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F代教育技術工作探究
時間:2022-02-26 02:36:40
導語:高?,F代教育技術工作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簡稱現教中心)主要職責是教學科研的輔助、辦公系統設備的維護及社會服務,在互聯網+時代的教育信息化發展中,事關高校的教學和管理水平。從現教中心主要職能入手,以中心工作特點為著眼點,提出了在新形勢下做好中心工作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職能;特點
0引言
現教中心作為高校教學輔助機構之一,主要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并開發新的教學資源,優化教學過程并促進教改,創新教學模式、改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質量,在高等院校中,尤其是在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高職院校中,對推動教學、科研、社會服務這三大職能的現代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工作職能分析
1.1教育教學職能
在高校的教學過程中,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時,現代教育技術是高效的平臺和有機的載體?!皟烧n”教師可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擺脫原來傳統枯燥的上課方式,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能將各種案例較方便的嵌入,插入的各種聲音、圖像等直觀素材,能讓授課內容更加形象、直觀、生動,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現教中心還承擔著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任務,發展多媒體、網絡、MOOC等現代教育技術,能大力推進教育手段與方法改革,能促進學院教學任務順利完成?,F教中心也可承擔教學課件的制作開發、MOOC制作等教學資源的網絡共享,為師生參加各類活動錄編視頻。因此,教輔職能是現教中心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1.2服務管理職能
管理是決策、計劃、組織、執行、控制的過程,管理辦法科學、管理制度嚴格是管理最基本的要素,也是管理必須的前提條件。就我院而言,現教中心負責管理全院120多間多媒體教室,100多間實訓室,校園一卡通系統、教學資源共享平臺、校園攝錄編、校園網和學生網絡等?,F教中心的管理工作和學院的各項工作密切相連,并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服務是現教中心中心任務之一,現教中心的工作也需從管理職能向服務職能轉變,而良好的服務也是體現現教中心工作價值和作用的有效載體?,F教中心的“服務”職能體現在學校各項工作之中,比如現教中心既要為學院領導的決策服務,又要為教學、科研服務,同時還要為廣大師生的工作、學習、生活服務,也承擔著學院各種社會培訓考試的服務。教師和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學校各部門服務的對象,也必定是現教中心服務的對象,現教中心所承擔的各項工作實際上就是其服務職能的體現。
1.3記錄宣傳職能
校園網站是學院宣傳工作的一個重要窗口,將學院的最新的活動動向展現給學生及教師,展現給社會,就一定離不開校園新聞的拍攝與制作,設計并制作精美的校園網站網頁及各二級學院網站,能使廣大師生員工更加了解學院,加深對學院、專業和職業的熱愛;同時利用互聯網絡傳播及時廣泛的效應,能提高學院的社會知名度,擴大學院的影響力,也能使學院獲得良好的社會聲譽,也可利用網絡及時傳播正確的思想、觀念、新聞等正能量信息,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平臺,發揮其宣傳職能,現教中心作為學院的窗口單位應為學院的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F教中心承擔著服務管理職能的同時,一般也擔負著學院重大事件的記錄。各級重要領導的來訪、學院重大事件的發生、學院領導的出訪、兄弟院校的互相交流等,一般都需現教中心做好視頻記錄,這些資料檔案還應該妥善保存,必要時可作為領導決策的借鑒材料,也是學院長期發展中真實寶貴的資料??傮w來說,現教中心主要承擔著教育教學、服務管理、記錄宣傳三個方面的職能。三個方面的工作效率效果直接影響到學院的教學效果、教學秩序、發展前景直至學院生存。由此,學院的建設發展離不開現教中心的建設發展,二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加強現教中心的職能建設也是也是加強學院全面建設的重要一環。
2工作特點分析
2.1執行與協調
現教中心首先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工作中更多的是屬于服務管理,因此,作為服務管理性的部門,都應具有執行力強和協調性好這兩個明顯的特點。要求現教中心必須具備較強的執行力,應自覺地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規章制度,貫徹執行學院的各項指示和精神。在執行過程中能簡單地傳達,而應該是立足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將政策的原則性和執行方法的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力求達到最佳的執行效果,從而收獲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F教中心的工作涉及學院各基層面的各個部門,上至學院領導,下至每位教職員工及每位學生,現教中心都有直接的工作接觸,學院的各項工作雖然是由各個職能部門來分管,但是現教中心則可能是這些職能部門部分工作具體的執行機構和協調機構,尤其是在相關的專項工作中。因此,現教中心的工作是全方位、多層次、綜合性的,在執行協調過程中需把握好相應的角色。
2.2服務與形象
