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粘土造型教學分析論文
時間:2022-05-25 03:20:00
導語:紙粘土造型教學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
●“玩泥巴”是天下孩童最愜意不過的游戲。
●在美勞教學中,運用紙粘土來“玩泥巴”,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紙粘土造型教學是一種全新的“開放式”的教學課程,它為學生開拓出一個相對自由的全新的創作空間。
●在紙粘土教學中始終堅持“游戲泥土”這個快樂原則與創新原則,目的就是要達到喚醒主體覺醒,強調自主發展。
●通過游戲泥土,使學生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創造力。
上美術課,你敢不敢讓學生邊聽音樂邊玩泥土?我想如果在從前,真有老師敢這樣做,一定會遭到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的非議。但實話實說,我現在上美術課有時就是這樣子,例如:教學紙粘土造型時,我特意“放縱”學生在課堂上“玩”,“玩”得投入,“玩”得開心,“玩”出創意。對學生來說,玩泥巴是最愜意不過的游戲,雖然學生對使用紙粘土制作懂得不多,但對泥巴這種原始材料與生俱來的感知能力和駕馭本領,使得他們對這種貼近自然,游戲似的制作方式,一下子就著迷不已。
弗洛伊德曾說過:“游戲著的少年兒童都與創造性藝術家一樣,是在創造一個他自己的世界,是在以一種使自己快樂的新方式重新安排他世界里的東西,并賦予了極大的感情,他創造了他極認真對待的幻想世界”。所以,在游戲泥土過程中的想象,好奇心和隨心所欲的探索,能把學生的藝術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美勞教學中,紙粘土是比較常見的土材。它干燥后的質感介于陶土與石膏之間,可以使用水性或油性的顏料進行著色或染色,色彩的變化非常豐富。土材的粘貼可使用樹脂或其他粘合劑,也可用水濕潤后粘貼。在材質搭配上,不論是石材、木材、玻璃都很適合,因此在藝術創作應用上非常方便,適合在美術課堂上開展教學活動。由此可見,紙粘土藝術創造是一種主觀的、動態的、擴展的、想象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體的、有具象化的、意象化的、抽象化的、也有綜合的、多元材質合成的-----因此,紙粘土造型教學是一種全新的“開放式”的教學課程,它能為學生開拓出一個相對自由的全新的創作空間。
有鑒于此,我在紙粘土教學中始終堅持“游戲泥土”這個快樂原則與創新原則,目的就是要達到喚醒主體覺醒,強調自主發展。
課程開始時,我仿佛由教師的角色轉換成準備玩泥巴的大孩子,在學生圍成一圈的大型工作臺前,師生一起熱烈地討論、感受和體驗,打破了課室往日的沉悶和寧靜。我拿起紙粘土,問同學們可以捏出什么幾何形體。他們急不可待,爭相嘗試,隨意就捏出了一堆“湯圓”、“面條”、“餅干”------看著這些散亂不規則的泥團,許多同學不由得互相友善地取笑。我立即告訴他們,泥塑的造型其實就是由這些簡單的基本形體組合而成的。我順手取過這些象湯圓、面條、餅干的幾何體稍加捏壓、彎曲、圍合、拼接,就成了一個栩栩如生、滑稽逗笑的卡通人物。在我的示范下,同學們創作的勁頭和欲望更高了,紛紛動起手來。我一邊引導,一邊介紹紙粘土的特性、制作工具、創作技藝等相關知識以及球體、長方體、柱體、錐體等基本形體的制作、應用要領。學生們在理查德的輕快鋼琴音樂聲中開始“游戲”,興致勃勃地對紙粘土進行隨意的搓、壓、切、捏。有的同學用圓木棍將泥塊軋平,有的用劃刀切割造型,有的用手隨意捏塑,頓時,課堂現場一片歡場笑語,還夾雜著“砰砰嘭嘭”的泥土敲打聲,學生的創作熱情高漲,他們如同置身于家鄉池塘邊,享受著玩泥巴的寫意與快樂。大家無拘無束,捏錯了再重來,捏得不滿意的壓平再捏,一切都由著性子來“玩”。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到了知識,學會怎樣去創造,怎樣按照自己的感覺和想象創造一種新的形象,抒發自己獨特的個性,真正做到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我介紹給學生常用的創作方法是:
