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生物課堂上興趣的培訓計劃

時間:2022-03-07 09:52:00

導語:探析生物課堂上興趣的培訓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析生物課堂上興趣的培訓計劃

教師都希望學生樂于接受自己所講知識,但學生能否主動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傳授知識的方式和技巧。尤其是當今生物取消高考,更為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我深深感到:濃厚的興趣,能加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能培養學生探索精神,開發他們的創造能力;濃厚的興趣,還會減弱學生學習中的疲勞,從而提高效率,取得優異成績。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談幾點體會:

一、感情投資,激發興趣

若學生對教師感興趣,對他所任教的這門課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老師應該對學生多進行感情投資,做到處處關心學生,愛生如子。同時課余時間應多深入到學生中去和他們聊天。講講生物領域中各種各樣的趣聞;幫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難問題:如一次施肥過多,植物為何會燒苗?南瓜為何有的子房會發育良好,有的發育不好?這樣做學生自然會喜歡這個老師,進而喜歡這門學科,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二、給每節課開好頭,激發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師對每堂課的開場白應該認真仔細推敲,要使開場白起到激起學生興趣,從而為傳授新知識掃清心理障礙,就必須根據不同情況、不同的內容設計不同的導言。如對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課,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精,即先來段精彩的開場白,講神秘的奇花異草,動物一些特殊行為及仿生學在軍事和民用的發展前景,其間穿插一些有些生物學家的趣聞秩事。這樣旁征博引、深入淺出,使學生整個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奧秘無窮的生物界之中,學生自然會對生物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聯系實際,激發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使理論再回到實踐,這樣不僅可使學生培養各種思維能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大分子不能通過后,我提出淹姜時加入醋和白糖為何糖可進到細胞內部?做酸菜時為何要密封?種菜時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當這些問題解答后,學生不但對課本知識理解得更深,而且對學習生物學產生強烈的興趣。

四、利用直觀手段,激發興趣

直觀手段包括直接的直觀和間接的直觀。利用直觀教具可使學生對知識理解得更透切,同時也可激發興趣。如講DNA分子的空間結構,用模型教學學生很容易理解雙螺旋結構;做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之前讓學生看看錄相,對有絲分裂實驗的操作過程一目了然,做起這個實驗來興趣非常濃;又如講葉的形態這節時,帶學生到生物園地去讓他們邊看我邊講,效果也相當不錯。

總之,培養了學生學習生物學興趣,就可使他們學得生動活潑、興味不衰。當然培養興趣關鍵在于教師勇于實踐,敢于創新。在遵循教學規律把握學生學習心理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教學機智和教學藝術,才能使生物教學達到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