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教育成為富市強民的鋪路石

時間:2022-01-17 05:44:00

導語:讓教育成為富市強民的鋪路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讓教育成為富市強民的鋪路石

優先發展教育成為“執政自覺”

商洛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商”戰略,將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和現代化建設的整體布局之中,建立了縣區黨政領導干部教育工作督導評估與考核制度,定期議教制度。召開了全市教育優先發展工作會等會議,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的政策。各部門主動溝通、相互配合,共同營造了“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民以助教為榮”的良好社會氛圍。這些為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體現著一種敢為人先的氣魄和教育優先發展的理念。也正是這樣一種勇氣和膽略,才成就了商洛教育今天的輝煌。

商洛市教育局局長趙百全說:“市縣區黨政領導滿腔熱情抓教育、團結一心抓教育、無怨無悔抓教育,涌現出了一批‘教育書記’、‘教育縣長’。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部門大力支持,是形成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合力的根本保證。也使教育優先發展在商洛氛圍空前濃厚。”

在全面完成“兩基”攻堅任務之后,商洛市上下及時將工作重心轉移到了提高教育質量上來,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務,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名學生”。為此,市縣區教育部門、各級各類學校分別建立了一系列提高教育質量的激勵約束機制,不斷加強課堂教學,細化常規管理,強化教育科研,扎實推進課程改革,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充分發揮教育督導部門職能作用,積極實施學校發展水平督導評估“316工程”,有力促進了全市學校辦學水平的提高。積極實施以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高中招生為重點內容的評價制度改革,不斷引導全市義務教育健康發展。

義務教育實施水平全面提高

2006年4月,山陽縣“兩基”工作通過省政府驗收,全市歷時14年的“兩基”攻堅任務全面完成。2007年5月,商洛市和柞水縣作為陜西省的受檢單位,高標準通過了國家“兩基”工作評估驗收。“兩基”的實施完成,使商洛教育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標志著商洛義務教育發展由注重硬件建設進入了更加注重提高質量、內涵發展的新階段。

2007年,商洛市政府印發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雙高普九”實施方案》,召開了“兩基”鞏固提高暨教育督導工作會議,及時將工作重點從“普及”轉移到了“鞏固提高”上來,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格縣和“雙高普九”縣創建工作,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2008年鎮安縣創建為省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格縣,2009年柞水縣“雙高普九”創建工作通過了省政府驗收。今年商州區和山陽縣有望通過省政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格縣、“雙高普九”縣驗收。隨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深入推進,全市義務教育水平不斷提高。

目前,全市共有幼兒園181所,部分縣所有鄉鎮都建立了中心幼兒園,學齡兒童入園(班)的比率達到了65%。小學階段入學率達100%,初中入學率100%,分別比2005年提高了0.6、3.6個百分點,小學無輟學,初中輟學率為1.01%。15周歲人口初等義務教育完成率達到97.5%以上,17周歲入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達到93.5%以上。全市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工作持續推進,三類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人數達到1120人,入學率71.6%。啟動了商洛市特殊教育學校建設。

全市25所高中,在校生4.8萬人,年招生1.75萬人,升入高中階段(含職業學校)學生比例達到77.52%,比2005年提高了27個百分點。高中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根本性改善,學校的辦學規模、條件、現代化水平發生了顯著變化,柞水中學等學校基礎設施條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2006年以來,全市共投入5327萬元,實施了遠程教育項目,共裝備一模(教學光盤播放點)學校1192所、二模(衛星收視系統)學校1176所、三模(網絡多媒體教室)學校162所,建起了校園網12個,多媒體網絡教室267個,全市實現了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全覆蓋,全面完成了“普及實驗教學”任務基層學校實驗設備和實驗室建設面貌煥然一新,中小學實驗教學開出率100%,

徹底告別了“書本上種田、黑板上做實驗”的歷史。

從2006年春季起,按照中、省統一安排,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全面實行了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使全市義務教育經費投入有了制度性保障,結束了義務教育上學交學雜費的歷史,實現了我市“人民教育人民辦”向“人民教育政府辦”的根本性轉變。2010年,全市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標準達到每生每年小學375元、初中595元。據統計,2006-2010年五年間,全市各級財政補助中小學公用經費資金達到6億多元。

