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義精神價值觀教學論文

時間:2022-09-13 10:44:00

導語:人文主義精神價值觀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文主義精神價值觀教學論文

關鍵詞:人文主義精神人生觀價值觀

教育歷來承擔著政治、道德的教化及知識的傳授這樣雙重的任務。這兩大任務,在政治學科中,尤其是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無疑是表現得最為明顯和充分的。但在目前的政治思想教育中,由于對應試目的的過分強調,其本應包含的人文精神及教化功能有意無意地被弱化乃至被剝離了,這顯然不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反過來,缺乏人文精神,忽視人文價值的政治課堂,顯然是枯燥乏味的,這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那么,如何將上述兩大任務有機地統一起來,尤其是統一到目前應試色彩濃重的高中政治課教學中?我的嘗試是,構筑人文化的政治課堂,在政治課課堂中貫徹人文精神,并使之于科學精神相結合。

思想政治課應是人文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課有著與其他各科不同的特點,它不僅給學生提供認識事物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鑄造學生的靈魂。因此,政治課教學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注意體現人文精神,做到以人為本,認真研究學生,把學生放在教師的一切工作的中心位置上。不能只考慮完成教學任務,而把學生思想上的困惑、心理感受等放在一邊,不予理睬。

我覺得在思想政治課中,尤其是哲學中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學中,應著重發揮人文精神。本人在政治課教學中也作了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一、人文精神要求我們關心人,愛護人,作為政治課教師首要關心的應是學生的思想,關注學生內心的價值沖突。所以,我覺得價值觀、人生觀教育對中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人文精神與思想政治課的最佳結合點。

講人生觀和價值觀時,我沒有簡單的說教,而是從學期一開始,就讓學生思考人生價值是什么,并寫出自己認為做的有價值的一件事或幾件事。期中考試后,我把作業收了上來,同學們寫的五花八門,什么觀點都有。一個學習成績較差,被老師認為是“問題學生”的同學——劉曉,在作業中寫道:“我在教室里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因為我在教室里只能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輕蔑和嘲笑,但是,我在籃球場上就覺得自己有價值,在那里,我得到的是大家贊揚的語言,崇拜、羨慕的目光。老師,你說我活得有價值嗎?”我仔細研究了同學們的作業后,決定就以這個同學的作業為我人生觀、價值觀專題教育的切入點。一上課,我就同學們的作業做了一下總結,特別表揚了劉曉的作業。同學們一聽是劉曉,班里一陣哄笑。我找了一位朗讀較好的同學把劉曉的作業朗讀了一遍,問大家;劉曉同學寫的是不是事實。同學們紛紛點頭。接著,我讓同學們自己分析“他為什么在教室覺得沒有價值,而在籃球場上有價值”,同學們一下活躍起來,七嘴巴舌,議論起來。幾個同學都講:劉曉籃球打得好,曾在市、區、校級比賽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為學校和班級爭得了榮譽。籃球場上的劉曉,是很多同學崇拜的偶像。但是,在課堂中,他不遵守課堂紀律,回答老師的問題時,往往是一問三不知,還經常給老師搗亂。同學們分析完后,我問劉曉大家說得他是否同意。他無言的點了點頭。我問大家:“劉曉自己覺得在籃球場上有價值,而在課堂上沒價值的觀點對不對?”同學們都點頭稱對。我又問:“為什么呢?同學們能不能幫他分析一下。”通過分析同學們明白了“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集體的貢獻。”因為劉曉的籃球打得好,在球場上得到大家的認同,他高超的技藝給學校和班級爭了光,得到大家的尊重。所以,他自己也覺得自己有價值,是因為它為集體作了貢獻、爭得了榮譽。而在課堂上,自己學習不好還影響班級體,因而他的作為沒有價值。人生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越大,社會對他的尊重和滿足就越多。在課后小結中劉曉寫到::老師:謝謝你對我的肯定,我明白了貢獻與索取的關系,今后,我在學習上也要努力。

