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農村師資力量培訓
時間:2022-10-01 03:25:00
導語:新課改農村師資力量培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課程改革受到了各級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視,新課程師資培訓得以順利地開展。但農村新課程改革師資培訓面臨具體問題,應對這些問題加以重視,以期新課改農村師資培訓取得預期成效。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農村師資培訓;問題;途徑,辦法
我國目前正全力推進的基礎課程教育改革,可以說是建國以來我國課程改革方面最偉大的系統工作。對這次改革,各級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思想上認識到位,行動中高度重視,促使新課程師資培訓等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即使是在最邊遠的山村小學,新課改的名頭也是叫得最響的。但是農村新課改師資培訓中,還是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影響新課改師資培訓質量的一些問題。本文擬就這些問題予以剖析,以期引起重視,使新課改農村師資培訓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教師的學習心態。
新課改以弘揚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為宗旨,在學習方式上特別強調和提倡自主學習。《教師教學靠什么》一書指出,“從人性的角度來說,人既是主體性與客體性的統一,又是能動性與受動性的統一,也是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統一。他主學習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自主學習則把學習建立在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一面上。”“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學習。它是自立學習的基本品質,它對應于他主學習的被動性,兩者在學生學習活動中表現為:我要學和要我學,我要學是基于學習者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要我學則是基于外在的誘因和強制”。因此,他主學習和自主學習所取得的效果自然不一樣。但是面對新課改培訓學習,作為學習主體的相當一部分老師卻沒能擺正學習心態,沒有危機意識,沒能充分地、清醒地認識到這場改革給自己帶來的嚴峻挑戰,給自己將來的工作和生活所帶來的巨大影響。不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潛意識里反而覺得這是上邊下達的任務,能混則混,應付了事。遺憾地放過了許多極其寶貴的培訓學習時間。
(二)農村教師的工作超負荷運轉。
幾百上千個學生,只有幾個或十幾個教師,工作任務重,每一個教師每一天都是“眼睛一睜,忙到熄燈”。除了任務式地完成培訓教師所布置的作業,根本無暇深入地吃透培訓教材。對很多概念的認識都是似是而非的。
(三)學習形式單一,缺少必要的點撥。
新課程強調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但農村學校資金投入跟不上,設備差,教師學習方式單一。理論學習很重要,但一堂精彩的示范課,對一個教師的影響有時是不可估量的。而很多教師沒這個機會,本地區域內舉行的優質課,公開課,能得以參與聽課的教師畢竟是少數。外出學習那更是不敢想的事。有的學校雖然配備了遠程教育資源設備,但沒有制定相應的學習制度,也就產生不了多大的影響。
(四)舊的評價制度讓新課程舉步維艱。
就算對新課程相關理論知識掌握得較為扎實的教師,也不敢輕易把這些新的東西用以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不敢輕易地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模式。因為這么多年來的應試教育導向下的教育評價制度強調分數至上,教師的行與不行,完全由學生的分數說了算。誰敢用自己的名譽作賭注?誰敢用自己的工效掛鉤資金開玩笑?只能安分守己地穿新鞋,走老路——穩當。沒有嘗試,沒有實踐,再好的理論又有何用。
二、解決問題的途徑及辦法
要使培訓工作達到預期的目的,筆者拙見——針對上邊四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幫助教師擺正學習態度。
1、學校領導應加強新課程方面的理論學習,深入領會國家教育改革的方針和政策。積極做好學習動員工作,曉之以利害,讓教師充分認識到課程改革對國家民族的重要性,對自身前途利益的挑戰性。只有讓教師從自身利益上去關注這次改革,才能激起他們的危機感和奮斗欲望,讓他們積極地、主動地投入培訓學習。
2、應結合實際采取切實可行的獎懲機制,獎勤罰懶。甚至可把教師對新課改的學習成績和學習實踐情況做出評價,納為晉級晉職的條件,就和把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教師的競爭上岡條件一樣。激勵教師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理解新課程,投入新課改。
3、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因陋就簡,利用一切現有的條件,采取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激發教師們的學習興趣。現在,大部分農村學校無論好壞,都添置了電視機和影碟機,業務學習時間除認真進行理論學習外,多帶領教師觀摩碟片上的優質課和示范課。教書育人的方式方法,是有很強的示范性的。筆者師范畢業實習時,實習學校的一位骨干教師所上的兩節優質課,對其從教以來的教學風格的形成就產生過極大的影響。
有的學校配備了遠程教育資源,這是一個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聚寶盆。擁有該項目的學校,應珍惜這樣的條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學習制度,利用它推進新課改在農村的進程,造福于一方百姓。
(二)上級教育部門應盡量縮小農村學校教師差額,減輕農村教師課業負擔。
教師的職業很特殊,“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長流水”。教師職業需要不斷地補充“能量”,這能量就是新的知識,新的技能。但農村教師太可憐了,每一天的每一節課,他們幾乎都站在了講臺上,他們忙到甚至不能抽出一節課的時間去看看學校為他們播放的教學碟片。有人也許會舉出魯迅的名言: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擠,總會有的。但他們不是機器啊,超負荷地工作了一天,哪還有什么精力再投入學習。至于如何縮小農村教師差額,那不是我這個農村小學教師所能討論的話題。一個農村小學擁有上千個學生,只有十幾位教師,而一所擁有同樣學生數的縣城小學居然能有七八十個教師,可謂人才濟濟,這種情形領導們定是清楚地看在眼里,急在心底的。
我想,只要能擁有學習時間,大部分農村教師還是愿意為自己的職業生涯考慮,投入到這場關系到國家和個人未來的學習中去的。
(三)改革評價機制,放新課改一條生路。
教育評價制度是指揮棒,有什么樣的教育評價制度,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教學行為。
確實,農村教育還很落后,不論是學生還是平民百姓,對知識的掌握都還比較淺薄。但素質教育并不否定教學質量,并不否定考試。只不過它所關注的不單純是應試教育所全力以赴地追求的分數。在關注人們學習成績的同時,它更關注取得成績的過程,它注意到了學習者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注意到了學生的主體精神的重要性,而這一切都牽扯到了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方式的變革。而老的應試教育的評價機制讓教師們不敢變:應試教育允許一個教師急功近利地取得優異的“成績”,可不擇手段地占用學生休息、活動時間;可天昏地暗地帶領學生在題海里掙扎;可花樣翻新地排斥欠努力學生……而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既是全面發展,那便不是一次兩次統考就能立竿見影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目標,那是一項復雜的育人工程啊。新課改中的評價改革不可回避地擺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面前。如果只把改革教育評價機制當作口號,不付諸實行。農村教育主管部門依然再穿新鞋,走老路,掛羊頭賣狗肉,打著素質教育的晃子,扎扎實實地進行應試教育。那么,以推行素質教育為目標的新課改,在農村怎能有它的立足之地?對新課改農村師資培訓又有何意義?
- 上一篇:發展Internet遠程教育模式探究
- 下一篇:略論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