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高校生網絡游戲成癮的危害性

時間:2022-01-28 04:27:00

導語:剖析高校生網絡游戲成癮的危害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高校生網絡游戲成癮的危害性

摘要:網絡游戲對大學生有著極強的吸引力,目前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大學生人數眾多。網絡游戲嚴重危害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學校、家庭和社會對此應加強重視,給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大學生以正確引導及情感關懷,使之找回奮斗目標。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游戲危害性

一、大學生網絡游戲成癮的原因

1.1網絡游戲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網絡游戲生動、刺激又有一定的知識性和不可預測性,滿足了大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網絡游戲的互動性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溝通、交流的渠道,滿足了大學生結交朋友的需求;其虛擬性、可重復性、游戲規則和秘岌的設計使大學生能夠擺脫現實世界的束縛,完成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體驗到一種成就感;其平等性給大學生創造了一個平等交流的平臺,滿足大學生渴望得到尊重的需求。

1.2網絡游戲可以幫助一些大學生緩解和釋放壓力

大學生面臨學習壓力、就業壓力、情感壓力、人際交往壓力等多種壓力,這些壓力是大學生必須面對的挑戰,由于大學生的自身能力、抗壓能力和排解壓力的能力有差異,一部分大學生在競爭中失敗后,尤其是那些性格內向,不善于排解壓力的大學生,選擇逃避現實,追求網絡游戲帶給他們的滿足感,在游戲中他們可以徹底擺脫現實世界中的壓力,盡情地表達自我,使受挫心理得到安慰,漸漸地網絡游戲成了他們排解孤獨、抑郁的場所,成為他們的依賴。

1.3中學時期家庭和學校教育不得當

許多學生在中學時受到家長和老師的嚴格管教,沒有行成良好的自制力和主動學習的習慣,部分學生還被灌輸了“進了大學就是進了天堂”的錯誤思想。大學的學習、生活自主性較強,那些自制力差的學生就會迷失方向,容易陷人網絡游戲的漩渦。同時,一些家長平時與學生缺少溝通或溝通的方式、方法不恰當,對學生不能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使學生對網絡游戲的依賴性更強。

1.4學校未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網絡改變著大學生,使得新時期的大學生眼界更寬闊,思維更活躍,他們不喜歡傳統的教學方式和陳舊的教學內容。而許多教師沒有很好的跟上時展的步伐,沒有及時地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仍然習慣于傳統的教學。使得很多大學生認為老師上課太呆板、太乏味,從而產生厭學情緒,造成曠課現象增多。另外大學課程設置陳舊,許多課程大綱甚至十幾年都沒變過,已與市場需求完全脫節。市場需要的人才,高校培養不出來;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市場卻不需要。這進一步導致大學生的厭學情緒。部分大學生在這種境遇中變得焦慮和迷茫,甚至選擇逃避現實,網絡游戲便是逃避現實的一種理想方式。

1.5高校周圍網吧眾多、校園網絡的監管力度不夠

現在每一所大學周圍都有很多家網吧,商家們為了盈利,推出吃、住、上網一條龍服務,這給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大學生無節制地打游戲提供了很大方便。此外,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富有和數碼產品的降價,很大學生都擁有自己的電腦,再加上目前大學校園網絡非常普及,學生可以非常方便地在宿舍上網打游戲。而校園網絡管理制度不完善或執行不到位,自制力較差的學生經常曠課,甚至熬夜通宵玩網絡游戲。這一定程度上為大學生網絡游戲成癮創造了條件。

二、大學生沉迷網絡游戲帶來的危害

2.1嚴重影響大學生的身體健康

長時間無節制的玩網絡游戲對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是一種嚴重的摧殘。長時間看著電腦屏幕,視力會受到極大的破壞,會感到眼花、眼干、眼澀、眼脹,嚴重的還會導致角膜炎和視網膜脫落。長時間保持坐姿,會引發頸椎和腰椎病,破壞身體的運動能力和協調性。長時間玩網游,大腦處于高度亢奮狀態,又得不到休息,可能出現神經衰弱,體內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力下降。更極端的可能導致碎死,近年來,在校大學生因長時間上網玩游戲導致碎死的事件已經很多,觸目驚心。

2.2影響大學生正常的學習

大學應該是大學生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黃金時期,但有些大學生一旦沉迷于網絡游戲之后,網絡游戲便耗費了他們大量本應用于學習、休息和課余活動的時間,嚴重影響了他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造成嚴重分心,學習興趣下降,學習目標喪失,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厭學,導致遲到、早退、曠課現象頻頻發生,造成學習成績下降、多門課程不及格、畢業時拿不到學位,甚至無法畢業。

2.3造成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下降,法律意識淡薄

在網絡游戲的虛擬世界里,沒有國家,沒有政府,沒有法律和道德的約束,大學生可以以虛擬的身份在這個世界中自由發揮、任意行為,而不需要負責任。這很容易淡化大學生的責任和誠信意識,事實上大學生的責任和誠信意識已經有日益淡薄的趨勢。網絡游戲中充斥著嚴重的暴力情節,甚至是色情淫穢的內容,長期浸淫于這種環境之中,對于他們的法律意識有著嚴重的影響。在網絡游戲中,大學生們可以組成行會、幫派,為了爭奪寶物、換取積分,他們可以在游戲中隨意地殺掉其他人。長期以往,大學生看到的都是一些殘酷無情、自私、冷漠的個性,可能造成道德缺失、法律意識淡薄、人性扭曲,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4容易造成大學生人格異常和心理障礙

首先,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大學生整天面對機器,缺少真實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容易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其次,網絡游戲中大學生都隱匿自己的真實身份,以虛擬身份進人游戲,從而把自我分裂為虛擬的和現實的。而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大學生常常陶醉于虛擬自我的那種自由、暢快與灑脫中,不愿意面對現實的自我。因此,他們往往會不斷地放大虛擬的自我,而回避現實的自我,形成雙重自我經常錯位的人格。當現實的自我遭遇挫折,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大學生就容易產生心理焦慮和浮躁,情況嚴重者甚至引發各種心理疾病。

三、結束語

網絡游戲給大學生帶來的嚴重危害已經引起了家庭、高校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有些人直接把網絡游戲認定為“電子鴉片”。2007年,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一批國內知名大學已經出臺了限制大一新生帶電腦的規定,雖然這一做法在教育界引起眾多非議,但是在非議聲中,這些高校在防止大學生網絡游戲成癮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現在,又有一大批高校加人了這個行列,限制大一新生帶電腦。雖然這一做法似乎有些不合情理,但至少高校的目的是好的,而且確實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防止大學生網絡游戲成癮不能光靠強制性措施,而應該以教育、引導和關懷為主,輔以一定的強制性管理,而且絕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要通過長期的努力才能實現。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政府、教育工作者、家庭和其他社會各界所有關心大學生成長的人聯合起來,共同努力,就一定可以挽救這些迷失的大學生,就可以防止更多的大學生陷人網絡游戲的泥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