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的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5 04:13:00

導語:自主學習的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主學習的研究論文

一、引言

元認知這個概念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Flavell(1979)提出來的,主要指學習者對自己認知活動的自我完善、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控。具體而言,運用元認知策略(metacognitivestrategies)這種較高層次的行為,主要指學習者對語言學習進行規劃、監控或評估等,如“為了使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學習英語,我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日程”屬于元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主要包含有制定目標(goalsetting)、作出長短期計(planning)、選擇注意(selectiveattention)、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自我監控(self-monitoring)和自我評價(self-evaluation)等。那么什么是自主學習呢?Grefell&Harris(1997)認為:如果學習者了解自己,了解他們的學習背景,掌握必要的技能去實現他們的學習目標,這就是自主學習,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需要學習者獨立思考自己的學習過程以及自己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元認知策略主要是培養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和學習任務、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監控和管理學習過程以及評估學習結果的能力,這些能力正是學習者獨立自主管理自己的學習所需要的技能。所以元認知知識和策略能夠從宏觀上讓學習者把握自己的學習,支配自己的學習,在學習中采取主動地位,真正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這樣看來,元認知策略與自主學習能力是息息相關的。

二.調查研究

2.1調查對象

本次實驗的對象為廣東醫學院醫學英語專業05級兩個班的學生共65人,(其中一個班31人,另一班34名),英語水平屬于中等,平均年齡為19歲。這兩個班都是筆者所任教的班級,均為剛入校不久的大學一年級新生。筆者將其中任意一班設立為實驗班,另一班為對照班。筆者于第一學期第三個月對這兩班的學生進行了一次水平測試,水平測試題目為一套大學英語四級考題。另外筆者還對兩個班的學生進行了元認知策略的問卷調查,問卷內容是筆者根據Oxford(1990)的SILL(Version7.0)、O’Malley&Chamot(2001)和文秋芳(1996)的著作中關于元認知策略調查的改編而來,包含11項策略。下面表一是是兩班學生水平測試成績和元策略調查問卷的情況。

表一:實驗班與對照班培訓前的水平測試與元認知策略使用情況對照表

班級人數平均分

(考試)t檢驗值平均分

(策略)t檢驗值

實驗班3157.10260.642.810.46

對照班3456.87102.93

從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次水平測試的t檢驗值小于t(0.10,62),這說明兩個班英語水平無顯著差異。同樣,實驗班與對照班的策略使用情況的t檢驗值說明兩班學生在元認知策略的使用上也可視為等同,無顯著差異。因此,這兩個班的學生在受訓前的情況基本上相同.

2.2實驗目標

此次實驗及培訓的目標是通過元認知策略的培訓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意識的通過有效的學習策略管理自己的學習,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3實驗過程

2.3.1準備階段

培訓在學生水平測試和策略問卷調查之后立即進行,實驗班的學生將在下面的一個月中接受培訓,而對照班的學生只是和往常一樣正常上課,沒有接受任何培訓。

實驗前,筆者向實驗班的學生說明了此項培訓的目的:為了使學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學習,教師更好的了解學生,從而進一步指導學生更加有效的學習,下面的一個半月中,老師將對學生進行有關如何管理自己的學習方面的策略培訓,目的是使學生獲得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

2.3.2實施階段

表一上顯示的實驗班的元認知策略平均分是2.81,根據Oxford(1990),平均分為2.5-3.5之間屬于策略運用中等水平,而平均分在3.5-5之間,才說明此學習方法是學習者學習過程的一部分。因此,培訓是有必要進行的。

筆者首先給實驗班的學生每人發一份講義,這份講義簡單而明了的介紹了學習策略,元認知以及自主學習方面的情況。這份講義,一方面讓學生對即將參加的培訓有個大致的了解。另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了一些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增加他們對此次培訓的信心。筆者要求學生仔細閱讀及討論筆者提供的講義,如果有任何問題,筆者將在一旁作出解答。然后筆者就相關問題在課堂上作出了講解,特別強調了元認知策略中的計劃制定、自我管理、自我監控和自我評估的作用。

為了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筆者將文秋芳(1996)«英語學習策略論»一書中的各種自我測試問卷給學生自測,通過這些測試問卷,學生會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學習風格及學習觀念有個大致且全面地了解。這些自我測試問卷也暗含著一些潛在的正確地學習方法,通過認真地閱讀和測試,學生會逐漸了解英語學習的真諦。

培訓的第一天,筆者要求學生能夠作出自己的學習計劃,這個學習計劃包括整個學期的長期計劃以及每一次英語課的短期計劃,長期計劃要求寫在課本的第一頁,以便自己隨時可以自我督促,關于學生如何作出長期計劃,筆者讓學生了解了04年版的課程教學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作出相應的計劃。對于短期計劃,筆者讓學生每一堂課,每天的課外學習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有自己設定的具體的目標,例如,今天的這個單元的第一部分的交際功能,學習計劃就是掌握相關的句型,熟練在各種情形中使用這種句型,準確的完成交際對話。為了使學生養成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筆者要求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載這些學習計劃,教師隨時檢查。此外,筆者還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作出其它可行的計劃,例如,在英語的五項技能中,選擇自己最差的一項進行訓練。

