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職業技能培養探析論文
時間:2022-10-03 05:38:00
導語:職校職業技能培養探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根據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定位,職業技能培養是實現其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內容。當前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養的途徑大致可以分為課內培養和課外培訓兩種方式,而培養模式可以分為漸進式、項目式和蛙跳式三種。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養途徑
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1],顯然,職業技能培養已經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水平的關鍵。2005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強職業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2]。為了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應當進一步探討職業技能培養的途徑和模式,以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中職業技能培養更加科學、規范和高效。
所謂技能,指的是“人們運用理論知識和經驗知識完成具體工作任務的活動方式。”[3]可見,由于理論知識可以通過理論課堂教學培養,技能培養則應注重對某類活動經驗的培養和對完成此類活動方式的訓練。
一、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養的途徑
顯然,對高職院校而言,職業技能培養主要有課內和課外培養(訓)兩種途徑。課內培養是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養的主要途徑。
1.課內培養
高職院校在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一般要根據崗位(群)的要求開發課程或課程模塊來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顯然,“對高職院校而言,職業技能課作為學生賴以就業謀生的‘飯碗課’,在各專業的課程建設中更應占有重要地位。”[4]關于職業技能課課程建設,筆者認為應當從教學內容、師資、實訓條件、教材等方面進行建設,對此可參看筆者拙作《高職院校職業技能課課程建設》一文,在此不再贅述[4]。
2.課外培訓
限于當前高職院校的辦學條件以及某些專業或職業技能本身的特點,有一些職業技能不可能或不易納入教學計劃進行培養,這時就需要另辟蹊徑,通過課外培訓的途徑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如汽車運用技術專業學生如果要學習汽車駕駛技術,大多數學校很難保證在課內使每個學生都達到駕駛員的標準,但如果結合課外培訓,則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又如筆者擔任模具專業教師時,由于3D技術應用在模具設計上還是一種新的技能,暫時不具備納入教學計劃開展教學的條件,便以課外培訓的方式教授學生應用3D工業設計軟件設計模具,使模具專業學生掌握這一技能,并在條件成熟后開發為模具專業課程納入教學計劃。課外培訓不僅解決了難以通過教學計劃培養某些職業技能的問題,也為新課程開發奠定了基礎。
這里要說明的是,雖然可以將職業技能培養分為課內和課外兩種途徑,但這兩種途徑并非涇渭分明。在筆者調研的過程中,就發現不少院校將課外培訓作為課內教學的延伸,而課內教學和課外培訓也可能隨著專業發展而產生互換。當前一些高職院校大力提倡開設“證書置換課程”,將企業或社會培訓課程引入教學計劃,就是一種通過技能培養途徑轉換來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做法。
二、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養的幾種方式
根據教學組織方式的不同,筆者將當前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養大致分為漸進式、項目式和蛙跳式三種模式,分述如下:
1.漸進式技能培養模式
漸進式技能培養模式是將職業技能先分解為若干簡單的單項技能培訓項目并逐項進行培訓,進而過渡到復雜的綜合技能培訓的教學組織方式。采取由簡單技能到復雜技能、由單一技能向綜合技能過渡的方式培養職業技能是符合一般教育規律的,較多高職院校的大多數專業均采取了這種培養模式。如我院模具專業學生先進行金工實習、數控加工實習等,掌握機械加工的簡單技能,其培訓內容是單項的,到畢業實習時則要完成從設計到加工全過程訓練,這時進行的已經是綜合技能的訓練了。又如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學生也是先進行記賬等單一技能訓練,然后逐步過渡到模擬公司綜合業務訓練。
漸進式培養模式將技能分為不同的學習階段,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對實訓條件、師資等的要求也不高,為大多數高職院校所采用,但其技能培養的職業指向性不強,如機械類學生均要進行金工實習,其與專業綜合技能的關系并不密切,同時其程式化的教學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成為當前高職院校技能培養模式改革的對象。
2.項目式技能培養模式
項目式技能培養模式是從項目教學法演化而來的,即交給學生一個典型項目,讓他們圍繞著項目開發學習相關知識、培養技能等。這種模式不同于漸進式技能培養模式,它依靠任務驅動學生主動學習技能,學生在訓練技能時目的性更強。如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采用項目式技能培養模式,較好地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取得了良好效果。我院模具專業在綜合實訓中采取項目式技能培養模式,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得以提高,同時由于采取團隊協作完成項目的方式,也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組織、協作等能力。通過實踐,筆者認為項目式技能培養模式在實踐性、針對性和職業素質培養等方面明顯要優于漸進式技能培養模式,雖然項目式技能培養模式在我國高職院校中應用的時間還不長,范圍也不大,但它應當是今后一段時間高職院校技能培養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通過調研和實踐,筆者認為,項目式技能培養模式的關鍵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和一批典型的教學項目(教材)。如我院模具專業將原來的“沖壓工藝和模具設計課程設計”改造為“模具設計與制造綜合實訓”后,應用項目教學方式,在原先單純的設計實訓中加入了制造實訓的內容,實施時雖然學生積極性很高,但并未完全達到預期效果——大部分學生在結構設計、圖形繪制階段表現不錯,但在零件加工和裝配調整階段就“偃旗息鼓”了,主要原因就是指導教師的加工、裝配能力有限,無法給予高水平的教學指導。
3.“蛙跳式”技能培養模式
對今后就業面向的是崗位群的學生來講,全面掌握所有技能是不現實的,怎樣處理好一般技能和主要技能之間的關系呢?我院藝術設計專業是這樣做的:他們發現市場需要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掌握一定的電工技能,便在相關實踐課程(室內藝術設計)中分出一部分學時,培訓基礎電工技能。這好比青蛙在前進中向旁邊跳了一下又跳回來,因此,筆者稱之為“蛙跳式”技能培養模式。這種技能培養模式主要用于與專業主要技能關系不大而又必需的一些一般技能,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故而應用并不廣泛。由于培養的是一般技能,因此這種培養方式對教師的相關技能水平和實訓條件要求均不高。
事實上,以上三種技能培養模式在實踐中經常是交叉運用的,如采取項目式技能培養模式,同樣應當遵循漸進式培養的原則,在技能培養過程中也可以采用蛙跳式培養模式培養一些關聯度不大的一般技能。
不難看出,技能培養仍然應當按照一般的教育規律進行,但由于其不同于知識培養的特性,沒有必要也不應當照搬知識培養的模式,而應當根據技能本身的特點確定教學的順序和方式。當然,還應當注意受訓者的一般水平,如企業員工培訓課程和在校生技能培訓就應當有所不同。除此之外,實訓條件、師資隊伍、實訓項目(技術水平)等也是在制定技能培養途徑和方式時要重點注意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2.
[2]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EB/OL].[2006-12-20]./politics/2005
-11/09/content_3755770.htm
[3]俞仲文,劉守義,朱方來.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踐教學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5.
[4]葉子,李軍.高職院校職業技能課課程建設探討[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3):23-24.
- 上一篇:院校園林專業教學改革論文
- 下一篇: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