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信社系統化培訓教育管理模式
時間:2022-07-17 09:08:50
導語:農信社系統化培訓教育管理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基于對農信社機構員工整體素質和基本情況的分析和管理現狀,分析和探討農村信用社員工培訓教育工作的系統化管理模式,以求實現培訓教育資源的最優配置,為農村信用社的創新與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培訓教育;系統化管理
一、培訓內容體系的構建
(一)基層員工培訓內容體系。基層員工作為農信社開展一線工作的主力軍,密切掌握著業務發展和機構創新的一手信息和資源,主要包括部門一線員工、支行(網點)柜員、大堂經理、客戶經理、信貸會計、委派會計等崗位人員。業務培訓內容涉及信貸業務類、財務會計類、資金營運類、安全保衛類、電子銀行類、科技信息類、風險合規類、審計監督類、人力資源類、行政事務類、柜面服務類、會計核算類等內容。(二)中層環節干部培訓內容體系。中層環節干部作為從基層大軍中脫穎而出的核心骨干,既要是基層網點和部門的業務能手,又要是溝通和上傳下達的協調能手,同時還要是決策管理者的得力參謀和助手。主要包括部門經理崗、支行(網點)負責人。(三)高層管理人員培訓內容體系。高管人員作為機構發展方向的引領者和經營管理的決策者,其個人道德品質的高低決定著機構發展的總體理念和方向,其能力的不斷提升是機構適應行業競爭和實現創新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培訓組織形式的體系構建
(一)基層員工培訓形式。1.“教學基地”模式的新員工理論、實操培訓。由于新員工培訓大多面向無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因此應充分利用崗前培訓的時間,對新員工的理論知識和實務操作進行標準化、統一化和規范化的封閉式培訓,培訓時間至少為三個月。培訓注重將面授講解與系統、業務實操培訓相結合,在理論方面分知識模塊進行教材編排、課件制作和課堂講授,在實操方面分系統和業務模塊進行實際演示和操作練習,真正實現新員工職業能力培訓教育的目的。2.“內訓”模式的基層崗位員工專題培訓。由于基層員工涵蓋了各業務部室和基層支行(網點)的眾多崗位,培訓教育應將培訓內容按照業務類別和崗位職責進行劃分,采取集中授課、集體討論等形式,從思想道德、政策法規、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四個方面入手,深入細致地為相關部門和崗位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培訓,有效提升參訓人員的崗位勝任力。(二)中層環節干部培訓形式。1.“內部交流”模式的中層環節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培訓。中層環節干部作為基層員工的直接管理人員,其業務管理和風險管理能力對日常業務的正常運轉至關重要。其職業化培訓內容應具體分為風險管理和業務管理兩大模塊,定期圍繞新業務、新系統、重要風險點等主題,通過與基層員工、相關交叉部室人員的集中交流,一方面定期更新直管部門涉及的業務品種及業務流程等知識儲備,為日常業務發展和管理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全面梳理相關業務存在的風險點,為部門運轉及時消除風險隱患。2.“大講堂”模式的業務骨干綜合素質提升培訓。由于部分員工工作時間缺乏彈性,機構可通過集中各業務部門和基層支行(網點)的具體需求,利用員工業余時間,聘請優秀的外部專家、學者,不定期地對中層環節干部和基層業務骨干人員進行專題知識補充和政策講解,圍繞政策研讀、行業發展動態、相關業務典型案例、可借鑒的新技術和業務等方面,開闊員工視野,開拓人員思路,及時、有效地對員工進行知識再造。(三)高管人員培訓形式。1.“高校進修”模式的管理人員德育培訓。德育包括對農信社人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良好的道德修養和高尚的情操是機構管理的靈魂所在。培訓教育工作應注重管理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采取聯合辦學等方式,組織高管人員赴高校進修,通過與其他銀行業機構管理人員共同參訓,對國學、心理學、管理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進行系統學習,與專家學者進行充分交流,將法律法規意識和合規經營理念內化于心,為機構的管理決策提供正確方向。2.“座談會”模式的高管人員業務素質提升培訓。一定的業務理論基礎是機構高管人員實現高效管理和科學決策的前提,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存在高管人員對本機構基本業務和操作流程了解甚少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機構的業務拓展和長遠發展決策。培訓教育工作可圍繞機構的業務層面,組織各部室和基層網點人員集體參與,對各自領域涉及的基本業務知識和操作運轉流程向管理層進行介紹和匯報,為管理層的科學決策提供基礎和重要的信息資源。3.“外出考察”模式的重要崗位人員培訓為跟進行業發展步伐,及時更新管理理念,機構可細致挑選適于機構學習和借鑒的優秀管理團隊或機構,組織高管人員和對業務發展、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的崗位人員外出交流學習,在深入了解被考察機構的行業背景和內部管理環境的基礎之上,與其進行充分交流和溝通,積極拓寬管理視野,有效借鑒行業經驗,及時彌補發展欠缺。
三、整合培訓資源,建立培訓信息數據庫
(一)建立理論知識庫。各部門應根據業務條線和崗位職責,對各自領域涉及的理論知識和業務知識進行梳理和劃分。例如將信貸方面涉及的個人信貸、公司信貸、信貸合同管理等相關資源,納入機構的信貸理論知識庫,為理論知識方面的培訓講解提供素材。(二)建立內部制度和法律法規庫庫。結合各機構風險合規部門的制度梳理工作,各部門根據自身涉及的業務領域對相關內部規章制度進行分類和整理,并從中歸納重要風險點,依據知識理論庫的劃分標準,將相關制度和風險點納入機構的內部制度庫,為業務操作和風險防控方面的培訓講解提供素材。全面搜集并及時更新各項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為法律、政策和內控合規意識的培訓講解提供素材。(三)建立綜合案例庫。生動典型的案例講解是提高參訓人員積極性和培訓效果的重要途徑。機構可根據業務領域和對應存在的案例風險,搜集和整理內部和外部典型案例,為風險防控和業務管理等方面的培訓講解提供素材。
四、注重內訓師管理,打造專業講師團隊
農信社應注重在各部室挑選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水平較為突出的員工,通過筆試或面試選拔,確定內部培訓講師的名額;同時,按照各自擅長的業務領域對內訓師進行明確分工。
五、健全激勵約束機制
健全的激勵約束機制是實現培訓教育工作目標的內在保障,機構要通過細化培訓標準、明確培訓責任等方式,調動人員培訓積極性;同時注重對參訓人員進行綜合評價,將考評情況真正與職業發展相掛鉤,營造“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良好氛圍。
作者:李春梅 單位:呼和浩特金谷農村商業銀行
- 上一篇:外科新護士教育管理論文
- 下一篇:高師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