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文字規律性和規定性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03 03:54:00

導語:漢語文字規律性和規定性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漢語文字規律性和規定性分析論文

文字是隨著人類的語言和社會發展逐步形成不斷進化的。有約定俗成的一面,也有人為整理的痕跡。這表現為文字構成的規律性規定性。這里可講一個小故事:有一員外送小兒去讀書,老師3天教了一、二、三3個漢字,小兒回家說漢字好學。正巧員外要請萬老爺吃飯,請貼印好只要填上姓氏,小兒說自己能寫。結果一上午仍未寫好,員外問起,小兒說:“此人姓什么不好,偏要姓萬,一上午才寫到6000。”這個故事雖諷刺小兒淺嘗che止,但也說明漢字的規律性差。如:狗狼狐......猜?打拔搶......捌?清情請......倩?英語中不規律的地方俯拾即是:what中wh[hw],而who中wh[h],knight中k、g、h都不發音,who中o[u:]stop中o[o]......

那么衡量一種文字的科學性應考慮哪些方面呢?那就是在準確表達語言的同時,看主觀規定性和客觀規律性各占多大的比例。當然還有其它指標如表意性、形象性、國際化、音素化、閱讀速度、學習難度等。這里重點談《拼音漢字》反映漢語的規律性。漢語基本語素的表達中,聲調、詞性是其重要特征,但不論漢字還是《漢語拼音》對此都沒有很好反映。《拼音漢字》用k作為名詞調符,r作為動詞調符,v作為形容(態)詞調符,既標調又表示詞性。用調符位置表示聲調(位置標調法)調符放在字首表示第一聲調(陰平調)。調符放在聲母和韻母之間表示第二聲調(陽平調)。調符放在字尾表示第四聲調(去聲調)。不用調符,雙寫聲母表示動詞的第三聲調(上聲調),不用調符,雙寫韻母第一個字母表示名詞和形容(態)詞的第三聲調(上聲調)。下面用△表示調符位置,以音節ba為例示范漢語四個聲調的表示:

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

△bab△abaabbaba△

詞性調符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

名詞kk前置k中置雙寫韻母k后置

形容(態)詞vv前置v中置雙寫韻母v后置

動詞rr前置r中置雙寫聲母r后置

其它不用調符

這就使《拼音漢字》的構成非常有規律如:

飛動詞、第一聲rfei

大形容詞、第四聲dav

打動詞、第三聲dda

學動詞、第二聲xrue

下面列舉一些有代表性的拼音漢字:(下畫線部分為調符,不發音)

c''''aik菜rci吃dda打dav大vku枯rdiu丟kdom冬fanr放rfei飛z''''or做faa法vdo多saau少goo果zzam長gwnk罐hvan寒haau好kanr看s''''omr送mryu描kwiv快vpyn偏pynr騙pra爬vsen深qqym搶guiv貴yur遇rwa挖mair賣jjym講rjum捐xrun尋qvom窮

《拼音漢字》采用z、c、s表示zh、ch、sh用z''''、c''''、s''''表示z、c、s用w表示ua用y表示ie、ia,用m表示ng而en、em又可縮寫為n、m對12個高頻字采用特殊定型,以及其他簡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