助學生們為未來生活作好準備,目的在于使其能夠在今后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中能夠直面各種挑戰,并對所經歷的的事物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3.3臺灣小學教育改革的啟示

在臺灣地區,整個社會都對“教育”課程的設計能否培養出適應二十一世紀社會的國民表現出了明顯的普遍的關注,社會各界都對此付諸了一定的行動,課程修訂、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等一時間鋪天蓋地。根據以往的經驗可以看出,在臺灣地區,新課程以九年一貫的方式進行,重點在于培養小學生的“基本能力”,這是小學教育的核心所在。其教育改革的基本架構為;能夠使小學生充分的了解自我和發展潛能,能夠進行人際有效的溝通表達和分享,能夠尊重、關懷并能進行團隊合作等。

4結束語

經過長期的教育實踐之后我們發現,素質教育的精髓便是基礎教育的本質,它對小學生的培養是要達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范疇,并最終以社會公民的形態存在。因此,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要十分重視全面培養受教育者的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使其能夠最終具備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身心素質,并能夠通過較強的實踐與動手能力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服務。

作者:李佩芳工作單位: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區新鷹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