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山發展教育探析論文

時間:2022-02-21 04:07:00

導語:新唐山發展教育探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唐山發展教育探析論文

一、唐山的教育現狀與新唐山建設發展的需求相沖突

十六大以來,在“科教興市”戰略推動下,唐山的教育有了新跨越。在全省率先實現基本普及十五年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實現了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轉變等。但是,教育需要積累,盡管唐山的教育有了明顯進步,也難免出現時空的滯后和缺失。一是人才密度較低,人均受教育水平仍然不高。唐山市人才總量占全市總人口比例約5%,而國際公認的經濟騰飛所需要的標準是7%。二是高層次人才明顯不足、復合型人才嚴重缺乏。如各行業高級專家隊伍不僅總量較小,且結構分布不平衡。唐山至今沒有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高校中博士生導師數量少。目前唐山市博士學位有154人,博士后16人。三是素質教育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人才培養模式需要進一步改進。四是城鄉、區域、各級各類教育之間發展不均衡,教育投入不足。非戶籍常住人口子女受教育難,農村青少年學習熱情不高,新增城鎮人口和非農業勞動力整體素質低下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等等。總之,經濟日益增長的人力資本和能力需求同教育開發不全面之間存在著突出的矛盾,市民全面發展的教育需求同教育發展不全面之間也存在著突出的矛盾,人才支撐能力不足與結構性矛盾同時存在。

唐山的教育發展也面臨著重大機遇。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市委八屆四次會議提出繼續推進教育扶助工程,基本普及高中義務教育。唐山市教育發展將出現新的跨越。

二、優先發展教育的著力點

(一)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1把握唐山發展的歷史方位,自覺“跳出唐山”看待唐山的教育發展。堅持底層視角,關注不同利益群體的教育訴求,創新教育體制,力爭教育在各種對立關系中盡管艱難,但是有突破、有協調。

2要尊重教育發展的規律,正確認識教育的自我“揚棄”。教育是一個不斷向前的過程,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永遠都在更新與變革之中。當前教育正由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為主,轉向以滿足人自身的發展需要為主。要堅持育人為本,處理好轉變過程的各種矛盾關系(如教育的公益性與產業性矛盾)。要堅持“因材施教”、“不憤不啟”的教學方法和學思結合、知行合一的學習方式。

3發展教育必須樹立超前的文化視角。雖然,在迄今為止的人類文明發展史的絕大部分時間里,教育的發展相對滯后于經濟社會的發展。但現在情況出現了變化。瑪格麗特·米德在其文化適應理論中指出,與農業文明時期和工業文明時期不同,后工業信息文明時期的文化傳遞,出現了后一代向前一輩逆向傳遞的“文化反哺”。這時的教育,必須有很強烈的超前意識,要提前介入,努力培養適應信息化社會的人才,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4要注重內涵,提高人才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質量是生存之本,“人民滿意”是目標,也是標準。在培養學生的國際意識,引導學生正確吸收多元科學精神的同時,要重視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要注意“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不要太關注升學率、學習成績,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和責任能力。避免再次出現1993年中日夏令營中的遺憾。

5要積極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創新學習形式,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的數字化學習環境。

6走“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并重之路。終身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需求的多樣化。條條大路通羅馬,成才之路并非僅僅是那座“獨木橋”。非學歷教育直接面向市場,在強手如林的競爭中更能決定自己的命運。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規劃,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

1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國內外的實踐證明,資源型城市轉型與高等教育的發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二者相互依托、相互促進。

首先,建設高水平的教學科研并重型名牌大學。這也是德國總理施羅德認為的德國在老工業地區改革與轉型過程中可供中國借鑒的經驗之一。唐山高等教育院校可概括為“四本多專”,但是卻沒有一所國際知名、甚至是國內知名的院校。今后要結合唐山的主導產業鏈發展和城市建設需要,加大體制、教學、學科建設等方面的改革力度;走科技強校之路,提升知識創新能力,為富民強市作出更大貢獻;建立一主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辦學模式,即開放高等教育市場,實行社會化和多元化投入,形成政府辦學為主導,多種所有制辦學的新格局,形成人才競爭和教育資源的整合;加強與外國名校的聯合辦學,提升大學在國內外的地位,辦成與唐山城市功能和地位相匹配的知名大學。其次,要辦好大學城,加速優質教育資源的本地化,建成“高層次人才培養中心、創新人才聚集平臺和高新技術研發基地”。使名校的研究生院扎根唐山,將優質的教育資源用于唐山的人才培養和科技研發,為唐山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文化發展服務。

