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初步探討論文
時間:2022-05-25 03:10:00
導語:研究性學習初步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何使中學語文教學真正實施素質教育,從而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的新世紀人才呢?那就是教學生學會“研究性學習”,本人在執教初中第五冊小說單元時實施了“研究性學習”教學方式,效果不錯,以下簡要回顧該課的實施過程。
一.確立專題。根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有關“初步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閱讀文學作品論人論事人云亦云、偏面單一,描寫人物不注意多角度、全方位刻畫,多是平面的,沒有鮮明的個性),確立以下專題:“如何準確、全面理解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確立此專題的目的是提高中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培養學生準確反、全面把握人性的能力,明白人生活在特定環境下人性是復雜的道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從而讓學生更能理解人和關心人。
二.實施過程:
1.提出專題。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及學生實際,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將第五冊的小說單元匯為一個整體,構成一個專題化單元。提出若干個重點專題,如“如何理解小說的環境描寫的作用?”“如何準確把握小說的人物性格?”等等。本節課,確立了“如何準確把握人物性格”這一專題。為了便于學生具體討論分析,我根據本單元的內容將專題細化:①孔乙己是否值得同情?②從范進是否該打,是否該罵看胡屠戶的性格。
2.揭示基本理論。教師簡單揭示(導)分析人物性格可從人物語言、行動、心理、外貌、神態、環境描寫等方面入手,老師可幫助學生簡單回顧所學的課文。
3.分配任務。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圍繞專題,全面深入細致閱讀《孔乙己》《范進中舉》解決專題中的一個具體細小的問題:如分為“同情派”“非同情派”“肯定或否定胡屠戶”分別為自己的觀點去尋找論據(材料)。要求學生在小組內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4.深入研討。通過具體的方式(如學生自學、小組內討論、師生商討,小組音辯論)對專題進行具體的研討。期間,要求學生在深入閱讀,認真討論分析的基礎上,在小組內形成共識,整理成文,為辯論做準備,其中,鼓勵學生質疑,提出不同見解,師生討論。
5.簡要歸納。在學生討論、辯論之后,教師做出簡明的歸納:“分析人物形象不能‘瞎子摸象’‘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全面、準確、客觀的道理。”突出重點,強調讀寫結合、將此認識貫穿于寫作訓練中。
6.科學訓練。①布置學生將課堂上的辯論整理成小論文。②布置作文《我的老師不是有分》要求寫出老師在特定環境下的復雜的性格。③展覽小論文、作文,談天說地得失。
三.幾點思考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治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本課堂應用專題研討式的教學,要求學生在提出問后通過認真細致的閱讀、廣泛地搜集材料,深入研究、展開討論,在此基礎上明辨是非、議論得失,追本索源,以求解決問題。學生在課堂上一改以行為表現被動地聽,被動接受教師塞給自己的知識的被動局面。學生在讀、誶、說、聽、寫中全面釋放自己。學生在獨立鉆研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的基礎上大膽質疑、求證、辯論,力爭有新的發現,新的突破。有學生在《解讀胡屠戶》一文中大量列舉文中有關胡屠戶的所作所為,來證明自己的對胡屠戶的評價并提出質疑,頗有“探討”的特點。顯然,通過研討,學生初步掌握了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小心求證的治學方法。
2.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及團結協作的精神。在研討課中,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為解決問題分工合作,廣泛搜集材料,積極參與討論,由專人執筆整理發言提綱。組與組之間開展激烈的辯論。學生在合作中取長補短,在辯論中提高了思維能力和競爭意識。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文學鑒賞因人而異。在研討課中,由于氣氛民主,學生暢所欲言,從人物描法,環境等多角度,多層面去剖析,材料廣泛,見解新穎。從學生的小論文中可知,大多數學生基本上把握了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4.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由于是研討課,我允許學生出錯,允許學生發表偏面甚至錯誤的觀點,鼓勵學生質疑,不必把老師說的、書上講的作為金科玉律,激發學生的求知創新的欲望。由于氣氛民主,主體地位得到落實,學生的散發性和批判性的思維得到有效的開發,提出了不少獨立的見解,只要言之有理,都給予鼓勵。例如,大部分學生認為胡屠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兇蠻粗俗、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世俗小人。但有兩個小組卻持不同意見,值得一提:一組認為:胡屠戶對范進的辱罵是“長輩對晚輩,丈人對女婿的恨鐵不成鋼的心理使然。”作為丈人借祝賀之際訓導一番,是“天經地義”的,是“人之常情”,言語雖粗俗,那是其身份地位決定的,不足為怪。當中“有關心愛護之情”,有些同學認為胡屠戶的一番“體統”論,也不無道理,“說話不是要分場合和對象嗎?”另一組認為,胡屠戶性格中的另一個優點是注重實際,不似范進不顧自己實際癡癡追求功名,他要求范進先解決溫飽、養活一家人再求功名是合乎情理的,對范進的評價“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可謂“一針見血”,以上觀點姑且不論正確全面與否,但學生們的創新思維也足以令我們值得沉思。
- 上一篇:供銷社科學發展觀活動轉段講話
- 下一篇:傳統創新教育研究論文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學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