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專業學生職業素質培養論文
時間:2022-10-03 05:44:00
導語:旅游專業學生職業素質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學生應該具備的職業素質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優質的服務意識、嫻熟的職業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文化素養和儀容儀態。旅游專業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策略有:以職業道德為重點,培養學生的優質服務意識;以市場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以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為核心,培養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
[關鍵詞]高職院校;旅游人才;職業素質;培養措施
Abstract:Studentsmajoredintourismshouldbeprovidedwiththefollowingqualities:agoodprofessionalmoralityandmentality,excellentserviceconsciousnessandvocationalskills,civilizedappearanceandmanners.Thestrategiesofcultivatingthestudentsincludethatthestudentsshouldbetrainedwithserviceconsciousnessfocusedonaprofessionalmorality;withvocationalskillsorientatedtomarkets;andwithpsychologicaldiathesiscenteredintheguidanceofprofessionalcareers.
Keywords:vocationalcollege;talentsoftourism;professionalcharacter;trainingstrategy
高職高專的定位目標是培養大批技能型人才,但部分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的辦學條件達不到培養技能型人才的要求[1],建一個旅行社、餐廳、賓館作為學生實習基地,少則幾十萬,多則上千萬;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主動權掌握在企業手里,要么與學校合作不積極,要么只根據自身需要來安排學生實習,只給學生安排一些簡單重復的工作,比如發放宣傳單、迎賓等,達不到實習目的。這一現象促使我們開始重新思考旅游人才職業技能培養和職業素質培養的目標定位。
對于旅游人才的成長和發展來說,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培養都是必不可少的。探討職業技能培養的途徑和模式的文獻較多,在目前的旅游人才開發與培養中,重職業技能、輕職業素質的傾向較為突出。不少旅游專業院校培訓基本上都是圍繞崗位需要,傳授相關知識,培養相關技能。而實際上,由于旅游行業是一個與人打交道的行業,在某種意義上說,熱情的工作態度、能讓客人“轉怒為喜”的溝通能力、超強的團隊精神和服務意識、人際關系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自我情緒控制等職業素質比單純的業務知識和業務技能更重要。因此,在職業技能培養的基礎上,強化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是高職院校旅游人才開發的必然趨勢。
一、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學生職業素質的具體內容
職業素質是勝任某一職業所具備的綜合素質,主要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心理、職業形象等。職業素質是一個人從事職業活動的基礎,是事業取得成功的基石,是立足職場的根本。高職旅游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是指在旅游服務過程中體現出的主動服務意識,良好的職業道德,良好的文化素養,嫻熟的職業技能,良好的儀容儀態,靈活的應變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優質的服務意識
旅游行業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旅游從業人員素質高低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旅游從業人員的行為和品德往往被視為旅游企業或城市形象的縮影。因此,旅游從業人員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優質的服務意識、無私奉獻的精神品德、熱情負責的工作態度、團結協作的工作精神,最終養成良好的旅游職業行為和習慣。
隨著旅游市場競爭的加劇,顧客消費意識的提高和對高附加值的追求,旅游行業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服務質量的競爭了。注重旅游服務質量,是旅游品牌建設的重要內容。提高服務質量的關鍵首先在于培養員工的服務意識,也就是建立一種獨具個性的服務文化,服務意識和服務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由于歷史的原因,服務文化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始終沒有地位,我國是一個缺乏服務意識的國家,而當今西方國民收入的60%甚至更高比例是來自服務業,服務業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支柱。排名全球酒店300強之首的萬豪酒店創始人馬里奧特的名言:“生活就是服務,我們時時刻刻都生活在為別人服務和被別人服務的環境當中”。中國酒店的總經理大多不會站在大堂內為客人拉門、提行李,在他們看來,管理是“分內事”,而服務是“分外事”,但在外資酒店,這些場景非常普遍,甚至還有去客房為客人端茶送飯的總經理,對他們而言,服務是酒店生存的根本,只要是有利于酒店的事,總經理為什么不能做?而總經理身體力行,給員工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更有利于酒店服務文化的培養。旅游業是一個較為特殊的服務性行業,服務對象來自世界各地,這就要求從業人員除了要有較高的語言能力、溝通能力和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要有服務意識。
