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少數民族學困生教育引導進路

時間:2022-01-18 09:50:00

導語:探索少數民族學困生教育引導進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索少數民族學困生教育引導進路

摘要:“學困生”一詞,對于我們邊遠少數民族落后地區的學校來說,無論在中學還是在小學都不再是什么新鮮的名詞了,在校園生活中他們與老師尤其是班主任不斷的“較勁”,很多老師因為他們而感到自己不適合站在講臺上,對他們束手無策,甚者鄙視、虐待他們。其實,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我們善于去摸索、探討和交流,就會找出對學困生教育的好方法。

關鍵詞:學困生;教育;管理;因材施教

“學困生”一詞,對于我們邊遠少數民族落后地區的學校來說,無論在中學還是在小學都不再是什么新鮮的名詞了,在校園生活中他們與老師尤其是班主任不斷的“較勁”,很多老師因為他們而感到自己不適合站在講臺上,對他們束手無策,甚者鄙視、虐待他們。其實,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我們善于去摸索、探討和交流,就會找出對學困生的教育方法。

我認為有學困生和我們“較勁”,才使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使自己不斷的進步。從教十二年來,當過六年的班主任,我所遇到的學困生不在少數,而且他們的個性不盡相同,我從來都沒有放棄對每一個學困生的教育,反而促使我花費精力去研究對學困生的教育方法。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使我真切體會到對學困生的教育要循序漸進,即遵循“感化—轉化—優化”的系統強化管理程序,才能使學困生教育工作取得成效。

一、要尊重和關愛學困生,消除他們的各種不良心理因素

一般來說,學困生都有較嚴重的自卑心理,而這種自卑心理通常是引發其他不良心理的根本原因。因此,班主任只有用尊重、關心、愛護的態度去教育引導他們,在他們心中樹立“學困生可轉化”的堅定教育觀,幫助他們克服各種不良心理。

二、要深入了解,找出每個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因材施教,對癥下藥

每個學困生形成的背景都是不同的,因此,必須具體事情具體分析。對于“頑皮型”的學困生,大多是學習不用心,成績較差,但他們在別的方面卻精力旺盛,機靈、敏捷、好奇,有貪玩、愛出風頭的特點,教育這類學生的關鍵在于疏導,用遷移的辦法,促使他們把旺盛的精力轉移到學習上去。對于“智礙型”的學困生,大多是由于智力較差,自卑感較重,對他們要重點開發智力,以啟智為主,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三、堅持以正面激勵為主,抓住閃光點去表揚

學困生并非天生下來就落后,他們身上也有許多長處和閃光點,因此,班主任應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善于發現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和學習上的“成功點”,哪怕僅僅是一些苗頭,也要及時地予以表揚,加倍愛護和扶植,使之不斷茁壯成長。實踐證明,真誠的表揚和激勵,對學困生是一種巨大的動力,能使他們從內心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并從而得到尊重、信任與支持的喜悅,進而迸發出改過向上、奮發努力的決心。

四、要協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統一要求,齊抓共管

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不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只有班主任一人之力是不夠的,必須聯合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才能構成轉化教育學困生的良好環境,形成統一的教育力量。班主任應擔任聯系的職責,聯系各方面的力量,為學困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如在班級里教育全體同學,特別是班干部,要尊重、關心、幫助學困生,并為學困生樹立良好形象,使他們有集體的歸屬感;要和其他科任教師多聯系,交換學困生情況,提出一致的要求;還應與家庭、校內外教育機構、派出所等聯系,形成立體教育網絡,使學困生時時能得到合適的疏導,處處都感到關心和溫暖,得到幫助。

五、要注意學困生轉化工作中的反復性和長期性,因地制宜地進行教育與管理

經過努力轉化變好的學生,有時會出現“舊病復發”的現象,其實這就是轉化工作中的反復表現。為此,班主任要細心,有耐心和毅力。當認真查明學生進步慢、停滯不前或出現反復的原因后,便應“對癥下藥”或“變換用藥”??傊⒁獾睫D化的反復性和長期性,在平時就要認真觀察,及時抓住反復的先兆和苗頭,防微杜漸,把反復可變性消滅在萌芽狀態,也許今天學困生沒有學到什么高深的知識,但總有一天會收獲成果的。公務員之家

轉化學困生的成功經驗,使我深切體會到,教育要“以人為本”,教育的目的和功用首先在于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和性格,其次在于發展智力、智能,培養人才。遵循教育規律,采用“感化—轉化—優化”的系統強化管理程序,是學困生轉優工作中強有力的教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