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組合技術的教學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22 07:07:00

導語:籃球組合技術的教學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籃球組合技術的教學分析論文

1.籃球運動的不斷發展,對籃球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組合技術。可以說組合技術不高,籃球技術就難以達到高水平。在籃球比賽中大多數技術動作多以組合的方式出現。有人曾統計,在一場高水平比賽中運用組合技術的次數達330次之多,種數在90種左右。組合技術和組合技術運用效果的好壞是由多因素決定的。就運動員本身而言,有技術動作掌握的熟練程度,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籃球意識等因素。除此以外,還受外部條件的限制,如本隊的實力,同伴的配合,以及對方的對抗能力等因素。因此,在籃球組合技術的訓練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實際情況,在不同的訓練時期和訓練階段中,抓住主要因素,有所側重、扎扎實實地進行訓練。

2.現代籃球組合技術運用的定義

組合技術是指運動員在運用技術動作過程中,按照一定的形式和要求,將兩個以上的技術動作組合運用,形成完整的技術動作整體。組合技術在訓練和比賽中的廣泛應用,可以促進籃球運動水平的發展,有利于運動員技術水平的提高。

3.運用籃球組合技術教學的重要性

運用籃球組合技術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教學過程受多種因素的制約。技術動作的熟練掌握,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取決于該系統的良性運行。但是也難免出現偏差,造成掌握技術動作的周期延長,技術環節上脫節,影響整體的教學效果。組合技術正是為了彌補這種現象所采用的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它是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前提下,依靠籃球運動的特點和規律,運用籃球教學的特殊性和訓練的定向性,對技術動作進行優化配置組合。教師通過合理的組合與有效的運用,來彌補傳統教學中學生掌握技術動作周期長,運用能力差,技術脫節的缺陷,使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數內,掌握較多的技術動作,為通過技術動作的綜合運用創造有利條件。

4.籃球組合技術教學的應用

籃球技術形成的生理機制是以人的大腦皮層運動中樞為基礎的運動條件反射。生理學中的“應激學說”把運動技能的形成分成“應激—應答—適應”的過程,認為機體對應激的反應有“警覺—抵抗—恢復”三個階段,根據這原理,籃球組合技術應根據“初步掌握階段—泛化階段—鞏固提高階段”這一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進行教學。

4.1為了個人掌握籃球組合技術的教學。

根據學生掌握籃球的基本技術,把簡單的動作加以組合,形成簡單的籃球組合技術。如學生在底線持球向中線運球到二分之一處作轉身運球,換手運球到中場,作跨下運球,然后加速運球到罰球線附近作急停跳投。通過這種簡單的籃球組合技術的反復練習,學生可以熟練地掌握各種簡單的技術動作,為以后學習掌握復雜的、難度高的技術動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應充分利用場地,把籃球的基本技術科學地組合在一起,通過反復的練習使學生能夠掌握這些動作。

4.2為了某種戰術而進行的籃球組合技術教學。

籃球運動的魅力在于同伴之間的默契配合。NBA之所以能夠在世界上擁有最多的球迷,不僅僅是因為明星們的出色表演,更在于他們心有靈犀的絕妙配合。因此,教師在籃球教學中應當有重點地加強對于學生之間某種固定戰術配合的組合技術教學。例如,兩個前鋒或者兩個后衛之間的配合;兩個學生一組在底線持球,雙手胸前傳球到中場,然后一個學生采用側身跑的技術跑向籃下,另一個學生在接球急停(跳步或跨步)后采用長傳球的技術動作將球傳給籃下的同學,接球的同學三步上籃,傳球的同學跟進搶籃板球。又例如,前鋒和中鋒之間的配合:前鋒在外圍拿球準備突破,中鋒上前做后掩護或側掩護,前鋒做假動作后向內線突破,這時對方中鋒如果過來換防,前鋒可以把球傳給完成掩護后,后轉身向籃下切入的中鋒;如果對方沒有換防,前鋒可以果斷地突破上籃。

5.運用組合技術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籃球運動是一項集對抗性、多變性、欣賞性于一體的集體運動項目,一切攻防技術的運用都是在高速、激烈的對抗中進行的。對抗,反映著籃球運動的基本規律,反映著運動員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因此,運用組合技術教學時,教師要考慮上述因素的作用與影響。

5.1提高籃球悟性,形成整體技術觀。

提高悟性,就是提高學生對籃球運動規律的理解和認識。學生悟性高,就會合理運用技術,臨場或課堂和學習應變性強,自覺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高。運用組合技術時,教師要主動引導,全面提高學生對籃球運動的感性認識。根據學生的實際,有目的、有意識地發展學生的籃球理論水平,讓學生多層次、全方位地理解籃球運動,使學生豐富理論知識,提高感性認識,來促進理性認識的發展;使學生對組合技術形成一種整體觀念,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時,使學生明白,組合技術的運用,不是單個技術動作簡單相加,而是技術動作練合運用的體現。這有利于學生技術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5.2注重教學與訓練的雙重效應。

教學與訓練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各自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二者互為依存、互為促進。組合技術運用于訓練中,運動員能順利完成動作技能的學習與掌握,運用于教學中,學生基本功相對較差,動作技能學習的順利掌握,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二者的有機結合。因此,教師運用組合技術教學,既要考慮教學因素的特殊性和主導性,又要考慮訓練的定向性。

6.結語

籃球組合技術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技術,運用籃球組合技術,要考慮籃球技術運用的標準,技術運用的時機,組合技術所在的層次、位置,才更有目的性、針對性。在組合技術訓練中,教師應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特點,結合當今籃球運動發展的趨勢,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以提高訓練課程的質量,提高訓練的科學性,更好地控制訓練,更快地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編委會.籃球大辭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3.

[2]葉國雄等.籃球運動研究必讀[M].北京:人們體育出版社,1998.

[3]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籃球運動高級教程[M].北京:人們體育出版社,2000.

[4]王梅珍,于振峰等.籃球組合技術[M].人們體育出版社,1994.

論文關鍵詞:籃球運動組合技術教學

論文摘要:本文就籃球組合技術的特點及在教學中的價值進行了深入闡述,并對籃球組合技術教學的應用進行了分析,進而探索了提高籃球組合技術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