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性

時間:2022-02-19 08:59:00

導語:論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性

摘要:網絡的出現和發展,不僅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先進的工具,而且給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個新的思想文化陣地和思想斗爭陣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盡快進入互聯網,并以強大的信息資源占據主導地位,就成為每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互聯網;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據有關調查報告分析,網絡時代的青少年與以往青少年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具有思想多元化、需求多樣性、自主意識強、重視自我和自我價值的實現、自我控制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特點。而互聯網的出現,又加快了他們思想觀念和生活交往方式的改變,舊的觀念正在迅速被打破,代之以新的觀念,舊的生活交往方式正在迅速被拋棄,代之以新的生活交往方式。今天的網絡青少年,他們獲取最快最詳盡的信息,發表最真最直接的見解,他們相信體驗、反對說教,追求平等、反對權威,這就使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嚴峻的挑戰。從有關調查發現,青少年對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接受度很低,這也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適應新特點,創造新方法。

一、面對網絡的平等性、自由性,必須與青少年平等交流、以情感人,這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網絡對青少年具有神奇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平等、開放和自由。在網上不必介意民族、年齡、性別、輩份、等級、地位,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人到了網上都是平等的,身份自由、行動自由、心情自由,正是這種自由和開放使青少年如醉如癡。而這種平等、自由和身份的隱蔽性也同時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極好的機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網絡身份的隱蔽性,以“網民”的身份主動與青少年交朋友,跟他們去溝通、去接觸、去傾聽、去了解、去把握他們的心態、行為和思想,就能夠較深層次地認知網絡青少年的基本特征、優勢和不足,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和引導。網絡對青少年具有神奇吸引力的原因之二就是交流、溝通和了解。世界很大,地球很小,當一些青少年不堪隱私重負,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之時,父母、老師的高標準、嚴要求和“遠交近閉”的安全需要往往使他們對身旁的至愛親朋三緘其口,而互聯網的隱密交流,為他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讓他們如獲至寶,整夜不歸,癡迷于網上聊天。據一項來自網吧的調查。網吧里的青少年大部分是上網聊天。有的青少年在網上聊天競一次長達72小時。這一是說明青少年自制力弱;二是說明當今青少年孤獨:三是說明青少年網絡行為亟需引導。針對這些問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抓住機會,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以朋友的身份、網絡的語言、真誠地與其交流,主動與他們交往,給他們以更多朋友式的關心和愛護,理解和肯定,鼓勵和支持,建立起相互的信任感,對其思想和行為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導。同時,還要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網絡的平等和自由與現實中的平等和自由的關系,絕對的平等和自由是不存在的,自由是以責任為前提的,平等是靠自身實力來爭取的,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平等觀、自由觀,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面對網絡的交互性、開放性,必須變單向“灌輸式”為雙向“互動式”,這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

信息傳輸是網絡時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方式,唯有有效的信息傳輸,才能最終形成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市場價值。網絡時代的信息傳輸已不再是單一的單向“灌輸式”,而是雙向“交互式”——人機交互、人機人交互等。“交互”最直接的意義就在于讓受眾或信息接收者一方能有效參與。并成為個性化信息的者。由過去的單向關系,即一傳輸一接受,變成了雙向的或可遞的,信息一方與信息接受一方不斷互動、交換信息。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雙向互動,也是今天網絡青少年自身的要求。他們知識豐富,眼界開闊,在知識和信息的掌握程度上已經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站在同一水平線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告訴他們應該怎么樣是不夠的。這種交互式的傳輸方式,一方面要求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應成長中的青少年的社會化發展需求和心理結構調適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真切地了解到青少年的需求,進而開展卓有成效的引導工作。同時,它還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提出更高要求。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基本政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內容,要使這一工作收到成效,深入青少年心中,就必須以生動活潑、寓教于樂的形式表現出來,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有趣,化不解為理解;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要注意運用重大節日或重要事件的契機,在網上設立熱點參與板塊,吸引青少年參加。青少年熱情高,參與意識強,但他們往往就事論事,如果只給他們講大道理,只會事倍功半,而如果讓他們親自實踐、參與、體驗,則會事半功倍。因此,要充分挖掘、利用網上的各種形式,調動青少年的積極性。引導他們投入到各種有益的活動中,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

三、面對網絡的全球性、共享性,必須大力宣傳和弘揚“五種精神”,這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

網絡將全世界各個國家聯系起來。同文化形態、思想觀念在網絡上或交融或沖突,媒介文化帝國主義的形成成為可能。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相異思想的沖擊。從有關青少年思想政治狀況的調查報告來看,目前青少年在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方面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理想、信仰日趨多元化。且以務實為主;價值取向日趨多樣化,且以自我為主。因此,防止青少年在追求知識的同時漠視和淡化對精神和信念的追求,特別是對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張揚就成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務。面對互聯網的全球性特征和文化侵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引導青少年吸取精華清除糟粕,強化青少年的民族觀念、國家觀念、責任觀念:面對互聯網上的“垃圾”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侵害,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導青少年正確辨別網上垃圾與財富。合理、有效地利用網絡信息,提高青少年對網絡的認知程度和使用水平。當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直接、最緊迫的工作就是幫助青少年樹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緊跟時代、勇于創新的精神;知難而進、一往無前的精神;艱苦奮斗、務求實效的精神;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斷地用“五種精神”武裝青少年。使之成為他們的自覺追求,成為他們成長、成才的精神支柱,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大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