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體和實用體價值與對策異同
時間:2022-06-03 09:27:00
導語:文學體和實用體價值與對策異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學體課文不同于實用體課文,它是“有遠功”而“非實用”。它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以理想主義精神、豐富的情感、高雅的審美燭照人類世界,喚醒人類的良知;通過對文學作品的觀照,打動人的靈魂,使人們對“真“”善“”美”的境界懷著永恒的向往和追求。而實用體課文是以實用為目的,與文學體課文在文體特征、寫作特點、寫作規律、寫作方法、社會作用等許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它是與社會生活、日常生活或工作密切相關的一種應用型文章體裁。下面,我就以《清澈的湖水》和《我是什么》為例,談一下二者在教學價值和教學策略方面的區別。
一、在教學價值方面的區別
文學體課文的教學價值,以“立人”為中心教育目標。文學體課文《清澈的湖水》是一篇文質兼美、寓德育、審美、環保于一體的文章。這篇課文的教學價值如下:
(1)通過對比喻句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及審美能力。
(2)培養學生運用抓住關鍵詞,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3)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感受湖水的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環境的環保意識。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實用文體《我是什么》是篇擬人的科學短文,以樸實而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它的教學價值如下:
(1)引導學生懂得“我”是指水。
(2)有感情朗讀課文。
(3)了解水的不同形態和變化以及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樹立環保意識。
二、在教學策略的區別
文學體課文《清澈的湖水》,用清新美麗的語言描述了湖水變幻的景色,文章使用了大量的比喻,語言極富想象力,充滿了童心、童趣。其中小潔的心理變化刻畫得細膩、委婉,是學生學習語言,激發想象力的典型之作。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語文工具性的學習,同時,也應潛移默化地滲透人文教育。
(一)《清澈的湖水》的具體教學策略
1.詞語揭題,引發問題上課一開始,我板書“清澈”一詞,讓學生用這個詞語說短語,學生說出了“清澈的小河”“清澈的湖水”,趁機學習“澈”這個生字。接著,揭示課題,引發問題:讀讀課文,你從哪里看出湖水非常清澈呢?
2.重點感悟,巧妙銜接圍繞“你從哪里讀出湖水非常清澈”這一問題,讓學生自主感悟。在反復的讀和說中使學生感受小湖和山石的優美,文中描寫山石的句子也是本課的重點之一,我讓學生先理解“這邊,那邊”兩個詞語。再通過引導和啟發進行想象說話,進而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同時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在理解“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化的山巒。”這句話時,我讓學生主動思考,說說類似的句子,從而接觸學習比喻句。
3.讀議結合,深化主題抓住關鍵的詞語進行讀議,讓學生結合課內外知識,聯系上下文,充分理解“皺紋”“企盼”等詞語講的是小潔出去游玩時所見所感。我們隨著小潔的目光,欣賞著藍天白云、碧水清山、美不勝收的景象,可這美麗的景象卻被扔果皮的小男孩破壞了,從而教育學生要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二)《我是什么》的具體教學策略
實用體課文《我是什么》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系。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本課時能積極地思維,并通過學習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它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教學策略具體如下:
1.在閱讀中加強積累閱讀理解加強積累。讀書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多讀、讀熟,才能理解課文內容。我在教學中舍得給學生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書,教學過程中始終是書聲瑯瑯,達到熟讀成誦,在讀中理解內容,從而促進語言積累。
2.立足整體,把握教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開始,我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猜猜“我是什么”,以激起學生的讀書興趣,使學生“喜歡閱讀”。接著又從整體內容把握教材,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并用筆畫出“我都變成了什么”。理解在什么情況下“我”會變成氣、雪、雹子等。最后又回歸整體,有語氣地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教學,以讀代講的教學方式突破難點,在引導學生讀懂水做的好事是什么,壞事是什么,并知道人類想辦法管住水,讓它光做好事,不做壞事。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讀書過程中讀懂了語言文字。
- 上一篇:古代文學教學團隊構建綜述
- 下一篇:區長在園林城市服務活動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