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價專業課體系創建實踐思索

時間:2022-05-09 09:01:00

導語:工程造價專業課體系創建實踐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程造價專業課體系創建實踐思索

高職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大部分借鑒本科院校或者普通專科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設置(包括課程名稱)上存在著大量沿用、套用的痕跡。直到2006年教育部教高16號文件的頒布,標志著高等職業教育的工作重心發生了根本變化,從規模擴張轉向內涵建設、提高教學質量上,各高職院校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構建以及工學結合上大膽探索。經過這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工程造價專業的改革與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以重慶市為例,一是開辦院校和招生數量較多。目前開設有工程造價專業的高職院校共13所,2009年工程造價計劃招生1327人,實際招生2986人,位居第二,僅次于護理專業實際招生人數(3055人);二是大多數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沿襲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注重于工程技術、經濟管理和土建預算,安裝預算較少涉及,而社會緊缺的是水電安裝預算方面的人員;三是課程體系較多側重于單項技能的培養,忽視學生綜合能力、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四是出現了基礎理論薄弱、專業口徑窄、終極性教育的傾向,這種傾向極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如何將學生培養成與造價員職業崗位相適應,具有“識圖——工藝——計量——計價”綜合技能,同時學生又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人手,對工程造價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系統分析和重新架構。

一、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

根據多年來的行業調查和畢業生跟蹤調研,本專業學生主要到建筑、安裝施工企業從事工程預(結)算及投標報價工作,或到建設單位、房地產企業、工程造價咨詢與管理部門從事工程造價的分析、確定與控制等工作。因此,工程造價專業應該按照造價員崗位職業能力和素質要求進行課程體系重構,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造價員崗位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獲得造價工程師初步訓練,具備編制、審核建筑工程和安裝工程概算、預算、結算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會進行工程招標書和工程投標書的編制,即“能識圖、懂工藝、會算量、熟計價”(簡稱“四位一體”),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健全體魄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具體而言,工程造價專業的人才培養規格如表1所示。

二、工程造價專業課體系構建的原則

(一)為本的原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分類標準,把高職課程歸類為定向于某個特定職業的課程計劃,是實際的、技術的、具體職業的特殊專業課程。工程造價專業課程不管是基礎課程體系還是實踐課程體系,都必須以應用為主旨,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相對完整的職業技能培養為目標,讓學生“能識圖、懂工藝、會算量、熟計價”。同時,作為高于中等職業教育層次的高等教育,不能重復中等教育的技術水平要求,應更注重新興技術、高級技術、復雜技術的選擇與整合,準確把握市場對造價人才在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具體要求,確保工程造價課程體系實現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可持續發晨原則

目前工程造價專業在培養學生中出現了基礎理論薄弱專業口徑窄、終極性教育的傾向,過分追求職能的培養,忽視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綜合能力低,對未來適應性差,這種傾向極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了適應工程造價環境與計價方式的變革,工程造價專業的培養應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使得學生具備從造價員提升為造價工程師的潛質和素養。

(三)素質優先原則

在建筑業、房地產業和造價咨詢公司中,造價員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具備相應的業務素質和道德水平,才能夠保證做好相應的工作。具體而言造價員應該具備:①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忠于職守,恪守職業道德,自覺抵制商業賄賂;②遵守工程造價行業的技術規范和規程,保證工程造價業務文件的質量;③保守委托人的商業秘密;④不準許他人以自己的名義執業;⑤與委托人有利害關系時,應當主動回避;⑥接受繼續教育,提高專業技術水平;⑦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計價行為,有權向國家有關部門舉報。因此,在工程造價課程體系構建中,要體現德才兼顧,德重于才的思想,注重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逐步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團結協作精神、積極進取態度及誠實守信和吃苦耐勞的品質。

(四)多元合和整體優化的原則

工程造價專業是適應工程建設造價工作的需要而產生的,其知識體系是跨學科和專門化的統一、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一、技術與經濟的統一、工程與管理的統一、識圖與工藝的統一、計量與計價的統一。需要具備較強的綜合職業技能,要運用多元整合和整體優化的策略思想,打破原有課程、學科之間的壁壘和界限,以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為核心,形成以應用性、技能性為特色的工程造價課程內容體系,以造價員目標培養的實際需要作為內容取舍和結構組合的標準,分析相關的知識要素和技能要素,對課程內容做縱向和橫向的整合,不求學科體系的完整,強調課程內容的應用性、必需的基礎性和課程內容的綜合性。

職前培養階段打造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雛形”,獲得高職教師從教的學歷要求,職前培養和人職教育階段可以申請實習證書。企業技術人員可以通過學習、考試,申請臨時證書。執教相應時間,經過不斷的職后培訓,高職教師可以申請初級、中級和高級證書。每種類型、等級的證書都有相應的鑒定標準和考核內容,以高職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為線,貫穿整個教師培養過程,實現培養的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