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學科教育改革

時間:2022-07-23 05:18:23

導語:工程管理學科教育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程管理學科教育改革

一、工程管理專業發展現狀

工程管理本科專業是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設置的一個新專業。該專業整合了原專業目錄中的建筑管理工程、國際工程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等專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較大的專業覆蓋范圍,目前全國有200多所高校開設工程管理本科專業。根據《全國高等學校土建類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及主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工程管理專業》(以下簡稱:《專業基本要求》)的指導意見,本專業應設置技術、經濟、管理和法律四個平臺課程組,采用基礎課程+平臺課程+專業方向課程的結構體系,并在此基礎上設置工程項目管理、房地產經營與管理、投資與造價管理、國際工程管理四個方向。國內開設本專業的高校根據自身教學資源及專業培養目標的不同,課程體系各有偏重,有的細分了專業方向,還有并未做專業方向的細分。

二、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體系的定位缺乏核心特色

工程管理專業的核心特色在于培養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寬廣的知識面,掌握先進的管理技術、具備組織協調能力和國際交流能力的學生,為相關工程領域提供專業化服務。但是通過對學生就業情況的回訪和網絡資料的收集,我們發現在施工現場管理相關的工作中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與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相比并不具備優勢,同時在工程相關領域具體經營管理工作中,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與工商管理及相關專業的學生相比優勢也不明顯。從課程體系定位的角度來分析,很多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與相近專業相比并無明顯的差異性,這樣就使工程管理專業在就業及職業發展方面處于尷尬地位。因此,有必要在滿足《專業基本要求》對課程體系構建具體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各自院校的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對課程體系進行細化和特色定位。

2.課程體系的內容松散,結構生硬

工程管理專業是一個技術、經濟與管理相結合,跨學科性的專業。其理論基礎不僅要具有良好的全面性,還應保證很強的系統性、連貫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由于大部分高校工程管理專業的理論教學需兩個或多個院系共同承擔,在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容易造成各類課程自成系統,缺乏聯系融合的情況,使原有四大平臺課程簡單合并,缺乏進一步的系統優化。加之各類課程的內容性質、知識特征、學習方法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使教學和學習環節增加了障礙和難度,最終對完成培養目標造成不良影響。

3.實踐環節教學設置不合理

實踐教學是工程管理專業教學中的一個關鍵內容,是理論教學與工作實踐聯系融合的必要環節。在就業壓力不斷加大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動手實踐能力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就更加突出。在課程體系中實踐教學環節普遍存在兩個問題。

一是實踐教學時間較短。由于理論課程設置缺乏優化,理論課程教學重復現象嚴重,從而壓縮了實踐環節的教學時間。同時,由于有些院校實踐教學條件不完善,限制了實踐教學課程的開設。2009年3月28日教育部作出新的規定,本科應屆畢業生大學四年內實踐教學時間原則上不少于一年,使工程管理專業實踐環節教學時間較短的問題更加突出。二是實踐教學的內容相對孤立,系統性不強。在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實踐教學環節主要是根據理論教學內容進行一對一設置,比如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課程實訓對應《工程經濟學》、招標投標文件編制實訓對應《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裝飾裝修工程造價實訓對應《裝飾裝修工程計量與計價》等。在這種情況下,實踐課程與實踐課程之間相對孤立,相互聯系被削弱,整體性差,使整個實踐教學環節處于一種事倍功半的狀態。

三、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分析與改進建議

1.對理論課程進行梳理優化

(1)根據院校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對課程體系進行特色定位。

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是按照“技術是基礎,管理是核心,經濟是目的,法律是保證”的總體思路構建的。在此前提下,各個院校應該根據自己的辦學思想、辦學條件和人才市場需求狀況,通過合理調整各個平臺課時的比例,對課程體系進行特色定位。工科院校特別是以建筑為特色的工科院校應以土木工程和管理學為主干學科,課程設置偏重于土木工程特別是建筑工程,即人才定位于土木工程管理;交通類院??梢云赜诘罉蚬こ坦芾恚凰娞厣盒?善赜谒こ坦芾恚欢恍┴斀涱愒盒5墓こ坦芾韯t偏重于房地產經營管理和基本建設管理等。對于全國及地方各重點院校,由于畢業生的就業競爭激烈,在課程體系構建中應加強基礎課程特別是管理類基礎課程的比重,為學生職業生涯提供厚實的拓展基礎。對于地方性普通院校,應以服務地方經濟為主要定位依據,對專業課程進行細分定位,逐步形成有市場競爭力的專業特色,如造價管理、房地產評估、國際工程管理等。

(2)對課程體系中的四個平臺課程組進行梳理和優化。

在四個平臺課程組中應首先確立工程技術課程的基礎地位。工程管理專業與其他管理類專業相比具有技術性強的特點,工程技術知識是工程管理人員了解管理對象,進而實施管理行為的基礎,離開基本的工程技術知識,工程管理也就無從談起。

在經濟、管理以及法律等三個平臺課程的設置中,除需開設《經濟學原理》、《管理學基礎》以及《法律基礎》等理論性課程外,大量的課程應是與工程管理緊密相關并帶有專業技術性的交叉課程,如《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造價管理》、《工程經濟》、《運籌學》、《建筑法規》等,增加四個平臺課程組的橫向聯系。

從整體的角度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如《工程項目管理》、《建筑施工組織》及《工程進度管理》三門課程中均包含工程網絡計劃技術的內容應合并在《工程項目管理》中講授?!豆こ塘壳鍐斡媰r》、《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及《工程定額原理》三門課程中均包含建筑面積計算的內容應合并在《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中講授。

(3)根據建筑市場的發展趨勢對方向性課程進行及時調整。

工程管理工作是建設領域的一個先導性工作,對該領域的轉型性和政策性的變革反應也最為敏感。因此,我們在專業方向課程的設置方面應緊隨建筑市場的發展,做出適時性、前瞻性的調整。以投資與造價管理方向為例,該領域計價模式的變革對整個造價管理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建筑企業迫切的要求建立“企業定額管理體系”,這樣就會對定額編制和管理人才有一個趨勢性的需求。因此,在投資與造價管理方向課程的設置方面應增加《定額原理》、《定額生成軟件操作實訓》等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拓展學生的就業面,增加學生對專業發展的適應能力。

2.對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進行調整

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機房或專業模擬實驗室利用工程項目管理軟件(如PrimaveraProjectPlanner、MicrosoftOfficeproject等)、工程造價軟件(廣聯達、神機妙算等)對工程管理和工程造價的全過程進行模擬;二是通過一系列的實習來獲得感性、直接的認識并獲得第一手實踐資料。根據以上兩個方面,學生的能力培養應該通過認識實習、課程實訓、生產實習、畢業設計4個階段來實現。對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調整構建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

首先,利用對理論課程進行梳理和優化所節省的教學資源來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和時間。實踐教學環節的增加,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和掌握,同時可以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溝通能力和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對未來工作的適應性和就業競爭力。

其次,增加綜合性實訓的內容。綜合性實訓可以很好地把若干門理論課的內容進行串聯和運用,在提高實訓效果的同時進一步增進課程之間的聯系,它是課程體系整體性優化的一種補充和延伸。對于幾個相關實訓,我們可以通過使用相對統一的案例方式達到類似效果。比如,對《房屋構造設計實訓》、《施工組織設計實訓》、《工程造價綜合實訓》和《工程招投標模擬實訓》等實訓環節,在調整各實訓前后時間關系的基礎上,利用統一案例把前一個實訓的成果作為下一個實訓的基礎資料,這樣就很好地達到了綜合實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