超高服務質量和超前的服務意識是服務部門追求的目標,作為教輔部門,現教中心要有主動把更好更多的多媒體教學資源提、網絡教學資源等協調組織好,供給教師和學生,提供給社會,充分調動利用平時的信息儲備,加以適當的信息處理手段,把正確的思想、觀念、新聞等信息,快捷方便的傳遞給教師、學生和社會,加強信息資源檔案的管理,利用掌握的原始資料為領導決策提供服務,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服務,從而達到最佳的服務效果。學院其他相關部門工作和現教中心的工作始終密切聯系,在學院的各項政策貫徹和執行中,現教中心能利用所管理的各項資源,為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技術支持和物質保證,而現教中心各項工作的展開尤其需要教學部門及行政部門的大力配合。所以說,現教中心工作作風代表著學院的整體形象。它不僅要執行與協調,更是學院形象的一個代表機構,要求現教中心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風。
2.3繁雜與多樣
現教中心掌管著全院主要的現代教育技術設備,如:校園網、多媒體教學設備、語音教學設備、教學資源平臺和教學課件錄編設備等。既有常規性的教學設備、辦公設備的日常管理,又有教學設備、辦公設備突發性的異常情況處理,工作需面面俱到,工作繁瑣多樣?,F教中心對要對這些設備的分布、數量和性能做到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定期安排對這些設備維修與維護,保證設備完好率,使設備資源處在健康的工作狀態中,提高設備資源利用率,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的作用,從而滿足各種需要。此外,現教中心還需協助宣傳部門對學院的貼吧、論壇等進行監控,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確保學院對外窗口的健康與發展。所以現教中心在的工作繁雜多樣,面對各種工作要做到既能溝通協調,又能合理安排,讓每一項工作都得以順利進行,并保持可持續發展態勢。
3加強效能建設
3.1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
3.1.1責任意識培養
人是服務管理的主體,加強部門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上過硬是對部門人員的基本要求,愛崗敬業,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條件。
3.1.2技術水平提升
部門人員加強業務學習和培訓,部門要積極尋求并為需為每個員工量身提供學習發展的空間和途徑,讓每個人都具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和能力。
3.1.3團隊協作磨合
中心需打造良好的團隊,加強部門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造就一支思想好、業務精、團結進取的高素質隊伍,團結穩定的隊伍是做好各項工作的保障,這樣的隊伍才有戰斗力,強有力的戰斗遇到任何任務都敢上、都能上,也都能順利解決各種問題。
3.2健全規章制度,提高管理效能
3.2.1明確崗位職責
依據服務管理等職能明確崗位職責,建立嚴格的崗位責任制,注重個人工作的同時,還要提倡協作精神和奉獻精神,部門內乃至學院內做到崗位分工不分家,崗位有分工,工作要合作,各崗位各部門工作需互相支持,團結協作。
3.2.2配套考核制度
為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建立績效考核制度,配套的監督、考核、獎懲、聘任等制度來保障崗位責任制的落實,同時建立優勝劣汰的競爭激勵機制,并建立健全各項具體制度,但是推行工作要先從部門領導開始,自上而下地運行,制度方面激勵措施要多于處罰,盡可能多設計一些激勵指標,因為激勵往往比處罰所取得的效果更大。
3.2.3嚴格制度執行
制度的關鍵在于執行,有了規章制度不能僅停留在表面,制定制度不執行比不制定制度帶來的危害更大,所以要增強規章制度本身的約束力和執行透明度,改變用人管理人的狀況,以制度來約束人、教育人、考核人,并誠懇接受廣大師生員工和各相關部門的監督。
3.3建立管理系統,提高工作效率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現教中心必須加強信息處理手段,在高校建立高效集成的數字化辦公系統,推進高等教育信息化發展,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探索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規律和趨勢,以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為抓手,從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實現教育現代化?,F代教育技術中心是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網絡通信技術、信息技術為廣大師生員工提供服務的教學輔助單位,是高校公共教學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職能是通過對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實現教學軟硬件資源的最大限度運用,對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互聯網+時代更需為高校在建設發展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作者:潘西明 趙紅洲 單位:江西財經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王金利.高等教育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分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07).
[2]梁圣杰.高?,F代教育技術中心的工作職能和特點[J].學理論,2011,(16).
[3]李慶華,施芝元,洪璇玲等.創新高?,F代教育技術服務管理模式的探討[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7).
[4]甘忠偉.又論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定位問題———從個案研究入手[J].現代教育技術,2010,(05).
[5]李慶華,付玉,洪璇玲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架教學資源服務管理平臺[J].現代教育技術,2011,(01).
[6]張一春,馬青玉,徐偉等.打造智能化、信息化、人本化的多媒體教學環境———南京師范大學多媒體教室信息化管理的創新與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1,(09).
- 上一篇:初中學校管理中人本化管理模式的運用
- 下一篇: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