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職校良好校風建設路徑
時間:2022-01-27 04:39:00
導語:探討職校良好校風建設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校風是學校的風氣,它包括學校領導作風、教師的教風和學生的學風等,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是衡量一所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辦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實現國家培養人才目標的一個重要途徑。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開展校風建設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風建設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到來,高等職業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已占據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院校必須采取各種措施,加強校風建設,努力形成良好的校風,才能培養更多的符合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要求的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創新精神、高超的實踐能力加高技術能力的專門人才。
一、校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的情況看,近幾年發展起來的高職院校,校風建設總體比較薄弱,學生的價值取向、學習熱情以及考風考紀等都存在著問題。高職院校在校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領導重視不夠
高職院校的主要領導,精力尚未放在抓校風建設上,很多高職院校是由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升格或合并升格而成的,高職院校領導的主要精力,重點放在高職院校定位發展、人員配備、專業調整與建設、招生與就業、上規模、上基建與增設備等方面,對校風建設在高職院校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沒有把校風建設,作為高職院校建設的重中之重,對校風建設問題不夠重視。
1.2缺乏有效措施
校風建設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即使一些高職院校已認識到校風建設的重要性,但是在校風建設怎樣抓、如何抓等方面,還缺乏必要的、系統的、有效的措施。即使建立了一些規章制度,很多也流于形式,沒有嚴格執行。
1.3教育管理不到位
主要表現在:第一,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性、針對性、實效性都比較差,不適應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第二,由中學教師的嚴格管理到大學教師的松散管理,在過渡時期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明確的制度,一旦進入大學校園,失去制度的嚴格管理,高職院校學生自律意識差,很快就變得放任自流。第三,學校培養人才的規格特色不明顯,教學設施落后,教學改革不力,學生對口就業率低,學校又不能及時調整辦學方向,學生看不到對口就業的希望,產生自暴自棄的情緒。第四,少數教師只教書不育人,甚至放縱學生投機取巧,考試放水,給學生留下較大的負面影響。第五,少數管理者不能以身作則,品行底下,枉為人師,難以做到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1.4環境影響校風
社會大環境與學校小環境,都對校風產生影響。高職院校自身的育人環境不盡如人意,育人環境包括高職院校物質環境的育人功能和校園的文化氛圍,這是形成優良校風的重要外部條件,它會感染、熏陶、激勵學生勤奮學習、不斷進取。高職院校建立的時間較短,校園文化氛圍的形成和校園文化建設不能一蹴而就,還需要一個過程。不良的教風影響了優良學風的形成。社會輿論、社會評價趨向、社區文化,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學生厭學的催化劑。因高職教育快速發展導致資源緊張、結構失衡、生源差異、改革滯后等問題。由于教學資源緊張,造成學生的學習、生活方面的困難及由此帶來的思想問題;由于專業結構失衡,造成學生的就業競爭激烈,使很多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危險,一些學生失去信心;由于生源差異,使教學難度增加,效率降低,教學質量下降,對整個學風產生負面影響。社會、學生、家長對高職教育缺乏認識,有的把高職等同于職高,甚至認為高職生就是技校生;有的視高職教育為“二流教育”,把高職院校當作高考落榜生的“收容所”,把選擇高職視為無可奈何之舉。部分學生失去了平靜的心境,學習興趣下降,產生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
1.5學風不盡人意
