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論文
時間:2022-01-26 02:13:00
導語: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大學生思想道德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當前大學生思想狀況總體上是積極的、健康的。他們思想活躍,在變化中思考,在思考中選擇;他們渴望成才,準備投身事業,報效祖國,其危機感和使命感明顯增強。當然小部分大學生在社會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產生了錯位和傾斜,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社會環境的因素。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競爭促進大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平等觀念、競爭觀念等新的道德觀念得以強化,大學生趨于務實。外來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碰撞,使青年學生在思想行為方面呈現出新的特點。市場經濟強調物質利益,追求最大利潤,它的重利性容易滋生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又由于社會利益分配不公和價值觀念的扭曲使一部分人的心理與行為失衡,趨利意識漸漸占據人門的頭腦,這些都給學生的思想帶來負面影響。一些大學生錯誤地把市場經濟中的等價交換原則運用到道德感情上,把名譽地位、升官發財作為人生幸福的標準,把享樂作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標。這樣就使一些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發生動搖,一旦精神防線出現缺口,他們便會做出錯誤的行為選擇,使部分大學生走上了歧途。加上現代網絡所帶來的負面信息,使他們受到了偽科學、“黃毒”及多元生活方式的影響日益明顯。他們的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相對性和世俗化,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趨于主觀。不少大學生不再恪守一種道德觀,而是具有多種道德觀,那么在道德判斷和道德選擇時會陷入道德情感困惑和迷茫。
(二)高校自身的因素。首先,當前高校對現時代的深層次理論研究不足,對大學生關心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熱點問題未能給予及時、準確的回答,存在著回答蒼白或說服力不強,使部分大學生對一些原則性問題產生模糊的認識。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存在著落后現象,依靠單純的理論說教而不去啟發學生積極參與互動,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感到理論闡述的枯燥,特別是在理論聯系實際方面不能真正貼近大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得學生不能用正確的理論武裝頭腦。同時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跟不上時代要求,教材體系不健全,未能充分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使得教育的實效性降低。其次,高校普遍缺乏一支專業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隊伍,隊伍主體構成存在著部分兼職人員并且業務量大,當然教育效果偏低。
(三)家庭教育的因素。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細胞,也是基礎文明教育的起點,要教育子女成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須從家庭教育開始。然而現實表明,家庭的基礎文明教育是不容樂觀的,一方面由于我國現在仍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還不夠,家長文化程度的偏低,決定了學生接受家庭基礎文明教育是低層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如今獨生子女已成為大學校園里的主體人群。他們有的家境優越,在家受寵愛,家人圍著他(她)轉,形成了以我為中心的習慣,把“人人為我”視其為理所當然,至于“我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做,對待周圍的人冷漠、自私。一些家長寧愿自己吃苦受累,節衣縮食,對孩子有求必應無疑助長他們高消費,滋生了擺闊氣、講排場的習慣。父母在對獨生子女的培養由于溺愛出現重物質追求輕傳統道德,重技能培訓輕思想道德教育的傾向;同時對他們期望較高,把分數作為衡量子女好壞的標準,對其品德塑造關心甚少導致大學生對現實社會存有逆反心理。
(四)一些大學生身心不健全。在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中,大學生價值取向從注重奉獻的理想主義轉向注意實惠、實用和物質享受的“現實主義”;從注重知識的價值、理性的追求,到注重金錢的價值、感官上的享受,合理利己主義,成為大學生中比較普遍的價值取向,在缺乏引導的情況下,有些大學生不能正確掌握善與惡、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高尚與卑劣、榮譽與恥辱的界限,進而出現了道德觀念淡薄、生活行為失范等現象。
二、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堅持用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對隨之出現的新事物、新矛盾和新問題進行全面的認識。認清是非,堅持正確的立場,保持清醒的頭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注重學習和掌握思想道德的基本知識,認真汲取和把握主席的“八榮八恥”等優秀思想成果。加強自我修養,提高思想境界,培養思想道德素質并廣泛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擴展自己的知識領域,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相結合,同社會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不能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真正做到“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在為實現社會理想而奮斗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理想。認真學習思想道德修養的課程,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誡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以身作則,營造良好的環境。
當代大學生只有書本知識還很不夠,因此,我們應該走出校園、深入實際、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通過勤工儉學、社會調查、生產實習、青年志愿者等社會實踐活動,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與此同時,大學生自身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鍛煉和提高,為全面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邁進大學,人生的歷程翻開了新的一頁,人生的理想將在這里確立,美好生活將在這里開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大學生的參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大學生去奮斗。當代大學生要進一步認清自己的歷史使命,明確成才的目標,確立為國家、為民族奮斗的志向,只有努力加強思想道德的建設,成長為對黨和國家、對人民有所貢獻的人才才是正途!
參考文獻:
[1]劉學罡.對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科教文匯(上半月),2006,2
[2]張勤.淺論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3
摘要: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以引起高校對其高度重視并采取積極的對策,通過加強理想信念、家庭學校、社會和校園文化等教育抓好思想道德建設。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道德缺陷
- 上一篇:藥學基礎實驗教學論文
- 下一篇:學生科學學習能力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