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當前學校誠信教育困境

時間:2022-02-16 08:26:00

導語:小議當前學校誠信教育困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當前學校誠信教育困境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教育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教育設施不斷完善,教學質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教育繁榮的背后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教育問題,拜金主義,誠信缺失表現的尤為突出。因此,在廣大師生中開展誠信教育,弘揚誠實、守信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誠信教育;問題;對策

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誠信教育的通知》相應出臺,各地、各校形式多樣的誠信教育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本文就目前的誠信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應采取的措施談我個人淺顯的看法。

一、誠信缺失的表現

1.1認知與實踐相脫節。學生都知道要做誠實的孩子,課本中的思想教育、品德課、等教育內容讓學生記憶深刻。但是真正落實到生活實際,許多孩子卻不能做到誠實相對。比如:完不成作業,他們很少有人直截了當的承認,往往是找理由為自己開脫。再如,坐班車的同學從車內向外扔垃圾,被發現后誰也不承認。

1.2逃避責任,造成誠信問題。學生犯了錯誤,教師追究責任時,許多同學為了逃避老師的批評,不是從內心來反省自己的錯誤,而是先揭發其他同學而回避、隱瞞自己的錯誤,撒謊欺騙老師,想方設法逃避責任。

1.3與人交往時,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有些學生自我中心嚴重,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不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造成答應別人的事自己做不到,并且自己心中連絲毫愧疚也沒有。

二、造成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

2.1家庭、社會環境與學校誠信教育脫節,造成誠信問題。學校教育學生要講誠信,學生也按誠信誓言中的內容做了,但換來的可能是家長的一句“你怎么這么傻”的埋怨;面對學生不太理想的考試成績,有的家長輕者訓斥,重者打罵,從而造成學生不敢說實話;家長日常生活中的不誠實的做法與學校教育嚴重脫節,影響了學校誠信教育的實施。

2.2教師的不當處理導致了學生誠信危機。某些教師對“誠信”表現的嚴厲和對“虛假”的默認也導致了學生誠信危機。比如:學生不寫作業,當學生誠實的承認時,換來的卻是教師的批評;而撒個小謊“沒帶來”,可能就逃過了教師的批評。這樣一來,學生就學會了撒謊。

2.3教師的隨意性,導致誠信打折。由于教師的粗心、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可能導致誠信打折。比如:老師布置完作業后說第二天要檢查,可第二天卻把這件事忘了,老師的誠信度在學生的心目中大打折扣。老師的行為時時刻刻都影響了學生。學生認為老師說話都不算話,自己也就不以為然了。

三、應采取的對策

對小學生的誠信教育,應以《課程標準》、《德育大綱》為依據,遵循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科學、扎實、有效地進行。

3.1教師首先要做誠信為人,誠信育人的楷模。誠信教育不只是針對學生,作為我們教師要帶頭講誠信,教師在誠信教育中首先能誠信為人、誠信育人,不能欺騙學生,做一個真實的人。我們教師必須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為人師表、身體力行、有諾必踐。知識與品德的完美結合才不辱教師這一神圣職業。誠信,是一位教師“職業道德”高低的溫度計。

3.2誠信教育要起點低、內容實。小學生涉世不深,心地純潔,沒有復雜的生活經歷和豐富的人生體驗。施教時,應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從“不說謊話,有錯就改”的最基本要求人手。不說謊話,就要說真話,說實話,既不自欺,又不欺人。誠信教育只有抓小事,抓點滴,才能知微見著。誠信教育的內容要真實可信,列舉的事例以及名人故事等,都要接近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他們所喜聞樂見,求得認同。

3.3誠信教育針對性要強。首先要針對學生道德實踐中的糊涂認識,有的放矢的進行教育。如有些學生認為自己承認錯誤是誠實,而幫別人隱瞞錯誤是義氣,教育學生時就要通過具體事例,讓學生認識到隱瞞別人的錯誤是袒護,是包庇,是最不講義氣。其次要針對學生虛榮心理、失寵失重心理、心存僥幸心理,及時進行教育引導,使學生明確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真正讓“誠信”成為時時、事事、人人的行為準則。

3.4寓誠信教育于養成教育之中。養成教育的主要內容依據是《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在《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第六條就是“誠實守信,不說謊話,知錯就改,不隨意拿別人的東西,借東西及時歸還,答應別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時表示歉意。考試不作弊。”我們教育學生就要結合《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從最基礎的要求開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5寓教于樂,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誠信教育重點在知行統一,關鍵在踐行。我們要精心安排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誠信教育活動。誠信教育要與傳統美德教育相結合,充分挖掘和利用傳統美德中有關誠信內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過誦讀、故事會、表演等形式,調動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在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活動中,使學生感受、體會誠信是做人的根本。

3.6將誠信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抓住時機,結合教學內容,將誠信教育有機滲透到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

3.7誠信教育要走向社區、進入家庭。誠信教育要取得實效,僅僅停留在學校教育是不夠的,要通過多種活動形式,將學校誠信教育與社會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設結合起來。我們要主動與家庭、社區緊密配合,擴大學校教育對社會和家庭的影響,特別是要重視和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我們可以通過家長會、至家長一封信、家校聯系本校園網等途徑,幫助學生家長充分認識誠信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以身作則,積極配合學校共同抓好誠信教育,促進學生誠信素養的提高。

我們堅信只要在誠信教育的道路上循序漸進,持之以恒,誠信教育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