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科護理帶教思索

時間:2022-06-08 11:35:00

導語:心內科護理帶教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內科護理帶教思索

PBL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由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CP教學法(ClinicalPathway,CP)是一種運用臨床路徑理念,結合臨床疾病特點和教學內容設計和制定教學目標和計劃,并按照路徑化的方式實施教學的方法;它們是目前國際上較為先進的教學方法。本研究旨在比較這兩種教學法在心內科護理帶教中的效果,探討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先后在心內科實習的80名護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將80名護生分為PBL教學組和CP教學組,每組40名,均實習四周。PBL教學組護生40名,本科10人,專科30人;男生1人,其余均為女生。CP教學組護生40名,本科12人,專科28人;男生2人,其余均為女生。兩組護生在年齡、學歷、性別方面均衡可比。兩個教學組均由同一組帶教老師負責。

1.2研究方法:

1.2.1帶教老師資質

所有帶教老師均為專科以上學歷、護師以上職稱,從事臨床護理教學5~17年,平均(9.42±2.18)年。本組帶教老師均經過PBL教學法、CP教學法、文獻檢索等理論和實踐內容培訓并考核合格。

1.2.2具體實施方法:

(1)PBL教學組實施方法:①選取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典型病例作為教學案例,內容包括患者完整的生理、心理、社會資料以及治療和護理過程。②第一周:帶教老師先將護生分為學習小組,每組4人;介紹科室環境和規章制度,指導護生實習中進一步鞏固基礎護理理論和操作,如穴位按摩、穴位注射、吸氧、靜脈輸液等;并將心肌梗死的教學案例發給護生,組織護生閱讀教學案例,明確主要學習問題,包括涉及的基礎護理理論、操作和專科護理理論、操作。③第二周:要求護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在熟悉心肌梗死教學案例基礎上結合實際病例,圍繞主要的學習問題,充分利用圖書、網絡資源查詢,通過小組討論,尋求解決問題辦法。在第二周末,帶教老師組織護生運用討論的形式進行學習,交流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常規等問題,最后帶教老師針對護生尚不能掌握的操作進行示范,并根據主要的學習問題進行總結,強調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引導護生思考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④在第三、四周,帶教老師指導護生依照前兩周的模式學習心力衰竭的護理。⑤在PBL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同樣要求本組護生按照實綱要求掌握心內科常見疾病的護理常規和專科護理操作。

(2)CP教學組實施方法:①遵循臨床教學大綱,將心內科護理帶教內容繪制成帶教路徑圖表。內容包括:第一周介紹科室環境、規章制度,指導護生實習中進一步鞏固基礎護理理論和操作,如穴位按摩、穴位注射、吸氧、靜脈輸液等;第二周掌握心內科常見疾病的護理常規;第三周掌握心電監護儀和微量泵的使用方法;第四周了解搶救藥物的藥理作用,掌握除顫、心肺復蘇和簡易呼吸氣囊的使用。②護生入科后,帶教老師向護生詳細介紹帶教路徑圖表,使護生明確每周實習目的和最終目標。實施過程中帶教老師需在帶教路徑圖表上標出每項內容的講授時間并及時評價護生的學習效果,及時改進教案內容和方法。③制定變異表:所謂變異是在臨床路徑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不能預先設想的情況[1],這些情況可能改變預期的教學目標或進度。因此,要求帶教老師要做到與護生的全面溝通,了解護生的心理狀態和知識掌握情況,及時發現變異,分析原因,作出處理,并詳細記錄變異表,以不斷總結經驗,減少變異。

1.2.3評價

在實習結束時,對護生進行理論和操作考核,均為百分制。理論考試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統一命題、考試、閱卷。兩組操作考核項目均為靜脈輸液、吸氧、心電監護、電除顫4項,以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護生對教學方法的反饋意見。參考相關文獻[2,3],設計調查問卷,經護理專家修改認可,問卷內容包括:兩種教學方法是否能夠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自學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寬知識面、增加團隊協作、比傳統教學方法強等方面。每個條目選項分為:同意、不確定、不同意。由總帶教老師統一發放調查問卷,使用統一指導語解釋調查目的和作答方法,以匿名方式調查,調查結果不影響實習成績。發放問卷80份,收回有效問卷8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1.2.4統計處理:采用SPSS15.0對數據進行錄入和分析。對于兩組呈偏態分布的資料比較均數,采取Mann-WhitneyU檢驗;對于兩樣本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護生成績比較

見表1。從表1可見,CP教學組護生的理論成績高于PBL教學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生的操作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問卷調查結果

見表2。

3討論

在研究中發現,PBL教學組有95.0%護生認為PBL教學法可提高自學能力,有92.5%護生認為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臨床教學中,帶教老師根據教學案例提出學習問題,激發護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引導其充分利用圖書、網絡等資源尋找答案,對獲得的各種信息進行分析、比較、概括,從而獲得最終答案。CP教學組有97.5%護生認為CP教學法有利于全面掌握知識。CP教學組的理論成績中位數為90.5,PBL教學組護生的理論成績中位數為88.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教學路徑把教學計劃具體規范到每個環節,是臨床帶教工作標準化、流程化,老師根據路徑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帶教,避免教學出現缺漏或重復。同時教學路徑表增強了教學的系統性,克服了過以往由于教學資質、責任心和工作量的影響,帶教老師隨意講解的缺陷,明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4]。雖然PBL和CP教學的護生分別有85%和90%的護生認為這兩種教學方法比傳統的教學方法強,但在實施過程中也發現存在下列一些問題。PBL教學法實施過程中,護生自學的方式占有較大比重,因此,要求教學醫院有種類齊全、數量豐富的圖書資源以及能進行專業信息檢索的網絡資源;另外,這一教學方法的實施對護生的文獻檢索能力要求很高。由于部分專科護生文獻檢索能力較差,加之由老師教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突然轉變為以自學占較大比重的PBL教學法難以適應,所需學習時間較長,所以60.0%的護生反映PBL教學法增加了學習負擔。另外,PBL教學法不利于護生對知識的系統學習,并且護生的學習效果易受帶教老師本身教學水平和臨床工作經驗的影響;病例選擇的難度較大,較難與教材內容緊密結合起來。因此,PBL教學法作為一種較新的教學方法,帶教老師對這種教學方法還需進一步提高。CP教學法實施過程中,變異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故應及時發現變異因素,采取應對措施,保證教學質量。但目前臨床帶教老師總體學歷偏低,帶教綜合能力不高制約了CP教學法的實施。由于護生學習態度、思維及學習能力方面存在個體差異,而CP教學法未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施教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臨床教學中還需改進[5]。此外,帶教老師同時從事臨床工作未能及時對護生進行學習效果評價,因此,應完善帶教老師的管理制度,保證有足夠的教學時間。

4結語

PBL教學法和CP教學法是兩種較為先進的教學方法,在心內科護理帶教中各有優勢和不足。PBL教學法可提高護生自學、解決問題、文獻檢索等方面能力,但不利于護生對知識的全面掌握,學習負擔較重,醫院圖書館網絡和圖書資源尚需完善豐富。而CP教學法可幫助護生全面掌握知識,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但可發生部分變異。因此,在臨床教學中,如何將兩種方法結合起來,揚長避短,是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