二、體現人文精神應關注學生的情感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生存競爭越來越激烈,人的情感資源可能會越來越枯竭(不易被感動)。人們漠視生命,冷淡人情甚至親情,人間的苦難被數字化了,數字不大不足以引人注目;生命的苦痛被動畫了,畫面演繹不夠血腥不足以激起人們的好奇心,有的甚至泯滅人性。中學生受上述社會負面因素影響,有情感麻木的現象,表現在有的學生對他人對社會對集體漠不關心,缺乏愛心、同情心等。通過情境教學,以情生情,以景生情,豐富并升華學生情感。

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正在形成過程中,主要對形象的、具體生動的東西感興趣,看問題常常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尤其是看待社會問題。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必須把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學生的主觀感受聯系起來,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情感教學。

我在教學中注意以情明理,以情激趣,以情啟思。設置具有一定矛盾沖突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在講正確的價值取向一課時,講到“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時,我結合時政,讓學生分析“日本肆意歪曲歷史、篡改教科書的事實”,一開始,同學們情緒很激動,反日情緒高漲,根本不能理智地思考這些問題。等學生的情緒稍稍平靜之后,我讓同學們自己進行中日民族精神對比,由日本對戰爭的態度反思民族精神,日本為什么不能像德國那樣放下歷史包袱,正視歷史事實。同學們課后自己查找資料,分組分析、討論,最后找到了原因:這與十多年日本持續低迷的經濟狀況不無關系。法西斯主義興起和泛濫的一個重要背景是經濟危機,因為經濟的蕭條會引起并激化各種社會矛盾,使民族心理變得更加狹隘和極端。如果日本經濟不能走出低迷狀態,而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在狹隘、極端與羨慕、嫉妒相互交織的心理之下,否認和美化侵略歷史的日本極右勢力將日趨囂張,反華的花樣也會增多。他們的行徑值得包括日本人民在內的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的高度警惕。所以,這一切都是和經濟分不開的,是社會存在決定了社會意識。接著,我又讓學生分析部分高校學生反日“入常”的行為。通過和學生的共同討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學生們明白了凡事要以大局出發、以集體利益出發,以冷靜的態度對待中日關系。

以情動人,達到知情統一。創設能使人產生強烈情感的情境,并通過教師充滿感情的表達來感染、打動學生,從而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例如,在學習“集體主義價值取向”這一內容時,我給出了“丹心不怯斷頭臺”——革命先烈關露為革命獻出自己的一生和愛情的事例,教育學生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抉擇。很多學生聽了關露的事跡后都留下了眼淚,深受感染。并表示對其的人格無比敬佩,值得學習。

三、人文主義精神要求政治課教學關注學生的審美需要,讓學生領略到美和愉悅。

政治課的美主要表現為情感美、情境美、思維美、思想美。多媒體通過聲、像結合,使教學情境更真實、更生動、更形象,使思維過程及思想動態地形象地表現出來。例如:在講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一節時,我播放了春節晚會《千手觀音》的錄像,在優美的樂曲和美麗的舞姿中,使學生體會到事物不會自動滿足人的需要,人生可能會有各種挫折與坎坷,只有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改造世界,創造美好的生活。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意志和充滿活力的精神狀態是十分重要的。

蔡元培先生說過:“美者,循超逸之快感。”審美活動要在輕松愉悅之中進行。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們處于緊張狀態時,反而不容易產生靈感。學生如果過度緊張,是不可能進行感悟活動的。教師只有營造一種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才能促使學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想象力,去感悟政治課的美。要營造這樣一種氣氛,首先,要提倡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在課堂上民主平等;其次,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第三,要給學生足夠的思維與想象的空間和時間;第四,課堂上不要給學生太大的掌握知識方面的壓力,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在潛移默化中進行。

人文精神主要通過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人格特征、審美情趣等體現出來,而這恰恰是思想政治課的教育目標。

哲學教學應該滲透人文精神,重視學生的情感、情緒和意志,引導學生更好的觀察世界、理解人與世界的關系,尋找到正確的生活方式,最終作為完整的人走向社會。我覺得在哲學中人生觀、價值觀的教學,應是整個哲學教學的重點,應該與人文精神相結合,起到塑造學生心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