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新課程應對策略分析論文
時間:2022-04-05 10:21:00
導語:基礎教育新課程應對策略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基礎教育進行新課程改革已有了好長一段時間,表面上轟轟烈烈,如火如荼,但實際上我國目前的基礎教育還是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局面,素質教育和減負教育并沒有真正實施起來。葉瀾教授曾說:“這實際上反映的是社會形態。我們都知道要落實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是決定命運的關鍵。我認為這種狀態如果不走出來,生態惡化還要繼續。”因此,教育改革需要的是自下而上的改革,這樣,才能真正讓改變中國的教育。
教育改革出現素質教育和減負教育并沒有真正實施這樣的局面,根源在什么地方?我想,根源在于這場教育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廣大教師都熱衷于應試教育并樂此不疲;同時,因為應試教育能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一些學校和教師并成了名校和名師,并為此在教育上大發應試教育的橫財。這樣的“良性”循環,是沒有人顧及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沒有人愿意再素質教育上做費力不討好的事情。葉瀾教授說:“這實際上反映的是社會形態。我們都知道要落實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是決定命運的關鍵。我認為這種狀態如果不走出來,生態惡化還要繼續。”因此,教育改革需要的是自下而上的改革,這樣,才能真正讓改變中國的教育。公務員之家
廣大教師“被改革”,這是問題的根源。新課程改革并不是廣大教師想做的事情,這僅僅是專家學者、教育主管部門的愿望。即使是政府倡導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要想推行改革措施,就必須得進行廣泛的宣傳,讓這樣的改革思想深入教師群體、深入教師的骨髓,讓教師認識到當前的教育就是需要這樣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方法。縱觀歷史,每一次政治上的改革,事先都要廣泛的掀起一場思想革新啟蒙運動,讓這樣的思想和思潮讓人民大眾接受并深入人心,否則,沒有思想啟蒙運動的改革注定必將以失敗而告終。例如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我國的五四新文化運動,都為后來的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基礎。本次新課程改革,僅僅是教育主導部門強行推行的一種思想,并沒有像五四新文化運動那樣開辟出專門的陣地來宣傳新課程改革,并沒有多少關于新課程改革的相關的權威的書籍和文獻,導致新課程僅僅僅以一種觀念的形式出現,并沒有深入人心。
葉瀾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提到自己在和基礎教育一線教師和校長接觸的時候,發現很多教育工作者有“被改革”的感覺,包括基層教育研究者;一說到改革,他們做肯定回答,然后就是你給我辦法、給我一個模式,卻不動腦筋去想想這是為什么。這就是典型的被改革行為和現象。教育改革一旦走入被改革的局面,就注定的改革將以失敗而告終,或者流產。
葉瀾還說:“當主體變成被動體,改革怎么改,都沒有辦法。這種狀況形成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的改革者和領導長期以來重心太高,缺乏多元主體和多層次改革同步推進滾動向前的思維。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最基層的教育工作者缺乏內在的積極性。”因此,目前教育改革就是要著力于改革這種教師被改革的被動狀態,讓教師從被改革走向主動改革。只有這樣,才能讓新課程理念被廣大教師接受并真正在具體教學中實踐起來,否則,就只能走入改革的形式主義。
新課程改革走入目前的尷尬境地,并不僅僅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問題,根源還在于政府沒有給教育營造一個適合新課程改革和教學的氛圍和條件。正是這些條件和氛圍制約了廣大教育工作的教改熱情。我們知道,要想真正實行素質教育,就必須改革現行的考試制度,現行教育制度以分數論成敗,必然導致應試教育的可能性與現實性。但這并不意味著就不考試,而是采取與素質教育相符合的考試試題、考試指導思想和考試制度。因此,改革考試命題方式,命制符合素質教育的試題來考察學生的各種能力,我想,這是目前教育改革應該要做的一件事情,而不是新教材老教法、新理念配套陳舊的考試試題
其次,新課程改革之初并沒有給廣大教師做好相應的物質保障,即教師的工資待遇很低,尤其是鄉鎮中學和農村中小學。我國70%以上的人口都在農村,為此鄉鎮中學和農村中小學承載了中國基礎教育的絕大多數。抓好鄉鎮中學和農村中小學的教育、落實好鄉鎮中學和農村中小學的各項政策和基礎設施建設,中國的基礎教育問題就解決了。在全國實行城鄉統籌發展的大環境下,如果教育資源配置的重心還不加強在鄉鎮中學和農村中小學建設上,中國的基礎教育將不可能得到改觀。錢學森逝世前推出的教育命題,其實就是基礎教育的問題,解決好了基礎教育的均衡問題,也就解決好了錢學森提出的問題。現在,全國正在全面落實教師績效工資的問題,很多地區基本上都落實了這個政策,一旦這個問題得到圓滿解決,鄉鎮中學和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待遇與以前相比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政府解決好教師的“安居”工程,廣大教師才能真正安心教書育人,才能安心專研教材、研究學生,創造性的完成課堂教學,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處心積慮的、想方設法的在學生和家長身上找錢,辦各種補習班、甚至把在課堂上該講的都沒有講完,留到輔導課上完成。因此,教室績效工資的實施,是基礎教育改革的前奏,是政府在基礎教育上邁出的最關鍵性一步。
再次,充分放權給校長和教師。葉瀾說:“我認為重心的下降,將是管理重心的下降,真正把教育改革的主動權還給校長和老師,是下一階段基礎教育實現內涵發展的最重要保障。”現行教育的一個重要弊端就是政府以行政命令管得過死、管得過多,把一個個象牙塔似的學校全部衙門化,儼然辦成了政府的一個行政機構,而校長則對上級唯令是從,不分青紅皂白、不管教育規律、不顧教師的感受。如果教育部改變這樣的狀態,教育改革想讓學校真正的自由發展,幾乎是不可能的。畢竟,一線教育,能夠像洋思中學和杜郎口中學那樣,敢于創建自己的教育模式的學校和校長并不多見,能夠走出特色道路的更是鳳毛麟角。
筆者認為,基礎教育要走出被改革的尷尬處境,就必須處理好思想宣傳、營造改革的氛圍和環境、進一步放權、做好物質保證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否則,基礎教育被改革時代將永遠也不會終結!
- 上一篇:眾志成城抗旱救災思想匯報
- 下一篇:烈士陵園改擴建揭碑暨清明節祭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