學風的好壞,與學習動力的強弱關系密切,如果學生學習動力正確且充足,就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認真的學習態度,能夠珍惜學習時間,講究學習方法,追求學習效率。與普通高校的本科生相比,高職學生缺少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努力方向,動力不足。高職學生無學位可拿,考研、出國無從談起,因而淡化了學習的內在動因;高職學生缺少進一步深造的機會,雖然目前有“專升本”的途徑,但高職學生由于素質較低,一般沒有能力參與各種學術活動和較高水準的競賽,學習上只是應付作業和考試,缺乏鉆研和創造的意識。缺乏實踐鍛煉和社會經驗,思維能力、心理發展和行為舉止顯得幼稚,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行為能力。不少學生仍未脫離高中生的心理行為,不適應大學的學習方法,對學習不感興趣,且越來越放松,生活隨便,最終渾渾噩噩渡過大學生活。
1.6學生自身原因
高職學生的心態比較復雜,但總體上是缺乏自信心,與進入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大多數高職學生,在中學階段處于中下游水平,缺少成就感,對學習興趣不大,沒有養成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的習慣,一旦失去外來的壓力,極易放縱自己,造成學業危機。有的同學在進校后,學習目標不明確,對自己的學習沒有具體的規劃,認為自己已經上了大學,不必再拼命地學了,只要混個及格,畢業后有一份工作就行;有的學生覺得高職院校與自己理想中的大學,相去甚遠,感到很委屈,終日提不起精神,牢騷滿腹,無心進取;有的學生遲到、早退、甚至隨意缺課現象嚴重,聽課不認真,不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良行為。有的學生特別貪玩,抽煙喝酒、打牌跳舞、長期樂此不疲,沉溺于網絡游戲,把學習拋諸腦后,把主要精力放在交朋友、談戀愛上,不惜荒廢學業。
二、建設良好校風的途徑
目前,高職院校的校風建設遠不如普通高校抓得緊、抓得好,其狀況令人堪憂,應引起高度重視,采取措施,常抓不懈。建設良好校風有以下幾個途徑。
2.1統一認識,狠抓校風建設
研究和制定高職院校加強校風建設的有效措施。高職院校領導在考慮高職院校發展的過程中,要統一思想,充分認識校風建設的重要意義,把校風建設當作關系高職院校生死存亡的大事來抓。為了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應該結合當前的新形勢,積極開展校風現狀的調查與研究,分析新時期、新環境、新條件下校風建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特點,制定校風建設的戰略目標以及各個時期校風建設的具體目標、內容和措施,把各項校風建設措施真正落到實處,做到齊抓共管,人人有責,不走過場,形成優良校風。校風問題是不是要作為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一個認識問題。一部分人認為社會風氣對校風建設的沖擊和影響大,加之現在學生質量差,對校風建設產生種種畏難情緒和無所作為的思想。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在主觀認識上或客觀行為上,把校風建設看成是某幾個部門的單一性任務,或僅僅限于學生這一方面的事;把長期性的工作看成是應付檢查、搞搞突擊的短期行為;把關系到培養什么人的帶根本性的大事,看成是一般性的行為管理的表面文章,甚至片面的認為就是抓抓衛生和紀律的事,這就影響和妨礙全體動員、全員動手來抓校風建設。校風關系學校興衰成敗,認識問題不解決,學校發展至上的要務就難以解決,應把校風建設作為學校建設的一件長遠的、根本的、重要的大事來抓,學校工作千頭萬緒,要解決的問題再多,校風問題必須解決好。在統一思想的基礎上,動員師生員工投身到創建優良校風學風的熱潮之中,以良好的領導作風促教風、帶學風。
2.2大造輿論,強化校風教育
積極營造整頓校風和加強校風建設的社會氛圍。要利用院報、宣傳櫥窗、條幅、展板、墻報、廣播等輿論工具開展以“校風建設”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大力宣傳校風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意義,表彰校風建設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全院或各系召開全體師生員工參加的校風建設動員大會,各班級召開學風建設的主題班會和學生學習經驗交流會,開展“學風、教風、作風”主題討論,各團支部配合開展共青團主題活動日,舉行“正校風,從我做起”的大型師生簽名活動和學生征文競賽。同時,各系部要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學風建設的有關文件和教學工作規范、學生學籍管理條例等,在教師中開展以校風建設為主題的大討論,增強教師的責任感,促進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大造輿論,強化教育,實施思想教育與行為訓練相結合的策略。為了培植良好的校風,通過各種渠道和采取多種形式,加大校風校紀宣傳,組織新生參觀高職院校校史展室,請老領導、老校友作報告,進行光榮傳統教育;強化行為規范的教育與訓練,實施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者相結合的策略。要堅持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積極探索課堂教學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開發學生的智力的辦法。充分發揮政治理論課、思想道德修養課在校風建設中的主渠道作用,和各科教學貫穿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作用,有效地促進了校風建設。為使學生在課外廣闊的天地中有一個展示聰明才智的舞臺,組織學生參加社團、協會的工作,參加社會考察和社會實踐活動,使他們有了自己制定計劃、自己組織實施、自己協調各種關系的機會,不僅加強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其做到學有所長,學有所樂,而且使學生的整體素質有明顯提高,良好的學風逐步形成。
