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學校教育管理新模式分析
時間:2022-05-30 09:50:18
導語:21世紀學校教育管理新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學校教育管理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加強管理創新,積極構建輕松、和諧的校園文化,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本文以現代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為依據,主要探討構建學校教育管理新模式的策略。
關鍵詞:教育管理;模式;創新
學校教育管理既包括教學教務管理,還包括對人、財、物的行政管理,需要主動收集各種有效信息作為學校決策的依據。當前,傳統落后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由于缺乏對實施新課改的保障和對學校制度的支撐,給教育教學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如何構建21世紀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提高學校管理的力度,改變教育教學現狀,就成為了學校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以現代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為依據,根據筆者的教育管理經驗,通過對傳統教育管理模式的反思,進而提出構建學校教育管理新模式的策略。
1學校傳統教育管理模式的反思
1.1把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依據: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通常是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管理目標而設立的。在這種管理模式下,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成了知識的接受者,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技巧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把學生的分數看的相當重要,因為成績不僅是評價學生學習的依據,還是反映教師教學水平的關鍵。因此,許多教師都過分的關注學生的成績,造成了學生“高分低能”和“兩極分化”現象。傳統的應試教育管理模式給分數蒙上了功利色彩,成為了利益驅使的砝碼,教師通過分數對學生分層,實施分數管理,嚴重扭曲了教育觀念和價值取向,使教學改革目標偏離正常軌道。
1.2學校規章制度過于機械化和程序化:學校的規章制度是對辦學水平和辦學能力的直接體現,是學校辦學經驗的結晶,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有利于規范師生行為,提高道德素養,穩定學校秩序。但是,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過分重視規章制度的作用,往往是在規章制度上做文章,細化規章制度,與評分和經濟處罰相結合,與現代化教學管理目標不符。師生都成為了規章制度的奴隸,學校管理者成為了監工,規章制度過于機械化和程序化,使管理變成了檢查,使師生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小心謹慎,缺乏個性和活力。從整體效果看,這種教育管理模式并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到最后也沒有立足之地,流于形式,缺乏基礎和師生的支撐。
1.3學校管理崇尚權力缺乏思想教育:傳統教育管理模式的缺陷還表現在崇尚權力,脫離實際,缺乏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使學生的主體性被忽視,教學效率極度下滑,而且與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背道而馳。學校在教育管理上以權為本,權利至上,缺乏民主和科學,忽視了教育的真正使命和目標。學校管理需要權利,但并不是依靠權力去欺壓和摧殘學生,而是要靠權利去服務學生,培養學生,造就學生。在一個只崇尚權力的校園里,教學研究和課程改革是難以有效開展的。因此,學校構建新型教育管理模式勢在必行,不僅要尋找新模式和舊模式相融合的途徑,還要勇于探索符合新課改的管理策略,為學校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2構建21世紀學校教育管理新模式的策略
2.1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新模式:教育理念是教師教學的依據和基礎,是實現教育改革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構建新型教育管理模式時,必須要求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既要創新,又要合理繼承,做到從根本上改變教學現狀。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被提上日程,每一個教師都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教師還要積極轉變角色,從課堂的主體變為課堂的主導,從“滿堂灌”到“探究教學”。改變對分數的錯誤的觀念,不再唯分數論,運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互助,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養成終身學習的優秀品質。
2.2提倡家庭、學校、社會的多元化和開放式的管理方法:新形勢下,學校教育管理不能局限于校園之內,要走出校園,推行家庭、學校、社會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建立開放性、民主科學的教育管理機制。學校管理應該做到以人為本,學校領導在教育管理中要發揮帶頭作用,注重管理的策略,調整課程設置,加強與社會和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綜合素質。家庭教育主要以父母為主,在家里父母要為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在教育中滲透尊老愛幼、樂于助人、勤儉節約等優良傳統。社會教育主要是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等活動對社會產生的正確的認識,對社會風氣和道德習慣等形成的了解。
2.3利用校園網推進思想教育,提升學校教育管理綜合實力:如今是網絡時代,互聯網技術在校園中的普及給學校建設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校園網站和校園論壇,在網絡上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比如可以把學校發生的重要事件或者有紀念意義的活動等放到校園網站上,當學生瀏覽的時候能夠增強對學校的喜愛,并且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集體觀念。還可以在校園論壇上開設心理輔導和道德教育模塊,學生可以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發表在論壇上,然后會有相關的教師及時進行回復,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給學生出謀劃策。網絡的便捷給學校教育管理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學校管理者要認清形勢,適度運用網絡,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
3結語
總而言之,建立學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是勢在必行的。時代的發展需要高素質、強技能的創新型人才,因此學校必須及時改變傳統的教育管理方式,找到教育發展的新起點,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建立符合學校課改的規章制度,突出“面向全體,全面發展”的新理念,同時,還要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化培訓,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拓寬教學渠道,拓寬學生的視野,將智育與德育同步進行,努力實現教學質量目標。
作者:魏圣軍 單位:山東省昌邑市柳疃鎮柳疃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
[1]陳盛強.新時期下鄉村學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5年第5期
[2]吳微.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創新與研究[J].才智,2008年第21期
[3]劉嘉欣.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的創新探討[J].科教文匯旬刊,2013年第31期
- 上一篇:小學語文教育價值追求及科學化構建
- 下一篇:高中生教育管理策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