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以人為本理念滲透策略

時間:2022-10-19 10:05:49

導語:高校教育管理以人為本理念滲透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教育管理以人為本理念滲透策略

摘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師重視學生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保護學生的求知欲,順勢引導;樹立學生主體意識,改變教學方法。文章分析高校應用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必要性,探討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指出高校以人為本理念滲透與融合的策略:開展各項管理工作應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對原有教學管理制度進行優化,不斷加大對教輔人員的關注力度,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實行民主化的教育管理方式。

關鍵詞:高校教育管理;以人為本;滲透;融合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即重視人,理解人,尊重人,愛護人,提升人的自身價值的理念。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高校只有充分尊重教師、學生以及教輔人員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才能促進教育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本文結合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對以人為本理念的滲透與融合進行探討。

一、高校應用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教育工作的本質是培育人才,育人是高校各項任務的核心,也是教師最重要的職責。以人為本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高校應用這種教育理念具有很強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有助于促進高校教育管理目標的實現為了更好地提升本校的管理水平,高校內部的各部門都制定了詳細的目標,并且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會積極配合。而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下,各項教學管理活動無法發揮出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導致高校所制定的各項目標很難實現。在以人為本理念下,高校制定的各項發展目標都融入了學生和教師的訴求,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有助于促進高校各項管理目標的實現。2.以人為本是社會經濟發展對高校的必然要求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都圍繞以人為本,對傳統的管理理念進行改進和優化。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也需要積極適應這一變化,對教學管理內容進行改革。高校要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到這項教學改革活動中,積極踐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這是社會經濟發展對高校的必然要求。3.以人為本是增強學生心理素質的必然要求高校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各項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學生而展開的。學生具有明顯的個性特征,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高校教師需要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實現這一教學目標,需要高校教師尊重教育規律,不斷對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分析,以人為本開展各項教學管理活動。只有在日常的教學管理活動中認真做好此項工作,才能使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得到很好的應用,更好地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升。所以,以人為本,是增強學生心理素質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

1.缺乏對以人為本理念的滲透雖然當前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已經得到高校教職員工的廣泛認同,但是在實際的管理活動中,部分教育管理者受長期形成的管理經驗影響,所制定的各項管理政策和制度,都沒有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一些高校習慣于以強制性命令的方式對教師、學生進行管理,正是這種官本位的思想,導致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無法得到有效應用和滲透。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部分高校的教師習慣于按照自己對人才培養的認識來進行教學設計,沒有結合學生個人發展和社會的要求對教學管理內容進行靈活調整,導致學生的興趣愛好沒有得到重視,無法達到社會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一些教師依然堅持以理論為主,使得學生缺乏實踐,導致人才培養質量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2.過度強調規范性和統一性高校的人才培養工作,需要充分尊重和體現學生的個性,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而且高校作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場所,各項教學活動應圍繞人才培養來開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一些高校教師沒有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各項教學活動沒有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導致課堂教學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過度追求人才培養質量的規范性與統一性,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認真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索,積極改變教學管理中的這種錯誤做法。3.缺乏對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尊重在高校的教學管理活動中,一些高校存在著不尊重學生和教職員工的現象。部分高校的行政部門在制定各項教學管理政策的過程中,缺乏與教師和學生的溝通。管理制度的制定沒有征求師生的意見,很多管理內容脫離了教學管理實際,使得教師和學生在教學管理中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這對于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會形成一定的制約。一些高校的管理制度過于重視出現問題后的懲罰,缺乏對師生的激勵。這就需要高校在制定各項管理制度的過程中,積極征求師生的意見,并深入教學一線去了解師生的訴求。只有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各項管理制度,才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更好地推動高校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4.教育方式缺少創造性在教育管理中,高校不重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會導致教育方式的創造性存在缺失。其主要表現為教育管理方式單一,造成學生的創新性不足,其學習的過程變成了機械性的學習,缺乏創造性思維。課堂教學也變成了教師的單人舞臺,學生無法在課堂上進行拓展,缺少了學習的積極性。而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不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會害怕受到批評,不愿意向教師請教,使得教師無法達成課堂教學目標。除此之外,個別高校仍然堅持以書本為主的傳統教育方式,并沒有將書本知識與學生的實踐相結合,課堂教學缺少靈活性,導致教學與實踐之間脫節。盡管目前有部分高校也安排了課外實踐的相關課程,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卻沒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三、高校以人為本理念滲透與融合的策略