另外,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求隨時監控自己的學習情況,自己所采用的學習方法,并將所觀察的進步與不足記載來下來,對于遇到的困難,學生要求自己尋找解決辦法,或是和同伴討論,這些過程都要求簡單記錄下來,隨著學生逐漸習慣去分析、思考、監測自己學習行為,以后可以只用大腦記錄即可,但是初期用筆記的形式記錄還是有必要的,這是對學習的自我監控元認知策略。

04年版的«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將自我評估作為大學英語教學一個重要的內容。在這次為時一個月的培訓中,筆者非常重視學生的自我評估,除了使用文秋芳(1996)書中的問卷作為自我測評學習情況外,筆者還組織了課內測評與課外測評,課內測評主要時通過教師課堂上的設計的各項任務來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起初,老師會引導性的給出評價,然后筆者讓學生進行互評和自評。這是自我評估的一部分。

計算機網路和多媒體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學生很方便的使用網絡上的各種信息和資源,這同時也為老師提供了較為便利的教學資源,教師通過瀏覽互聯網尋求有用的網站,然后介紹給學生,例如

聽力網站等等。一方面,學生可以利用課余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上提供的信息進行自我評估,互聯網的出現使得學生的課余學習更加豐富多彩,也給學生的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自評平臺。

2.3.3培訓結果

培訓進行到期末,在培訓期間,由于老師并沒有耽誤正常的教學,學生們都能夠比較積極的配合,培訓結束后,筆者再次進行了同等難度的水平測試以及元認知策略的問卷調查,元認知策略的問卷設計和培訓前的大同小異,順序有所不同。測試結果如表二表三所示:

由表二可以看出,雖然t檢驗值小于t(620.10)=1.658,這種差異還達不到顯著標準,但是,實驗班較之與對照班成績提高的幅度要大一些,并且實驗班的標準差較之于對照班要小一些,說明實驗班的多數同學以相對來說較穩定的步伐前進。表三的數字表明實驗班對比對照班在元認知策略使用上有了顯著進步,因為t檢驗值1.717大于t(620.10)=1.658,而且實驗班的標準差也小于對照班,這說明策略培訓對大多數同學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學生在元認知策略的自我監控、自我評估以及制定計劃方面綜合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表二:實驗班與對照班培訓后的水平測試對照表

班級人數平均分

(考試)標準差t檢驗值

實驗班3163.00009.60291.313

對照班3459.258113.2513

表三:實驗班與對照班培訓后的元認知策略使用情況對照表

班級人數平均分

(策略)標準差.t檢驗值

實驗班313.17.53971.717

對照班342.99.6772

由以上數字來看,元認知策略的培訓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有著明顯的幫助和積極的影響。

2.3.4學生反饋

學生的反饋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平時的自我監控日志以及培訓結束后筆者對他們的訪談。筆者將實驗班學生的自我監控日記收集起來,進行了仔細的閱讀,這些日記里記載這他們這一個半月來的學習過程及自我評估。同時,筆者對十位同學進行了訪談。通過閱讀和訪談,筆者了解到: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都做了較為詳細的計劃和安排,也提出了學習目標,例如,有個學生針對自己的弱項聽力作出了半年內很詳細的計劃,有的學生決定通過模仿磁帶和電影剪輯盡可能快的克服語音問題;學生也反映了自己對學習的監控和學習過程的分析,有的學生對每個單元的難易點進行了分析和整理,另外有學生在日記里分析了自己的優勢和弱勢,有的學生將自己好的學習方法以寫心得的形式列在日記本上,還有學生對老師提供的課外網絡資源表示了極大的興趣,準備今后都充分的利用好的資源進行自我學習和評估。通過對學生日記的閱讀和訪談,筆者了解到,大部分學生還是非常認真的對自己的學習進行思考和探索,這些記載對于英語老師也能夠幫助老師及時的了解學生。

三.結論

本次實驗的目的是通過元認知策略的培訓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實驗結果表明,學生在元認知策略的使用上有較大進步,由于培訓時間比較短,所以水平測試的成績雖然有所提高,但是沒有顯著差異。而通過對學生的訪談,筆者也了解到從高中階段過渡到大學階段的大多數學生,面對大學較多的空余時間無所適從,也不知如何去管理自己的學習,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概念。因此,許多學生對于在大學中如何學習感到困惑。所以,對大學新生是非常有必要的進行元認知知識的教育和培訓,讓他們從大學向工作崗位過渡的過程中逐步養成自我管理、自我監控、自我評估的自主學習模式。特別是英語學習,較之于其它學科,更加需要有大量的課外自學和實踐,包括走向工作崗位后的繼續學習。所以,元認知策略的能力的提高對英語學習的成敗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從而也幫助學生真正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