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學生創新意識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25 09:31:00

導語:課堂學生創新意識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堂學生創新意識教學論文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是新世紀的主旋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當前教師的重要任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數學能主動地、積極地去思考、去探索,在具體情況下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時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這就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創新。那么,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結合個人教學實踐,談幾點淺見。

一、師生關系要“親”,提供創新的保證

“情感是小學生智力發展的翅膀”,人在心情愉悅時智力水平可發揮到最佳狀態,教師必須控制好自身的感情,把微笑帶進課堂,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學好數學的,使學生上課如沐春風。要多運用表揚和鼓勵性的語言,給每個學生以自信心。如“你的聲音真響亮”、“你說得真棒”、“好極了”等……運用這些語言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無限關愛,從而“親其師而信其道”,充分肯定自己的能力,在愉悅的情緒體驗中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為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提供保證。

二、導課要“新”,打好創新的基礎

導入新課是新授課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成功的導課能穩定學生的情緒,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使其迅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因此,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巧妙導課,為學生自主探索新知作好鋪墊。如在學習“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一課時,我給學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唐僧師徒自西天取經回來,豬八戒就回到高老莊當起了他的新郎官,正當熱鬧之時,忽地來了一個黃風怪給豬八戒一個大難題:用26元錢去買10千克面粉(當時面粉市價是每千克2.64元),否則就把新娘搶走。大家正在為難之際,卻見八戒不慌不忙地走了出去,一會兒便提了10千克面粉回來了。“咦?他是怎么做到的?”“豬八戒也變聰明了?”這時我神秘地說:“答案就在這節課的知識里。”學生便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學習中。原來老豬是分了10次去買面粉,每次買1千克用了2.6元,10次剛好是26元。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應在“導”字下功夫,使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為學生自主探索新知打下基礎。

三、新課要“放”,培養創新的意識

“放”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自由――“想”的自由、“說”的自由、“動手”的自由。不要總擔心學生學不會,而要擔心學生會不會學。要轉變舊觀念,大膽地“放”。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要放心,給學生“想”的自由

新知識的學習,應該大膽地讓學生去嘗試,給他們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充分地想,獨立地思考,教師只是適時的作適當的點撥。學生不一定都能一下子想出正確的做法,但無論怎么想他都有自己的理由。教師要學會當一個忠實的聽眾,傾聽學生所有的想法。而不能一味地要求學生“小手放好,人坐直,眼睛看黑板,耳朵聽老師”。

2、要放權,給學生“說”的自由

教師要改變一貫的做法,盡量讓學生多說,教師少說,讓學生全體主動參與學習。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學習形式,讓每個學生都有說的機會。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言。當意見不同時,大家自由爭論,各抒己見,爭論得越激烈就越能迸撞出智慧的火花,萌發創新的靈感。

曾在上應用題的時候遇到這樣的一道習題:一家發電廠十一月份平均每天燒煤1350千克,十二月份平均每天燒煤1120千克,這兩個月共燒煤多少千克?大部分同學列出式子:1350×30+1120×31,這時一個比較內向的孩子列出了不同的式子:(1350+1120)×61,我讓他說說列這個式子的理由,他邊說思考后來把式子改為(1350+1120)×31-1350。作為老師,我們不要太早下結論,應該先讓學生說,讓學生充分地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在說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創新的意識。

3、要放手,給學生“動手”的自由。

動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形成的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舍得放手,多給學生自己動手的機會。

如在教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時,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再畫一畫,一步步抽象“倍”的概念,最后靈活運用。學生由具體到抽象再到應用,都是在靈活動手的過程中完成的,體現學生的主動參與,在操作中培養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四、練習要“活”,培養創新的能力

練習是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實踐的主要形式,是形成和發展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練習的設計上,要講求一個“活”字,不單練習基本題,還要注意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習題,并且要貼近實際生活,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提供肥沃的“土壤”。

學習了“應用題”后,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某車間要加工1456個零件,開始每天加工52個,工作16天以后,由于改進了技術,每天加工78個零件。剩下的零件幾天可以完成?”學生解答以后,要求改變條件或問題使一題多變。有的學生把題目改成了“某車間加工1456個零件,開始每天加工52個,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后由于改進了技術每天可加工78個零件。又工作了8天完成任務。改進技術前工作了多少天?”又有學生把條件“每天可加工78個零件”改為“每天比原來多加工26個”。還有學生干脆結合前兩者之精華。這樣層層深入,思路清晰,無須教師多費唇舌,學生早已意會。教師對學生的各種想法應大加肯定,積極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尋找金鑰匙,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又如在學習了“百分數的應用題”后,可設計這樣的練習:某商店進了30臺臺式電腦和20臺筆記本電腦?讓學生補充問題(1)臺式電腦是筆記本電腦的百分之幾?(2)筆記本電腦是臺式電腦的百分之幾?(3)臺式電腦占全部電腦的百分之幾?(4)筆記本電腦占全部電腦的百分之幾?(5)臺式電腦比筆記本電腦多百分之幾?(6)筆記本電腦比臺式電腦多百分之幾?這些練習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之一。

總之,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思考,大膽動口,靈活動手,積極思維,主動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自己發現知識,掌握知識,才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