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班主任如何把握教育孩子的度

時間:2022-07-04 05:39:00

導語:透析班主任如何把握教育孩子的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透析班主任如何把握教育孩子的度

在提倡人性化教育的今天,"只放糖不放鹽"的教育果真能達到素質教育的效果嗎?答案是否定的。教育是不應該有體罰但絕對不能沒有懲戒,只有適度的懲戒才有助于孩子成長。那么,究竟怎樣才能恰如其分地把握好懲戒的"度"?我們應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從對學生負責、對孩子成長有利的角度去設計懲戒的方式。

一、懲戒要充滿愛心

懲戒應該以愛為前提,把學生當成的自己的孩子來教育。不應該"恨鐵不成鋼",而應該"愛鐵促成鋼"。學生都會犯錯,小孩子犯錯,上帝也會原諒的。切記:懲戒中一定要有愛的傳遞。懲戒是為了完善孩子,使他變得更好,而不是把學生當成發泄不良情緒的對象,不應當受權威觀念的影響,期望學生無條件服從,不應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要避免自己在盛怒或情緒沖動時使用懲戒。在今天這個五光十色的世界里,我們成人尚且有許多的無知與無奈,有很多難以取舍的東西和難以決斷的困惑,我們又怎能指望這些孩子能夠"洞察秋毫"、"明辨是非"呢?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懵懂的學生,當他們犯錯時,要給他們講道理,而且不但要講,還要"講足、講夠、講深、講透。"總之,一定要充滿愛心、心平氣和,就事論事,適當懲處。懲戒教育的藝術是愛的藝術,我們應該盡可能創設情境,曉之以理、導之以行,讓孩子在情景中體驗、反思、悔悟。

二、懲戒要因人而異

因人施懲,這是因材施教的必然要求。懲戒學生一定要注意根據受懲者的性別、性格因素、身心特點的差異進行懲戒,才是學生能接受的懲戒,才能促進個體發展。切忌搞一刀切。對犯同一種錯誤的同學可采取不同的懲戒方式。如:屢犯錯誤的"頑劣學生",他們成績低下、品行不端、惹是生非。深究這些"問題",主要來自于家庭教育。這類學生家庭教育的問題一般有三種:一種是父母因忙而疏于教育;第二種是父母教育方法簡單、態度粗暴;第三種是全家一味嬌寵、放縱。對于第一種類型的學生,只要還未染上嚴重的不良習氣,一般只需老師耐心引導,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對第二種類型,一般不能動"懲戒"之念,這類學生已"吃慣"家長的"咆哮如雷"及"大棒大棍",你老師還有什么更"高級"的手段呢?這類學生"吃軟不吃硬",最需要老師"和風細雨"般的感化和教育;第三類學生一般就得適度懲戒了。

三、懲戒要富有彈性

彈性懲戒是建立在合理懲戒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針對違紀行為所采取的懲戒措施,使其更具人性化、彈性化、個性化,以實現學生自我教育目的的一種師生共管制度。主要有如下特點:

懲戒條目不再只有生硬的一條,而是制定班規時就商議好并列的若干條,尊重學生的個性選擇和人格尊嚴。懲罰的方式有:唱歌、跳舞、講故事、朗誦、撿垃圾、做值日、寫保證書等。

懲戒的措施、方法,來源于學生,得到了學生的理解和支持。其目的不在是對違紀行為的懲罰,而重在讓學生反省自己的行為,自覺維護大家共同生活、學習所必需的環境秩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的懲罰。

四、懲戒要依法而行

我們在實施懲戒教育時,要以法律為根本準則,根據《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學校的相關規定,然后再結合班級的一些班紀班規來進行處戒。把握好懲戒的分寸,不能將懲戒轉化為體罰。一定要把握好懲戒的"度",千萬不能"好心辦壞事",要在學會教育的同時,保護好自己。目前,的確有個別老師因懲戒學生失當,從而導致學生傷亡的事件頻繁發生,這不但觸犯了國家法律,影響了教師的整體形象,而且對學生的身心傷害也是非常嚴重的。比如:因學生亂丟紙屑而便硬逼學生吃紙屑;因學生偷東西便在其臉上刻上"賊"字;因學生多次遲到便將學生耳朵撕裂;因學生不服管教頂嘴,一巴掌將學生耳膜打穿……懲戒是防止學生再犯錯誤,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的,但這樣的懲罰,非但不能得到家長的支持,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改邪歸正,達到預期的目的,反而會傷害孩子的身心,甚至會惹上許多的麻煩,斷送自己的前程。

五、懲戒要注意善后

懲戒的善后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孩子自閉、自虐、出走、自殺等事件的造成,就是因為班主任忽視了"善后"這項極為重要的工作。教師是學生行為的矯正者,同時又是學生心靈的按摩師。嚴厲的懲罰對于較小的孩子來說簡直就是一場暴風驟雨,懲罰的最大副作用就是會傷害孩子的心靈,對錯誤的懊惱、對斥責的委屈、對氣氛的害怕、對老師的恐懼……甚至延伸到對老師愛的懷疑。此時教師必須站在比孩子高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一旦孩子知錯表態,就要及時壓下怒火,以寬大的胸懷安撫孩子,讓他知道,懲罰是出于一顆愛他的心。適時地在他的傷口上"揉一揉",給學生的"傷口"涂一些"蜜",而不能在"傷口"上撒把"鹽"。進而更深入、耐心、細致地做好被罰學生的思想工作,避免孩子因受懲罰變得自卑自棄、畏首畏尾或破罐子破摔,不求上進或憤然出走、自虐自殺等。

做好善后工作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作為教師,批評教育后要給學生指出努力的方向。讓學生明白: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就是好樣的。可以創設容易和學生產生共鳴的情景,必須改變原來嚴格的教育方式,用平等、民主的方式和學生交流,喚起學生對自己的信任,把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一定要避免只"堵"不"疏"。

幫學生尋找潛力和優點。讓學生知道,人的行為中違反規定的事情是經常的,難以避免的,因此受到挫折也是必然的。這并不代表因為有了這樣的錯誤和受到懲罰而完全否定自己。激勵被罰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樹立自信,明確奮斗的方向,從而痛改前非,力爭上游。

總之,懲戒要抓住幾個關鍵:"愛"+"苦口婆心"+"略施小惠",一定要拿捏得當,掌握好"批"和"哄"的藝術,適度而止。這種循循善誘、恩威并重的懲戒方式,不管是對于一般的還是教育難度系數較大的頑劣學生都有極大的作用。只要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一雙眼睛看不住幾十個學生,一顆愛心卻可以拴住幾十顆心。教育離不開懲戒,懲戒又必須把握好"度"。我們學校要以"質量"立校,作為一線班主任的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應把可促孩子健康成長,無"毒副"作用的"綠色"懲戒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