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問題及對策分析

時間:2022-08-13 10:44:50

導語: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問題及對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問題及對策分析

【摘要】新形勢下,隨著高職教育的蓬勃發展,其在普通高等教育體系中地位日益顯著,然而目前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理念、教育管理制度、人才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需要改變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建設有效的監督和評價機制,依次提高高職院校教育管理水平,實現高職教育的長期發展。

【關鍵詞】高職教育;管理問題對策建議

一、高職教育發展現狀

我國高職教育自發展以來,規模不斷擴大,占據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一方面,高職院校的數量與日俱增,特別是近五年來,高職院校的數量已經達到普通高校數量的60%;另一方面,高職院校不斷擴招,在校生人數持續增長。高職教育不僅改善了我國人才培養的結構,也緩解了產業結構供求失衡的矛盾,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面對新的需求,能夠提供符合專業發展要求的技術技能型高端人才,因此得到國家的大力扶持。國家為了規范高職教育管理,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同時提高高職教育管理水平。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已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在這幾十年中,高職教育迅速吸取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與方法,結合本國國情,不斷探索,最終形成了適合本國國情和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的高職教育管理模式。但是,新形勢下,我國高職教育管理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特別是與西方國家高職教育相比,不僅教育管理觀念落后,而且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機制與運行模式,在經費利用、師資分配上更是嚴重不足,這些都嚴重阻礙了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既不能保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又限制了高職院校的發展規模。

二、高職教育管理問題

1.教育教育管理理念落后。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理念主要集中在專業發展上,對學生、教師的關注度缺失,對教學方法的研究更是不足,導致教師主導性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逐漸下降。教育管理理念的局限性加上教學工作缺乏規范性、科學性的指導,不利于培養高素質和技能型高端人才。我國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理念落后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教育管理人員管理理念落后,忽視了教育管理理念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性以及現實意義,在此基礎上使得當前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無法滿足教學需求,也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嚴重阻礙了高職院校教育改革和發展。2.教育管理機制不健全。教育主管部門缺乏與政府、企業、行業之間的有效溝通和銜接,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與就業崗位之間的結合不密切,長此以往,高職教育的管理機制日漸歪曲,發展不完善,嚴重阻礙了高職教育朝著健康有序和又快又好的方向發展。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目前的工作重點,依然停留在教學任務和日常管理上,忽視了對教育管理機制的構建,這部分高職院校試行的教育管理機制基本都是生搬硬套普通高等學校的辦學模式,并沒有結合自身實際和特色,因此高職教育的市場競爭力明顯不足,高職院校的發展之路日漸艱辛,生存問題進入了大眾的視野。不容忽視的是,我國高職院校一直再加強與企業之前的合作,但是雙方合作的保障機制尚未健全,只有很少一部分高職院校能夠跟企業保持長期合作關系,不利于高職院校人才的培養,而做好校企合作,是完善高職教育管理機制的一項重要舉措,同時有助于高職院校更好的面對機遇與挑戰。高職教育管理體制、機制需要進行完善與創新,在新形勢下,面對社會和時代的新要求,只有建立適合本校發展的教育管理機制,高職院校長才能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也只有做好高職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創新工作,才能給國家高職教育的發展增添助力。3.人才管理制度不合理。在一些高職院校中,教師隊伍管理缺乏有效機制,教師人才流失嚴重,教師結構不合理、不科學,造成部分院校教師緊缺,特別是教學名師緊缺,這部分教師教學任務重,課余時間少,很難有精力搞學術研究,導致高職院校科研學術氛圍不濃厚。高職院校因在人才管理制度方面不健全,沒有建立教師有效的評價機制,沒有建立教師有效的選拔與競爭機制,也讓部分教師喪失了競爭力和工作熱情,安于現狀,這是制約高職院校長期良性發展的主要問題。高職院校擔負著為國家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務,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和水平,又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校所培養的技能人才的質量和水平。為此,為了建立“活的機制”,中國高職院校正逐步建立雙師型的教師資格認證體系,并專門針對高職師資制定遴選機制、培養機制、評價與激勵機制,但更多的還是要從實際出發,為建立更高標準的專業化高職教師隊伍打下良好基礎。4.教育管理水平低。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急于謀求學校與社會的結合,過于強調社會化和市場化,在整合教學資源和教學側重點時,沒有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急于追求校企合作,這種創新謀求高校與社會人才供需市場結合的方法并未出現根本性問題,卻導致教育管理水平與社會發展不同步,制約著高職院校專業化發展,不利于培養技能型人才和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并極大降低了高職院校教育實踐環節功能性作用。