2.嫻熟的職業技能
一名旅游從業人員如果只有良好的服務愿望,而沒有嫻熟的職業技能,優質服務就是一句空話。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的行業,包括酒店、旅行社、海陸空交通運輸、游覽、娛樂等行業,它們既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而每個行業中又有各種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工種,服務技能自然也各不相同。每個從業人員必須掌握嫻熟的服務技能,還應懂得一些與旅游有關的衛生和救護常識等等,才能更好地為游客服務。
3.良好的心理素質
旅游從業人員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隨時準備承受游客的埋怨和打擊。今年四月某導游與地陪發生爭執后情緒失控,連傷20余名游客的惡性事件,應該引起我們對旅游從業人員心理素質培訓的重視。旅游從業人員遭遇游客誤會和呵斥的機會較多,心理壓力也相對較大,這就要求旅游工作者在各種環境中都能保持一種積極的、良好的心理狀態,要學會釋放心理壓力,不僅能控制自我情緒不受外界環境影響,還能換位思考,化解矛盾,讓游客“轉怒為喜”,真正做到為游客提供超值服務。旅游從業人員還要具備處理意外情況和突發事件的心理應變能力,在旅游接待中,一旦遇到意外事故,除及時匯報外,旅游從業人員要做到沉著冷靜,以積極的態度,客觀分析情況,準確做出判斷,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使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4.良好的文化素養
旅游業涉及的知識領域非常廣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包,這就要求旅游服務人員要有較好的文化素養,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興趣愛好,不同的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個性特征也各不相同,如果旅游從業人員知識貧乏,就很難為游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5.良好的儀容儀態
旅游服務人員的儀容儀態直接影響著客人對服務的感受。旅游從業人員整潔的儀表能使顧客心情舒暢。旅游服務人員要做到表情自然,面帶微笑,態度和藹,服裝整潔,以優雅的站姿,端莊的坐姿,輕盈的行姿,禮貌的服務用語,得體的肢體語言展現旅游服務員良好的職業形象。
二、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策略
旅游專業學生職業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他們將來的發展,高職院校各項工作都應以培養高素質的職業人才為核心。很多發達國家都把處理人際關系、獨立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對未來職業的適應力等列為課程的核心內容[2],而我國部分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的課程體系還停留在培養職業技能的層面,一方面是部分學校或老師缺乏培養學生職業素質意識,另一方面是職業技能的轉變是有形的,而職業素質的提高是無形的,所以職業素質培養在課程設置、內容設置、教學方法的應用上要比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培養困難得多。
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應圍繞為旅游企業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定位,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以職業技能和知識結構為基礎,把培養學生服務意識、工作熱情、創新精神、團隊精神、心理素質、未來職業發展規劃教育的內容融進課程和教學計劃中,真正做到“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的培養融為一體,培養出企業歡迎、社會需要的復合型、實用型高職人才。
1.以職業道德為重點,培養學生的優質服務意識
職業道德是職業素質的首要方面,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是培養敬業精神,增強服務意識,倡導奉獻精神,提倡誠實守信。而樹立優質的服務意識是旅游工作者的從業前提,也是旅游從業人員最基本的職業素質。假如旅游從業人員沒有服務意識,就很難給顧客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因此,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應以職業道德為重點,培養學生的優質服務意識,開設培養學生責任感、價值觀、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奉獻精神的課程,幫助學生盡早樹立服務理念,引導學生個性健康發展。
