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批評藝術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03 09:46:00
導語:班主任工作中批評藝術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云南命案”的兇犯馬加爵中學時雖然成績優異,但自私暴戾。然而所有的記錄檔案中,沒有一句對他中肯規勸的話,全都是贊美詩式的“溢美之詞”。如果學校和家長在他以前犯下嚴重錯誤的時候,予以嚴厲的批評和規范,可能就不會有難以補救的悲劇發生。所以我們從教育的終極目標來看,學生有了缺點錯誤時,教師必須進行批評勸告。因為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缺乏批評的教育是蒼白的教育,失去批評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教育。那么,怎樣才能使批評貼切中聽,事半功倍,以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實效呢?多年來的班主任工作實踐告訴我,教師必須掌握批評的技巧,使批評富有一定的藝術性,現歸納總結如下:
一、肯定式批評
當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學校校長。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遂將其制止,并責令他到校長室等候。陶行知回到辦公室,見男生已在等候。陶行知掏出一塊糖遞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了。”男孩一驚,不敢抬頭,接著陶行知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陶先生的四塊糖猶如“神丹妙藥”,使批評獲得了實效。而這四塊糖的主要成分是肯定,這種肯定當然不是對學生缺點、錯誤的肯定,而是對學生閃光點的肯定,如陶先生從男生的“早到”、“尊重人”、“有正義感”等方面進行肯定,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打開了學生的心扉,為后面的“醒悟”、“認錯”奠定了基礎。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成長中的學生犯錯誤更是在所難免,教師對其多一份肯定,就是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關愛,在尊重、理解、關愛中成長起來的學生才會真正自尊、自愛、自強。因此,教師批評教育學生時。應先表揚其優點,肯定他的長處,最后再說:“如果你在------方面注意一下,就更好了。”這種批評方法學生較容易接受。
二、暗示含蓄式批評
有些教師對有過失的學生,往往直來直去地責備,或聲色俱厲,狠狠訓斥一頓。雖然這種批評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往往容易刺傷學生的心靈,引起學生的反感,因而不是比較高明的方法。比較高明的方法是充分運用智慧,不把學生缺點直接說出來,而是用某種方法去暗示,如用委婉幽默的語言暗示等非常規的方法,甚至非批評的方法,讓學生心悅誠服,使批評教育收到理想的效果。
我班曾有位男生有早戀的苗頭,當我了解到這一情況時,本想把他找來狠狠地批評教育一番,但考慮到這位學生自尊心極強、善于思考、多方面比較成熟,對自己的過失可以達到自我醒悟。我便對他含蓄暗示“世界萬物各有時節,過早地成熟,就會過早地凋謝。我們既然是在春天,就不要去做秋天的事。”“青少年學生應慎重、理智地和負責任地處理男女同學之間的關系。”“父母都是農民,盡管家庭情況不怎么好,為啥還要省吃儉用供我們讀書?”這位學生聽后表示要走出“早戀”的圈子。后來他果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考上了理想的高中,最后還考到了重點本科。通過暗示含蓄式批評,既能保護學生的自尊,給他(她)反思過錯的機會,又能逐步養成學生自知自律的習慣。
三、迂回式批評
對于學生的錯誤,正面“進攻”,有時適得其反,事與愿違。這時教師如果暫時不理會學生的錯誤,繞個彎,先將目標放在與其有關聯的另一個問題上,再逐步接觸實際,最后就能“不戰而勝”,達到批評錯誤的目的。
有一次我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發現有學生抄襲作業,此風不剎,危害極大。于是,在班會課上,我嚴肅地說:“據說某某班有學生不懂裝懂,投機取巧,竟然抄襲別人的作業,這種行為和小偷有什么區別呢?”接著我引經據典,大談抄作業和給別人抄襲的危害,和同學們一起找出抄作業的原因并提出解決的辦法。然后話鋒一轉,說:“我不知道這種事情在我們班有沒有?”稍微停頓,環顧四周,目光有意在“問題學生”身上多停留一下,最后說:“我相信我們班的同學都是明事理的,是不會做出這種愚蠢事的。”這樣處理,效果果然很好。
四、因勢利導式批評