2.3齊抓共管,落實校風建設責任制
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使校風建設邁上一個新臺階。制度建設和嚴格管理是校風建設的側重點。學校要針對目前一些學生學習自覺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況,從新生入學教育著手,加強正面教育和引導,教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創造。當然,校風建設不只是教務處和學生處的事情,需要教學、管理各環節和各職能部門協作配合。全院各系、各部處室都應把校風建設當作自己責任的一部分,層層落實校風建設責任制,在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中自覺對大學生進行校風教育與管理。尤其是教務處處長、學生處處長和各系主管教學副主任、學生工作副主任副書記、專職輔導員、教研室主任、任課教師都要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把校風建設義不容辭地擔負起來,做到上課有點名、自習有人抓、早讀有規章、晚修有監督、違紀及時管、學業嚴要求、宿舍經常去、領導親自查。輔導員是在第一線從事學生工作的組織者和教育者,是校風建設的第一責任人。要通過完善輔導員的量化考核辦法、加強對輔導員工作的指導和督促,進一步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以提高他們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
2.4端正教風,樹立良好考風
教風與學風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教風是指教師的師德修養和敬業精神,是教師德與才的綜合表現,是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修養及文化水準的集中表現。學校要通過開展評選和表彰師德優秀群體和師德標兵、學習和弘揚優良辦學傳統等活動,形成有利于良好教風、學風和校風建設的氛圍。考風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管理水平、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學生學風的具體體現。認真組織好各類考試,是確保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也是學風建設的重要內容。一是要制定更為科學的考試制度,規范全校考試制度,實行教考分離;二是在每次期末大考之前,各系部要召開考前端正考風動員大會,向學生和教師反復宣講考試規定和紀律;三是嚴肅執行考試紀律,精心組織考試,加強考場巡查,隨時了解和掌握學生考試和教師監考情況,對違紀舞弊的學生和違紀的監考教師及時處理。
2.5求真務實,調動師生積極性
在教學改革上,要建立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教材的機制,將先進的科技成果和科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積極探索產學研結合的途徑。在教學管理制度上,改變過去整齊劃一的培養模式,實行更加靈活的學分制,增大學生學習的自由度,給學生更大的對專業、課程、教師、學習時間的選擇權。在抓學風建設的同時,各系部、學生處、團委、圖書館要以第二課堂活動的形式,積極開展學術講座、素質教育講座和各種職業技能競賽、征文比賽、英語知識競賽、專業設計比賽、演講賽、辯論賽等,積極開展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寓教于樂,在學校內制造一種好學的氛圍,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培育優良的校園文化。加強高職院校校風建設,是為了使校風建設逐步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為基礎管理向標準化管理,經驗性管理向科學化管理創造條件,為逐步實現依法治校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前新.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發展戰略研究[J].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2]楊泉良,趙宗尹.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論稿[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5.
[3]黃雪菊,徐峰.淺析和諧的校園文化對學校發展的作用.中國成人教育2008.2.
- 上一篇:生態旅游研究開發問題及建議剖析論文
- 下一篇:養老保險改革規范化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