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創新高校教育管理分析
時間:2022-04-09 03:51:12
導語:新時代創新高校教育管理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創新高校教育管理是順應我國新時展以及新時代特征的必然趨勢,有利于解決我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創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應做到:利用飛速發展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推進相關教育管理平臺建設,更加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重視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注意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強化環境育人。
[關鍵詞]高等教育;教育管理創新;策略及建議
一、前言
一般來說,教育管理工作是為高等教育發展服務,是為促進高等教育更快更好發展提供高質量的管理服務。當前我國正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新時代的高等教育改革對教育教學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就必須對教育管理工作進行全方位的提升。這就要求我們做到:一是要創新教育管理模式,促進教師創新教學方式方法,讓教師以高質量的投入換取更多的教學成果;二是要創新人才培養管理模式,圍繞學生發展,實行有效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在輕松氛圍中有效提高學習質量。相關高校可以通過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提高學生的資源接觸率,在高校教育管理過程中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更加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增設學生的安全教育課程。
二、高校教育管理創新的必要性
首先,進行高校教育管理創新是順應我國新時展以及新時代特征的必然趨勢。現階段,我國大力推進素質教育,這就要求在和諧價值觀的指導下構建出高效的教學課堂,實現學有所教。新課程改革對教育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高校教育質量只有在科學有效的管理工作之下才能夠實現有效性提升。創新高校教育管理能夠有效提高教育課程質量,幫助教師改善教學策略。其次,創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有利于解決我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比如說,我國大多數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通常都進行統一標準培養,沒有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個性以及興趣愛好,不能進行個性發展。我國大多數高校的教學主要是采用灌輸式教育方法,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存在應試教育的傾向,教學單調乏味,教學效果不明顯。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對教學的改革與調整,仍然沒有適應新時代學生真正的需要。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中,學生依然只能單向被動地接收知識,無法進行參與式、互動式的教育學習,更談不上對知識的靈活掌握應用。這種教與學的脫軌使得某些高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學質量效果非常不好,這種單向式、單調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和新時代高素質人才發展的需要,這就對創新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三、創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具體建議和措施
首先,可以利用飛速發展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推進相關教育管理平臺建設。提高我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應該在其教學過程中增加通識類課程、人文類課程、社會類課程、科學與社會類課程,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素質拓展、競賽培訓、創新創業、社會參與等方面的活動,以便綜合提高學生的素質,使高校學生不僅學到知識而且掌握適應社會高速發展的能力。多媒體和網絡資源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增強對理論知識的了解以及掌握。因為多媒體信息技術結合了聲音、文字以及視頻與一體的教學工具,它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為教師提供多種教學輔助,能夠模擬課本中的一部分教學實踐,能夠使學生在進行理論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接觸到更加生動形象的知識,并且利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能夠及時有效地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加強學生與教師的溝通與交流。綜上所言,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實行“互聯網+”的學習模式,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資源,更能讓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加強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培養學生進行思維交流與碰撞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體會到思緒的飛揚,解放學生長久以來被束縛的“雙腳”。其次,高校在進行教育管理的過程中要更加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人是教育的對象,教育的對象是人,學校在創新教育管理創新工作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注意學生發展的實際需求,以及實現學生綜合發展。但是,長期以來,高校偏重于服務社會,主要是根據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的需求來培養學生,只考慮學生適合社會需求來發展,實行大眾式教育,卻沒有考慮學生個人成長的特點。因此,教育管理創新必須以學生成長成才全面發展為中心,以基于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為條件,不但要培養學生適應社會化的技能,還要考慮學生的人格健全、個性發展,努力做到學生全面化、個性化發展,讓學生既能適應社會需要,又能獨立自由健康地成長。最后,高等教育管理創新還應該重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注意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強化環境育人。一方面,針對新媒體的發展,引導學生培養新時代的媒體素養,正確認識新媒體。高等學校要引導學生學會甄別新媒體的有效信息和無效信息,區分正面信息和負面信息。另一方面,要發揮高校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轉變傳統不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師生關系變得平等和尊重。要讓師生之間實行價值和視野融合,在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礎上,在包容開放的課堂教學環境下,老師和學生之間相互聆聽和理解,圍繞學習目標,針對學習不足,豐富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方法,最終實現教育價值目標。另外,培養適合的教師學生擔任新媒體教育的“意見領袖”,發揮好關鍵人的作用,用“意見領袖”引導學生獲取正確的信息和資源,樹立正確價值觀,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四、總結
進入新時代以來,高等教育面臨著轉型時期進行深化改革的任務挑戰,我們要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綜合性素質人才,就要認真研究創新高等教育管理的模式和特點,要適應新媒體和網絡發展的需求,加強新媒體環境下的平臺建設,在教學管理工作過程中更加重視學生個人需要和情感教育,以及重視學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學生對信息的甄別能力。
[參考文獻]
[1]季杏平.對“創新教育”理念下高校教育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1(2):179-180.
[2]陳靜蓉.書院制下高校境外學生教育管理實踐的創新思考——以暨南大學四海書院為例[J].科教導刊(下旬),2017(2):179-180.
[3]王潔.可持續發展視角下民辦高校職業教育的定位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17(4):97.
[4]時鐘平,柯鐵軍,薛傳佳,等.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基于燕山大學“燕園在線”網絡綜合服務平臺的思考[J].學理論,2016(7):181-182.
[5]許碩.治理理論視域下我國科研機構研究生教育體制改革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6.
[6]譚志勇.關于新形勢下高校教育管理現狀及機制創新的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2(10):114-115.
[7]辛永亮,胡安妮,李麗麗.利用網絡平臺加強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創新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33):2.
[8]李春.創新高校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教育管理的新思考[J].學理論,2014(25):156-157.
[9]韓冬.基于知識管理的高校學生工作能力形成機理及提升對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4.
[10]金璽.我國高等教育研究主題的文獻分析——以《比較教育研究》(2000年至2010年)刊發的論文為樣本[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9):55.
作者:葉楓 單位:南京工業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研究
- 下一篇:孕產期健康教育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