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高校生思政教育工作革新
時間:2022-06-30 06:17:34
導語:網絡時代高校生思政教育工作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的應用已經逐漸在我國社會各個階層普及。由于大學生群體接受的教育程度以及其自身接受新興事物能力等方面的特性,使大學生群體成為了互聯網使用的一個較大的用戶群體。從我國第一個網絡社區“水木清華”開始,大學生就成了我國網絡社會的主力軍。在當代大學生中,大多數都接觸過甚至是依賴互聯網。作為大學生群體中新興的有效溝通渠道,網絡的互動性、靈活性、便利性不僅從客觀上改變了以往獲取社會信息、交友的方式,更對主觀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趨于成熟、定型的大學生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就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這一情況下,如何合理的運用網絡服務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網絡認識、了解大學生心理特點,及時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就成了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面臨的一個新局面,也為積極探索、構建網絡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提出了要求。
一、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
據調查,我國目前大學生網民數量達到70%以上,超過1,500萬人,這是一個龐大的網民群體。大學生網民數量之所以龐大,主要是由于大學生正在處于思想成長的重要階段,這時他們急需攝取大量的信息來充實自己,而信息量大、資訊更新速度快的網絡在這一階段無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網絡一方面為新時期大學生開拓視野、發散思維提供了豐富的發展契機;另一方面,作為一把“雙刃劍”,也容易對大學生思想正確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下面,我們從積極、消極兩方面來分析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的積極方面。一是有利于拓展大學生的視野。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信息平臺,作為一個信息豐富、更新及時的“百科全書”,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廣闊的、多層次的視角,擴展了大學生的視野,讓大學生可以更為方便快捷地、有針對性地獲取所需知識。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則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便于及時獲得最新的信息資訊。二是提高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當前,大多數青年學生都加入所在的學校或院系的BBS論壇、班級QQ群以及國內各個校友網站。這些網絡社區的建立大大拓展了大學生人際交往范圍,贏得了廣大學生的喜愛。網絡的信息傳遞方式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中的“面對面”、“一對一”的模式,這大大擴大了大學生的交往范圍,促進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積極性。三是網絡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社會意識。目前各個高校均建有自己的官方網站,而學校、院系的BBS論壇、各個班級的QQ群均為學生自主建立維護,另外,學生之間根據興趣愛好也紛紛創建相應的網絡溝通渠道。這些形形色色的網絡文化社區,對于追求個人社會價值的青年大學生來說,能夠以非常積極的態度來參與到其中,展示自我,并會以主人翁的精神來對待其組織的網絡社區的活動。這既能夠鍛煉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個人意識,也能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和社會意識。
(二)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的消極方面。大學生上網,首先遇到的是互聯網中大量的信息。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各種各樣的信息都可以再網上自由傳播。互聯網既有“百科全書”的一面也有“大染缸”的一面———其中包含的大量膚淺、冗余、破碎的信息使大學生難以分辨和判斷,容易使他們誤入歧途。尤其是網絡上一些扭曲的價值觀,十分容易導致大學生價值取向的扭曲。造成這種情況,一方面是由于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對于各種信息尚不具備分辨能力,容易將一些虛假的信息當真實信息接收并傳播,進而影響其對于整個社會現象的真實了解;另一方面是由于他們自制能力相對較差,在互聯網這個不同于現實、并充滿誘惑的虛擬世界里,往往會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去追逐一些無益甚至有害的信息。網絡上各種暴力、色情、悲觀等信息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來說破壞力極大,極易在大學生健康的思想道德防線中打開一個缺口,甚至形成破窗效應使其失去理性和自我。這種負面影響的大量存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普遍存在而又難以解決的問題。
二、網絡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
網絡的發展,不僅改變了大學生的價值觀,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面對網絡化這把“雙刃劍”,高校教育者應該密切關注網絡的特性,盡量消除或減小網絡帶來的消極影響,充分利用和放大網絡的積極面來應對新時期、新條件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重視校園網絡媒體建設。校園網絡媒體是互聯網在學校中的延伸,對學生具有天然的歸屬性。尤其是現今校園網絡中承載了大量高校日常工作信息,往往能夠全面反映整個學校的教學、生活方面動態,是網絡中學校教務工作的延續。校園網絡是一個龐大的高校信息資源庫,這是學生自建網絡社區以及校友網站所無法媲美的優勢。高校應充分發揮這種優勢,完善、充實校園網絡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采取主動出擊的戰術,在校園網中建立電子郵箱、BBS論壇、聊天室等網絡社區,將學生吸引并固定在校園網絡中,這樣不僅有益于減輕高校教育者在網絡中大量信息中逐一排查的工作量,準確的把握學生思想脈搏,進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還有助于提升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權威性。
(二)加強教師隊伍信息化應對能力。在現在這樣一個網絡化的時代,面對新時期各種新興事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要加強應對信息時代網絡化的能力。在網絡中每一個人都是作為一個網絡節點存在的,教師與學生都同處一個網絡端口。與傳統的被動式教育不同,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以及追求使得說教式教育在網絡環境中行不通。教師必須要學會掌握使用各種網絡技術,培養網絡環境中的理解、選擇、評估以及思辨的應對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并不能繼續以道德說教家的面孔出現,而是應以網絡中平等的方式來溝通、引導、幫助學生,從而達到教育目的。
(三)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與學生自主建立的BBS論壇、QQ群等網絡社區相比較而言,目前很多高校對于網絡化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成長重視度不高。多數高校建立的網站內容更新慢,并且內容方面往往還是停留在以管理為主。有些高校對于在網絡上學生反映的問題不夠重視,甚至將學校建立的互動性BBS論壇視為麻煩,干脆將其關閉。這種被動的管理手段不僅在現在這個網絡化社會中及其落后,而且容易形成“腸阻塞”,不但不能使大學生反映的問題及時發現并得以解決,還容易使矛盾加深,刺激大學生的情緒,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當網絡成為大學生發表意見、表達思想的主要途徑時,教師也應隨著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重視網絡化時代對大學生思想發展的影響,開展各種網絡工作增強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動性。不僅要了解學生在網上的思想動態,還要熟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對此,我認為,高校應充分重視起針對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進教育理念,接受新形勢下新的教育方法。
(四)做好大學生網絡中領路人。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各種網絡傳播方式層出不窮。BBS論壇、微博、QQ以及各種校友網站的出現,使現今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溝通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對于信息的更換速度已經相對滯后了。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應當正確面對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樹立積極研究網絡傳播功能的新理念,客觀、全面、深入地認識和理解網絡,并使之成為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助推器。充分利用網絡,更及時掌握大學生的思想變化,這樣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就能夠更有針對性,也可以主動將網絡信息傳播的正面效應充分發揮出來。通過網絡及時發現大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正面引導,挖掘網絡社區中有價值的信息,凈化網絡中不正確的思想,主動占據網絡話語權制高點,做好大學生網絡中的領路人。
- 上一篇:水稻機械化插秧狀況與策略
- 下一篇:微博對高校思政教育影響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