1、擬人法:
將動物形象或器物形象人格化,賦予這些形象以生命的靈性或一種新的意義,即是擬人法。例如在畢加索的許多瓶罐造型的陶藝作品中,其造型大多來自人型,一個盤子是一張人臉,一個花瓶是一個人體。學生在創造中以自己的生活經驗融入泥土藝術中,創作了許多獨具創意的作品,如“太陽人”、“花瓣姑娘”等。
2、形態重疊法:
將兩個以上的形體相疊構筑成新的造型。如有的學生在花瓶上粘上幾只泥塑的小昆蟲;或將幾條魚精心組合貼合,風干后用繩吊掛起來,呈現一塊具有浮雕效果的掛飾作品;還有的將數個形象各異的造型物頗具匠心地進行組合,并涂以不同的顏色,構成一個色彩豐富、造型極具變化的藝術品。
3、浮雕、圓雕組合法:
紙粘土創作可以是浮雕式的,也可以是圓雕式的,更可以將二者揉合一起,組合成新的形體。我注意引導學生從繪畫的平面思維擴展到三維立體思維,創作中加入空間概念,進行具有空間感的創作。如浮雕效果的樹葉,壓在圓雕的樹干、樹枝上,更具創意和立體感,或用平面式的泥塊粘貼成一間漂亮的房子。我認為運用浮雕、圓雕組合成型的表現手法,更能拓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4、寫實具象法
參照生活中的人或物品運用較為寫實的表現手法,模仿塑造生活中的具體形象。如制作一碟餃子、一籃水果、漂亮的桌椅,效果惟妙惟俏,生動有趣。
5、夸張變形法:
我引導學生將現實生活中的視覺形象故意加以改變,如拉長或壓扁,借此抽象表現或夸張地突出某一局部,通過強調物象的某一特征,從而塑造出特殊效果的新穎形象。如兇猛的鱷魚夸張它的長嘴巴尖牙齒,給捏好的“稻草人”戴上墨鏡,讓它變得滑稽,令人忍俊不禁-----實踐證明,這種教學上的創意、能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了很好的訓練。
6、色彩表現法:
紙粘土干燥后由灰變白、由軟變硬,可以在上面用水彩、水粉著色或染色,著色更是一個大膽的創作過程。色彩的搭配不要受生活的固有色影響,要打破常規,可冷可暖、五顏六色;技法要不拘一格,可畫、可抹、可點、可噴。目的是讓作品的色彩和諧、鮮艷、明快。
7、材料搭配法:
引導學生運用不同色彩,不同肌理,不同質感的材料進行有機組合,呈現渾然天成的統一,以增強作品的外在形式美和作品內涵。如把著色后的紙粘土貼在木頭或石頭上,會非常的和諧、有趣。還有和布料、繩索—起搭配,只要稍加修飾往往能產生令人驚嘆的藝術效果,這樣能使它們之間形態和色彩的處理恰到好處地與整體形態互為襯托,相得益彰,形成一種多維的視覺效果。
近年來,我就是這樣用自在快樂的方式,本著親切自然、深入淺出的理念,以一顆童真率直之心與學生共同走入泥土的世界。此時此刻,我覺得我已經不是傳統觀念上的“教者”,而是使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是一個積極、善意的旁觀者,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站在他們的身邊,給他恰當的提示和熱情的鼓勵,使他們始終充滿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引導他們自主地學習,認真地觀察,大膽地實踐。
當一團團紙粘土在學生的手里變幻著,是游戲,也是創造,這是很能鍛煉學生動腦動手體驗創造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通過游戲泥土,讓學生輕松、愉快地隨意發揮,盡情表現自己的情感和創意,將天真浪漫的性格注入粗獷的造型,而寬松自由的創作環境,又能讓學生把獨具個性的空間思維,通過泥土這種媒介,表達對生活的感受,獲得情感的渲泄,實踐創作的自由,體驗創造的快樂,促進創造力的提高。
- 上一篇:質監局實踐科學發展觀考核方案
- 下一篇:學生創新思維課堂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