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互動與靈動關聯探究

時間:2022-06-15 05:13:00

導語:課堂互動與靈動關聯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堂互動與靈動關聯探究

新課程改革以來,在初中教學中,將傳統的單向傳授性的學習范式逐步改變成了師生動態多向的交往互動模式。這些年的教學過程中,筆者也在盡力跟上這種改革步伐,想在教學中很好地體現師生互動,營造一個積極、主動、活躍的課堂氛圍。但極少去思考課堂中的互動到底應該達到一種什么樣的結果,看過一些有關靈動課堂的資料以后,才開始去試著想我們常提的課堂中的互動和這靈動有什么關系呢?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是教學中的基本要求,但怎么樣才算是達到一種互動的積極結果了呢,好象少了衡量的標準。有了靈動課堂之后,突然覺得靈動恰是互動課堂中應該達到的一種積極效果。它可以讓教師“教”的主導地位得到加強,同時,學生“學”的主體地位也得到充分的發展,很好地體現師生之間形成的一種主體間性關系。

1課堂中的互動和靈動

筆者認為,互動就是以社會學理論中的互動理論為基礎的,就是將課堂做為一個舞臺,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用語言構成這種特定的交往情境,強調這種交往中突出一種雙方的主主關系,也就是一種主體間性的關系。互動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與學生進行交往、溝通,在動態的教學中中形成教與學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過程,在這此過程中,通過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可以調節師生關系形成良好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現象,在此過程中可以強化師生與環境的教師影響,以產生教學共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從而促進教學活動有條不紊的進行。

靈動是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時時注意師生中這種主體間性的關系,要設法把學生帶入自己的教學中來,讓他們能身臨其境,和教師平等對話,積極主動思考問題,對所講內容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而這樣的氛圍中學生也學到了知識,課堂也因為有了學生的主動參與而有了活力與靈性。

2課堂中互動和靈動的關系

筆者認為二者相互聯系,不可截然分開。互動是靈動的前提,靈動是互動要達到的積極效果。只有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互動起來,才可以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靈感。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解剖自己,找出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優勢和劣勢,從而得到不斷的進步。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走出誤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靈感,課堂產生靈動的效果。

我們知道,課堂教學中互動是必須的,這是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教師在備課時,就要考慮,哪里要設疑,哪里需要舉例,哪里應該小組討論,哪里可以分開辯論,總之,想方設法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讓學生主動參加進課堂教學中來,也即完成互動環節,而只有在這個基礎之上,才能有靈動課堂的出現。

例如“筆者曾在一所學校和幾位老師同課異構,執教陳從周先生的《開屏》,幾堂課迥然不同。在備課時筆者將其定位于一篇情趣盎然的小品文。在教學時,筆者將語言的賞析、作品的價值乃至作者的人格魅力作為重點來品讀。就這一點而言,倒是有一位年輕老師和筆者所見相似。但是最后課堂的呈現,以及學生的反應卻又不一樣了。

為什么?在評課時發現,差異在于,同樣的話,前者學生說出來的,后者是老師說出來的。也就是說這位年輕老師沒能想辦法讓學生去自己思考。比如賞析語言時,筆者有這么一問:既為‘說屏’已經說清了什么是屏、屏的作用、屏的各類、屏的設置,那么就將這些文字組合在一起,不就是一篇完整的說明文嗎?行嗎?學生紛紛搖頭,說‘不行!’順水推舟,追問:為什么?學生急切地說,那么多有味的文字,怎么能刪?再追問,有味?何以有味?這時就可以要求學生找一字或一詞,并用一個字來評價它的味。學生在思維打開之后,極為精到的評價為‘雅’‘趣’‘妙’等等。而那位年輕老師,自己對語言進行了賞析,雖也是類似的這幾個字,但聽來就截然不同了。”

可見同為課堂互動,但取得的結果卻不一樣。從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要想在互動中達到課堂的靈動,教師的教學方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只有讓學生能主動去思考的方法,才能在最后把教師想說的話讓學生自己講出來,從而讓課堂富有了活力,達到了我們想要的靈動。

3從互動課堂走向靈動的途徑

葉瀾說過,課堂應該是向未來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有意外的收獲,要有靈感的激發,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這就要從課堂的互動做起。這種激情的行程就是追求著靈動的過程。如何實現這一行程呢?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師生以主體間性的互動中找應該有的靈動,老師要善于追問,而且要問的巧妙,才能誘發學生深層思考。伽達默爾認為,“真正的對話,其結果不是一種拉平,而是要激發一種突變,生成一種新的東西。這種對話是在兩個平等垢對手之間進行的,但平等不等于相同,而是棋逢對手,在碰撞和相互作用中,調動出二者的潛力,噴射出絢麗的火花,從而使對話成為一種活潑的事件”。可見,要起達到靈動的課堂,教師一定要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能主動去提問,去思考,突出他們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用他們已有的知識去想問題,解答疑問,然后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溫故而知新。讓課堂上多一些靈動,在提高教學效果質量的同時也讓學生們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獲得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