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學生的服務意識的培養應注重營造德育氛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校外德育基地建設。學院應根據不同專業方向,開展導游、餐飲、客房服務技能比武活動和校園旅游文化節,把知識傳授與道德熏陶結合起來,努力提高學生的科學和人文素質,促使學生追求自身完善,培養學生不服輸的精神和不斷進取的意識;其次,還應關心學生社團組織建設,在鼓勵學生展示個性、發掘潛能的同時,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辯證關系,提倡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培養學生之間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第三,應加強高職學生實習、實訓階段的德育教育工作,用旅游企業的規章制度、職業道德規范學生的行為,真正把學生培養成為受企業歡迎、思想政治素質好的旅游行業高技能專門人才,教會學生如何為客人提供優質服務。
2.以市場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
加強職業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3],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應以市場為導向,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技能。
首先,職業技能的培養應充分發揮教學第一課堂、活動第二課堂、社會第三課堂的作用,通過校內模擬、社會實踐、崗位見習、勤工助學、青年志愿者等活動,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進一步了解社會、增長才干,培養學生的職業應變能力;其次,高職院校還應圍繞為旅游企業培養高技能業務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定位,與企業聯合開發課程,制定課程標準,實現實訓與就業一體化,重點開發與企業核心崗位需求直接對接的專業核心業務能力模塊,在對崗位能力進行細致分析的基礎上,改革課程內容,如旅游管理專業可以開發以導游技能為主、計調技能、外聯技能為輔的3個能力模塊,真正做到工學交替,訂單培養。
3.以就業、創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為核心,培養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
部分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學生在當前的人才競爭中暫時處于弱勢地位,動手能力不如中專生,理論知識不如普通專科生,其承擔的就業壓力與內心矛盾沖突日益突出,心理問題不容忽視。而旅游行業服務的最高目標就是要讓顧客滿意,這就需要旅游從業人員有良好的心態,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委屈,始終能以大局為重,給客人提供優質的服務。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應把自我意識、自我激勵、情緒控制、人際交往技巧、挫折承受等職業心理素質培養內容融入學生擇業、創業、就業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類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使學生能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為將來更好地就業、創業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的重點,是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他們在成長、學習、生活、求職、就業、職業發展等方面的實際需要,進行教學、咨詢和輔導。首先,學校可以通過開展心理輔導與咨詢、實習實訓、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等活動,對高職學生進行心理素質培養工作;其次,是把心理素質培養同學生就業指導、日常教學緊密結合,讓職業生涯規劃、心理素質培養滲透到職業教育的每一個環節,幫助學生全面提高職業素質,提升學生的職業競爭力。例如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開設的48門全校性公共選修課中,就業和創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類就占了7門,涉及公共關系、交際技巧、企業創業指導、職業心理輔導等;青島旅游外事學院經常組織實習生返校對大一新生進行業務知識和工作情況介紹,幫助新生樹立職業目標并對旅游行業有更直觀的了解,還邀請旅游專家、公司老總到校開設就業指導講座,這些活動在系統、全面地為學生提供擇業、創業和就業指導的同時,增強了學生適應環境、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心理素質培養中有許多屬于非知識性內容,它需要通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親自體驗才能獲得。它不在于學生掌握了多少心理學名詞和定義,而在于受教育后學生心理素質發展水平的提高。因此,學生心理素質培養應向學生日常生活滲透,而不是僅僅流于課程化。迪斯尼員工培訓可以給我們一定的啟示:如“未來職業生涯”課會告訴員工,迪斯尼樂園中有些什么新的機會,以及該用什么樣的心態去贏得機會;“應征課程”會培訓員工如何應對主考官面試;還有“如何轉職”、“對著星星許愿”、“我們一路走來”等增強員工就業信心的職業規劃培訓課程。
[參考文獻]
[1]魏文芳.高職教育發展與質量提升的主要制約因素及對策[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報,2007,(1):191.
[2]馬喬林.論高職院校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3):46.
[3]陸季春,劉海紅,金奕.淺談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內容建構和途徑[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56.
- 上一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探討論文
- 下一篇: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