2大力辦好基礎教育。孩子是希望,關心每一個孩子的學習,一個都不落下,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一是教育過程中注重讓孩子快樂地學習。二是優化基礎教育資源配置,實現均衡發展。合理調控義務教育公立、私立學校差距,避免家長和學生過度擇校現象;統一教師配備標準,農村邊遠地區教師與城市教師收入待遇一致,確保教師的社會地位。三是妥善處理好非戶籍常住人口子女入學問題,切實落實教育公平,促進唐山整體人口素質的提高。四是關注特校教育,建立殘疾兒童升學率。

3辦好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在構建現代化國民教育體系和建設人力資源強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引進培養雙師型人才,利用傳統和現代手段,“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面向市場、社會、企業、農村發展職業教育。

4要辦好成人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信息化社會,學習是謀生的手段、途徑,更是一種興趣。終身教育、學習型社會是大勢所趨。唐山許多青年只能通過成人教育和自學考試的途徑接受高等教育,大多數企業經營者(包括個體、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進行業務往來時,難免要碰到一些困難。因此,對他們進行專門培訓、實施繼續教育勢在必行。加大成人教育的力度,不僅規模要擴大,更要提高層次,加大本科和研究生層次的教育(在職教育);構建成人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等相互溝通的立交式的、豐富多彩的成人“多元結構”教育模式,為構建學習型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5要切實抓好干部培訓工作。各級領導干部是唐山事業發展的中流砥柱,他們的知識水平和領導水平如何直接關系到新唐山建設的成敗,關系到教育立市的成敗。因此,要以各種班次、各種形式切實抓好干部培訓工作。

三、大力優先發展教育的意義

(一)教育是知識創新的源頭、全球競爭的關鍵、民族振興的基石,優先發展教育是共識

新世紀,知識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各國紛紛把發展教育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舉措。能否培養和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關系到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關系到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關系到黨、國家、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教育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我們必須增強使命感、緊迫感和責任感,切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2007年8月31日在全國優秀教師座談會上亦指出教育“三個優先”,即“要以更大的決心,更多的財力支持教育事業,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要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要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

(二)教育是新唐山建設的基礎

要實現新唐山的目標“文化名城、經濟強城、濱海新城、宜居靚城”以及“人民群眾的幸福之都”,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

1從四城之首的“文化名城”建設看,教育是源頭。首先,教育的文化傳承功能。教育是前輩向后輩傳授文化和技能,后輩接受和繼承前人創造并積淀下來的文化和技能。其次,教育具有文化批判和文化選擇的功能。文化名城建設要充分利用教育的文化批判和選擇功能,將優秀先進文化繼承下來,傳播開去。第三,文化交流功能。文化發展既需要充分發揚本地文化的優勢,又需要廣納眾川。這就不能忽視教育擔負的交流角色。第四,文化創新功能。這一功能集中體現在高等教育中。一個學者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學科就是一個陣地,一個高校就是一個文化源泉。唐山如果不去樹立這樣的旗幟,不去建設這樣的陣地,不去發掘這樣的源泉,新唐山建設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2從優先發展教育的理論基礎看,教育能夠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公平,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而唐山這個靠資源迅速發展起來的資源型城市,是2008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要使幸福感不斷延續,就必須在城市轉型的路上,大力優先發展教育。

摘要:唐山的教育發展面臨著重大機遇。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市委八屆四次會議提出繼續推進教育扶助工程,基本普及高中義務教育。唐山市教育發展將出現新的跨越。針對唐山的教育現狀與唐山未來發展的沖突,提出優先發展教育的著力點,最后對優先發展教育的意義進行論述。

關鍵詞:新唐山;優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