孫子曰:“善戰者因勢利導之。”學生犯錯誤,往往是由于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自控力較弱有關。所以,教師對于學生的錯誤可因勢利導,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發展趨勢,將其引導到積極健康的方向上來。
如:馬上要參加體育比賽的學生因為橫穿跑道使集體榮譽受到損害,作為班主任,你是嚴厲地訓他一頓再讓他去比賽,還是什么也不說就揮手讓他比賽?如果選擇前者,勢必影響比賽成績,這種結果并不是我們所需要的;如果選擇后者,反而會讓他更加忐忑不安。在這種情況下,我想我會告訴他,老師理解他急切的心情,但畢竟侵害了集體的榮譽,必須罰!不過如果比賽成績好,可以將功補過,老師相信你能做到!比賽結果可能也會令他垂頭喪氣,我還會告訴他,你盡力了就是最好的成績!集體榮譽需要每個人盡力維護和爭取,你做到盡力就行了!這樣一來,我相信這位學生以后決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了。
五、“冷處理”式批評
對于學生思想矛盾激化產生的沖突,應采取冷靜“降溫”,減少沖突所導致的震蕩。因為在學生和老師都沖動的時候,難免“暴風驟雨”、對雙方都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傷害。因此,教師應保持沉著和智慧,善于發現矛盾焦點,轉移“熱點”,待雙方情緒都穩定下來,再選擇合適的時機和方式加以處理。
一次,兩位坐在一前一后的男生在課間為了點小事大打出手,看著他們面紅耳赤、氣憤難抑的樣子,我壓制住心中的怒火,沒有作任何的回音,只是叫他們回家后把這件事冷靜地想一下,明天再來找我談這件事。第二天到校后,他倆就來到我辦公室,各自主動向我承認了錯誤(其實他們只不過是為了多爭點所謂的“地盤”而已),并保證今后不會再發生類似的錯誤。果真,從此以后他倆“化干戈為玉帛”,在學習和生活中互幫互助,成為了一對很好的朋友。
批評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也是一門高深的藝術。要想獲得批評教育的實效,教師除應掌握以上的技巧之外,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批評面要窄
批評的學生少,“火力”才能集中,道理才能講清。如果批評面大了,樹“敵”過多,其實是把自己推到了學生的對立面。從學生方面看,他們認為,反正大家都挨了批評,又不是我一個,有什么了不起,法不責眾嘛。個別搗蛋的學生還可以趁機興風作浪,使師生在心理上產生隔閡,滋生對立情緒。所以在批評時,首先應肯定大多數,要把大部分學生拉到你這一邊。最好不要講“你們班成績最差”、“看你們就不順眼”等之類的話。
2、批評要有“度”
俗話說:“話過三遍如稻草。”世界萬事萬物都要有一個合理的尺度,超出這個尺度,事物就要朝相反的方向發展了。當學生犯了錯誤時,教師要就事論事,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揪著同一問題不放,苦口婆心地勸誡,結果換來的往往是學生的無動于衷和麻木漠然,要不就會產生反抗心理和行為。因此,在批評教育過程中,批評要有一個合適的“度”,即不要“嘮叨”,最好一次過錯,就批評一次。
3、批評要因人而異
由于學生性別、性格和生活經歷的不同,他們的心理特征也就不同,他們對待批評的態度往往大相徑庭。所以,教師在選擇批評方式時,應因人而異,一把鈅匙開一把鎖。一般而言,一些年齡較小,思想單純的調皮學生,他們生性好動,自控能力差,往往吃硬不吃軟,對于他們批評的方式可以直接一些;而一些年齡偏大,性格倔強,品格和成績都比較差的后進生,對于他們,教師一定要講究批評藝術,盡量不直接點名批評,尤其不要在有女生的大眾場合公開批評;對女生的批評,不但要注意態度,更要講究語言的分寸。
4、批評要因地而異
教師在正式場合批評教育學生時,應嚴肅、莊重并充分展示平等姿態,說理和批評要清晰而委婉,有分寸,盡可能注意學生身上的長處和閃光點;而在非正式場合,不妨自然隨意、坦誠些,以情說理,真誠相待地直陳缺點,熱烈而誠懇地辯論,都會使學生感到關心和愛護。
5、批評要因時而異
一般來說,情感流露由淺而濃,講理由淺入深。情投后才宜敘理,理達時又須情深意長。在學生還未從情感上接納教師時,大擺道理,只能是言者諄諄而聽者藐藐。而一旦感情相融達到一定火候,卻理未或理不明,則容易坐失教育良機。
6、批評后要進行心理補償
人喜聽贊美之辭,挨了批評心理多少總有怨氣,時間久了,積少成多,就可能滋生對立情緒。所以教師批評學生以后,不能和學生賭氣,而應及時給學生消氣,順氣,再鼓氣,即所謂的心理補償,如進行談話補償、提問補償、幫助補償等,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老師沒有鄙視他。
總之,不管什么形式的批評,都必須以愛護學生為前提,以不傷害學生的自尊為原則,以喚起學生的自知為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育人環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 上一篇:素質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論文
- 下一篇:醫院職代會工會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