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后現代教育思想下文學學習策略
時間:2022-06-30 06:15:36
導語:談論后現代教育思想下文學學習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人們的思想也不斷變化,特別是在對下一代的教育方面,變化尤為顯著。許多的教育方式、理念與傳統的教育方式、理念大不相同,甚至是相反的。當今社會,后現代教育思想作為一種較為新潮的理念,對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有著較大的幫助,能給漢語言文學教學開辟新的教學路徑。
一、后現代教育思想的主要觀點
從20世紀中期起,后現代主義逐漸成為一種西方社會流行的哲學、文化思潮。后現代教育思想作為后現代主義思潮的一部分,為了使教育順應“后工業社會”的發展,對現代教育的一種反思。現代教育也可稱為“精英教育”,而后現代教育則為“全民教育”、“通識教育”、“主體教育”、“終身教育”。后現代教育思想的觀點主要有以下五種:
1.人性化的教育觀追求完美、豐富人性、關注人性化是教育的最基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永恒話題。使人看清自己和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并有意識的改變自己、改善自己所處的環境,使自己能夠更好的生活,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2.對話式的教育觀在傳統的教育中,老師只是傳授書本知識,而后現代的對話式教育觀要求學生能夠主動思考,用對話的方式激發學生思維。
3.提問式的教育觀提問是開發大腦思考能力的最佳方式,找出問題,并沿著問題一個個的去尋求答案,在不斷的提問、解答、再提問、再解答中,不斷加深對問題的認識。
4.民主式的教育觀后現代教育思想是一種追求民主的教育理念,提倡學校要采取民主參與制的管理模式,努力營造暢所欲言、組織協調、團結合作的民主校園氛圍。
5.創新型的教育觀創新是科技發展的動力,有創新,就會有發展。后現代教育思想認為,教育必須注重對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后現代教育思想觀就是要培養學生懷疑、批判的意識,積極探索,開拓創新。
二、漢語言文學獨特的文學優勢
到目前為止,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和世界其他各種語言文學相比,漢語言文學不僅有文字所共有的文學形式,如論文、散文、小說、傳記等,還有其特有的格律,如詩、詞、賦、曲的形式。漢語言文字獨特的文學優勢在于這些漢語言文學所特有的格律,它為漢語言文學增添了比世界其他任何語言都要絢麗豐富的內涵。獨特的文字能夠產生獨特的文學樣式,文字的特性也就決定了文學的形式。漢語言文學的一字一音、一字一義的特性,孕育出了聲調優美、意境豐富的格律詩、詞,使文學的思想美和韻律美相融在一起,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三、后現代教育思想下如何進行漢語言文學學習
在后現代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因為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學計劃,它是不允許更改的,是一種對課堂和教學的絕對控制,迫使學生被動地接受語音知識。后現代教育思想中的“去中心”平等教學思想,從對課程和老師的認識上打破了傳統的教學計劃絕對執行的思想,反對教學計劃對學生的絕對控制,反對以老師、專業知識為中心的思想,提倡在教學過程中構建師生之間平等、互動的良性關系。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們應借鑒這種“去中心”的平等教學思想,發展老師、學生、課本三者之間合作互助性的教學關系。對于學生們來說,在后現代教育思想下,更有利于進行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后現代教育思想提倡的人性化、提問式、對話式、民主式和創新型的教育理念,使學生們能夠有更多的自主權,可以有更多的實際機會。學生們也應摒棄傳統的學習角色,即聽者、答題者,轉換到討論者、思考者和提問者的主動學習角色中。從事漢語言教學的老師應做到:放棄獨斷式的權威姿態,置身于平等教學的氛圍中,使學生們樂于接受其教育:對學生要充分信任,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勇于提問,真正形成多維的互動式教學。在漢語言文學的學習中,要充分掌握期韻律并非易事,更加需要開放式的教學方法,語言是需要經過不斷的練習才能學好的一門學科。在漢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將教材當作確定、客觀的認知對象,引導學生通過感知、判斷、抽象、歸納來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語音知識,從而使知識的獲取能夠超過知識技能的范疇,并將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此外,漢語言教學所具有的開放性,不能將教材單純地當做真理和語言知識載體,開放性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意見,培養學生的開放式思維。
總而言之,在當今社會,傳統的教育思想已經不再適應漢語言文學學習的發展要求,而后現代教育思想以其獨特、人性的教育理念,更新了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值得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老師和學生的學習。
- 上一篇:水稻高產增效培植方法
- 下一篇:談論強化會計信息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