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滲透與融合,對于高校各項管理活動的正常開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為了使教學管理活動取得理想的效果,高校需要認真做好以下工作。1.高校開展各項管理工作應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為了適應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高校所開展的各項管理工作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維護教師與學生的根本利益作為管理活動的出發點,以促進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升為目標開展各項教學活動,積極轉變工作作風,樹立為師生服務的意識。高校只有在教學管理活動中堅持這一原則,才能設身處地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貫徹執行。當教師和學生感受到高校管理工作所發生的變化之后,他們就會以更加積極的態度來進行教學與學習活動,發揮出各自的作用。這樣,不僅能使高校的教學管理水平得到不斷提升,而且學生也能積極地配合教師做好日常的教學工作。所以,高校教師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改變自己對教學工作的認識,緊緊圍繞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來開展各項教學活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2.對原有教學管理制度進行優化高校教學管理制度對于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非常強的規范作用與指導意義。但是在一些高校,其教學管理制度的制定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導致各項管理制度無法適應最新的教學活動的需要。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高校在制定教學管理制度的過程中,要積極貫徹以人為本理念,對原有的教學管理制度不斷優化。在優化的過程中,高校要將以人為本理念滲透并融入教學管理制度中來,緊緊圍繞學生的全面發展來開展各項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特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又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在課程設計上,要確保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專業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技能得到同步提升。因此,高校只有緊緊圍繞學生的全面發展來制定教學管理制度,才能使本校的課程設置更加合理,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技能,高校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緊緊圍繞學生未來的就業來開展教學實踐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加適應未來的工作。高校要給予教師充分的教學權限,讓他們根據教學大綱靈活確定教學內容,將行業發展的最新內容融入課堂教學中,彌補教材內容的不足。只有做好了這些工作,使高校的教學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才能更好地促進以人為本理念的融合與滲透。3.不斷加大對高校教輔人員的關注力度在高校的教學管理活動中,輔導員、教學秘書以及后勤管理人員等教輔人員,對于促進學校教學管理質量的不斷提升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在傳統的教學管理活動中,一些高校對這些人員的關注力度存在不足。為了更好地促進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教學管理中的融合與滲透,高校需要在教學管理中不斷加大對教輔人員的關注力度,為他們開展工作創造有利的條件。高校管理層要積極深入到教輔管理人員中了解他們的訴求,積極制定各項教學管理激勵政策,促進教輔人員以更加飽滿的激情開展工作,使本校的各項教育改革措施都能有效落實到日常的教學管理中。高校只有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加大對教輔工作人員的關注力度,積極幫助他們解決教學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并在職稱評定、崗位晉升等方面對他們適當傾斜,才能更好地推動本校教學管理質量的不斷提升。4.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在高校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學任務是重中之重,所有的工作重點都與教學有關,其他的工作都屬于輔助性的,可有可無。對于教師而言,其目的就是完成教學任務;對于學生而言,其只要考試順利通過達到標準,就算完成所謂的目標。顯然,不轉變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就無法滿足當前社會對于各種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在教學管理中要融合與滲透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提升和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高校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充分融入當前的各種先進技術,及時調整教學模式,在學生面前也不可高高在上。此外,還有一個現實問題,就是高校教師大多身兼數職,一些教師把教學管理工作當作任務,應付了事,缺乏對教學管理工作的熱情。因此,要想在教學管理中有效滲透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關鍵在于教師要積極改變自身的工作態度,提升育人實效。教師應積極改善和革新以往的教學手段,從專注課本教學轉向實踐教學,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能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5.實行民主化的教育管理方式高校想要在工作中真正滲透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應當從民主管理方面入手,實行民主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因為這是其獲得穩定且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實際上,各高校的教師大多都具有較強的民主管理意識,讓他們參與教學管理,樹立主人翁意識,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力,增強他們對教學管理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除此之外,高校要制定相應的民主管理制度,強化監督,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真正讓教學管理工作達到預期的效果。

四、結語

總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對于促進高校教學管理活動的全面開展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高校管理層要不斷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認真做好各項教學管理制度的優化與改進,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與學校日常的教學管理活動進行全方位融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全校師生的積極性。只有做好這些基礎性的工作,才能促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活動中的滲透與融合,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朱念超.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為本”理念的融合與滲透[J].林區教學,2018(03).

[2]王韻璐.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為本”理念的融合與滲透[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0(05).

[3]單小芳.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為本”理念的融合與滲透[J].繼續教育研究,2017(03).

[4]張淑利.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為本的滲透與體現[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8(24).

[5]李素嬌.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如何做到“以人為本”[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12).

[6]栗新.“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應用[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4).

[7]楊丁懿.淺析人本主義理論下的高校教育管理[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02).

[8]卞利亞.以人為本構建和諧高校教育管理模式[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3).

[9]袁亞敏.“以人為本”理念滲透到高校教育管理的實踐[J].職業教育,2014(05).

[10]潘玲霞.以人為本與大學生的全面發展[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6).

[11]鄢行龍.基于以人為本理念解讀高校教育管理[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8(02).

[12]汪庭云.以人為本理念在學校管理中的實施[J].江西教育,2019(36).

作者:張宏 單位:南昌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