三、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對策建議

1.創新高職教育管理新理念。創新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理念,最重要就是將人本思想滲透到日常的教育與管理中,不斷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作為高職院校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將學生作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既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又能提高高職院校的管理水平。教育管理者要敢于除舊立新,在現代化辦學理念引導下,實現管理理念和管理機制的有機融合,圍繞重點專業進行建設,不斷深化政府主導地位,堅持學校主體地位,不斷加強與企業的合作,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整合課程體系、教學內容以及實驗實訓條件,最終建立一套適合本區域經濟發展的比較完善的教育管理運行機制,2.創新教育管理運行機制,推動內涵式發展。在政府的政策引導和宏觀調控下,要有“項目管理”意識,特別是對高職院校中的重大及重要工作,更要采取項目的形式進行管理,在規范日常管理的前提下,不斷改革,逐步提高管理者關于項目研究與管理的能力。高職院校始終本著為國家培養實用人才的目的,不斷突出自己的特色,就要結合本身實際,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改革薪資制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建嚴謹的治學管理制度,加強科研管理水平,打造內涵式發展的一流高職院校。3.構建教育管理監督和評價機制。教育管理機制應建立相應的監督和評價體系,在這種體系下,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更加明確,辦學特色更加突出,辦學條件更加完善,教育管理監督評價機制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的模式、教育教學的質量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有利于擴大高職教育的社會知名度和得到社會、行業、企業等的高度認可。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的發展情況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和質量方面的評估也已經公開透明化,受到社會、家長、媒體等多方的監督和評價,高職院校需要不斷建立和加強自己的教育管理監督和評價機制。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來講,高職院校的監控機制要想實現與國際接軌,就需要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不斷進行實踐改革,結合當地世界情況,結合本國國情,建立符合當地市場和經濟發展的科學的可持續的教學質量管理監督機制和評價機制,促進高職教育管理水平不斷提高。4.強化校企合作,提高服務貢獻力。校企合作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模式被應用到高職院校中,不僅有利于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更是為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方向。院校在與企業的合作之中,將企業的優質資源引進來,吸收企業多元化的管理方式,結合自身的辦學水平,不斷創新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校企合作的落實,打破了傳統的教育管理理念,更好地實現了專業建設的協調性、側重性和實效性,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創建校企的互惠互利模式,使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更加符合企業要求,授課內容更加符合行業標準,管理模式更加符合人才培養的需求。培養更多更好的高素質、高技能的實用人才,是高職院校不斷加強教育管理的原因之一,校企合作的落實,一方面不斷加強了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技術能力,另一方面也不斷為教育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育管理問題是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在國家高職教育政策引導下,改革髙職院校的傳統教育管理模式,創新高職教育管理新理念,創新教育管理運行機制,構建教育管理監督和評價機制,強化校企合作,同各行業、企業、科研機構和社團組織等緊密結合,擴大高職院校的辦學自主權,增強辦學活力,積極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創新思維,推動院校內涵式發展,提高為國家和社會的服務貢獻力。

【參考文獻】

[1]王朕.關于我國高職教育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研究[J].品牌研究,2018(06)(73+75).

[2]任云.就業視野下的高職教育管理理念創新路徑分析[J].勞動保障世界,2018(32):(64).

[3]李迎春.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北方文學,2017(11):(216).

[4]聶進.當前高等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職業技術,2017.16(4):(24-25).

[5]蔣從根,朱青松,劉靜.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管理觀察,2016(21):(113-115).

作者:侯娟娟 于海闊 單位: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