目前,商洛市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實現了“三個增長”,城市教育費附加做到了全額征收并全部用于教育,教育投入總量大幅度增長。2009年全年投入政策補助類資金3.28億元,項目建設資金1.76億元,全市中小學教育經費投入總量達到17.3億元,占全市財政總支出的26.6%,分別比2005年增長196%,是“十五”末近3倍。組織實施了第二輪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五年間共調整小學1161所,調整初中1所,改制九年制18所。初中基本實現了每鄉鎮1所,每所平均覆蓋入口1.5萬人;小學平均每個行政村0.8所。校均規模,初中學校由2005年的694人增加到了2010年的700人,小學由86人增加到了134人,辦學規模投資效益明顯提高,為全市教育均衡發展、科學發展奠定了基礎。

職業教育實現突破發展

商洛市教育局積極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和“三段式”教學模式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省教育廳歷次組織的中職學生技能大賽和教師說課比賽中,該市均名列前茅。同時,通過積極試行“訂單式”培養,不斷拓展就業渠道,全市中職畢業生就業率連年穩定在95%以上,明顯高于全省、全國的就業率。

今年,全市中等職業教育招生1.1萬名,在校生2.83萬名,分別較2005年增長了32.8%和69%,職普比例由2005年末的0.37:1提高到了0.51:1。特別是,全市7個縣級職教中心,其中有省級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1所,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3所,省級重點職業學校1所;專業建設特色鮮明,全市職業學校共開辦專業點27個,其中創建省級精品、示范專業16個。

2007年,洛南縣按照“統籌政策、統籌資源、統籌資金、統籌培訓”的原則,大力推進職教資源整合工作,將教育、衛生、農業等部門舉辦的各類職業教育培訓機構進行合并,組建新的縣職教中心,實現了機構、人員、經費、培訓統一集中管理。洛南縣的經驗受到教育部的肯定。此后,商南、山陽、鎮安、柞水等縣職教資源整合工作也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全市職業教育辦學綜合效益得到增強。

教師隊伍建設成績斐然

商洛市教育局先后邀請了全國優秀教師呼秀珍、姚止平、唐江澎等省內外教育名家來商洛講學,特別是今年組織全市110名中學校長到人大附中、北京十四中等名校培訓學習,進一步開闊了校長們的視野,提高了校長隊伍的整體管理水平,通過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專業知識培訓,大面積提升了教師的業務能力。

從2006年開始,該局在全市廣大教師中開展了暑期新課程大講堂活動、陽光師訓“送教下鄉”活動,對全市專任教師進行新課程、新知識的培訓,組織舉辦中學校長論壇三屆,小學校長論壇一屆,每次校長論壇,都要邀請省內外教育名家為校長們講課,組織市內校長們開展研討交流,有效地轉變了校長的辦學理念、豐富了管理知識。舉辦了為期一年的中學校長后備干部培訓班,培訓校長45名。評選命名39所中小學為“和諧領導班子集體”,并進行了表彰。先后四次選派130名校長到南京、西安知名學校掛職,擔任校長助理,接受實際鍛煉;同時積極選派教師參加國家和省級骨干教室培訓、國家遠程培訓等活動,五年參加學歷提高教師12702人次,培訓教師10.55萬人次,全市教師學歷水平和業務能力明顯提升。小學、初中、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教師合格率分別達99.67%、99.05%、94%、93.82%,比“十五”末分別提高了1.81、4.63、23.88和41.17個百分點。

為了不斷提高廣大教師自身思想道德素養,全局還組織開展了“師德標兵”、“一名三優”和“和諧領導班子”評選活動,全市涌現出一大批優秀教師、優秀校長、優秀班主任和優秀教育工作者,先后有300多名優秀教師和先進教育工作者以及40多所學校受到國家、省、市的表彰獎勵。全國模范教師、教書育人楷模提名獎獲得者、山陽縣中學教師仰孝升,先后兩次受到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商州區城關小學原校長劉清榮當選“十七大”代表,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作為全市廣大教師的杰出代表,這些榮譽是仰孝升、劉清榮等同志的光榮,更是商洛教育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