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能力培養論文
時間:2022-06-02 10:09:00
導語:閱讀教學能力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樂于創新;多角度閱讀,培養學生能夠創新;鼓勵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于創新;肯定問題答案的多元化,激勵學生勇于創新等進行講述,包括了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創設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掌握學法,學會自主學習、提出反面多項假設、反面論證假設、正面論證假設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一個突出的課題,而閱讀教學中的創新能力培養是語文課的重中之重。筆者從自主學習、多角度閱讀、鼓勵質疑問難和肯定問題答案多元化等四方面的創新能力培養,讓學生樂于創新、能夠創新、敢于創新和勇于創新。
【關鍵詞】創新能力;閱讀教學;自主學習;多角度閱讀
現代教育教學活動,應以培養人的創造力為根本任務。閱讀教學內容中含有大量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的因素。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體做法表現在以下四方面。
一、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樂于創新
在“21世紀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研討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談到:“教育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自主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興趣。”因此,閱讀教學首先應誘導學生主動學習,發揮其主體作用,才能鍛煉學生直覺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1)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首先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改善自己的教學水平,以淵博的知識征服學生,以生動的語言吸引學生,以豪邁的激情感染學生。從而使學生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引發出濃厚的學習興趣。
(2)創設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老師要主動關心學生的思想和生活,急學生之所急,想學生之所想。如在我接任每一個班級之初,首先要向學生說的話是“你最需要我幫助的是什么?”“只要你愿意我都會盡最大的努力及時出現在你的面前”……
(3)讓學生掌握學法,學會自主學習。如進行課前預習的指導,教會學生如何查閱相關資料;課堂老師指導學生學會閱讀、理解、分析文章。課后指導學生學會拓展延伸,拓寬知識面。每一節課結束后,我都要問學生:“在這堂課里,你是怎樣學懂課文的?反思一下,哪種方法比較好?”
二、多角度閱讀,培養學生能夠創新。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和理解往往有差異,老師應引導學生積極求異,從不用角度提出許多創造性的設想和推測,培養思維的多向性。如在教《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這篇課文時,我從以下四方面來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
(1)提出反面多項假設。我曾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杜十娘不死,你如何為她另設結局?學生的思想非常活躍,有的說,她回到最熟悉的地方,遇可心人再嫁;有的說,她創立自己的企業;有的說,她隱瞞出身,再世為人;有的說,她和李甲重歸于好……
(2)反面論證假設。接著讓學生說出你這樣為她另設結局的理由是什么,是否符合杜十娘的性格特征。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后,他們發現為杜十娘另設的結局都不能體現杜十娘的性格特征,也不符合情節的發展,不是杜十娘所想要的結局。
(3)正面論證假設。那杜十娘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層層分析知道,杜十娘要求的不是短暫的歡愛,甚至也不是婚姻。她自己說,是一份“生死無憾”的真情。這份真情是一種不為金錢和利害所左右的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欣賞和相互吸引,是人間至真至純至美的情感。
(4)推翻假設,得出結論。杜十娘一定要死,死是杜十娘對愛情執著的最好詮釋。杜十娘只有死才能達到文學悲劇美的效果。
三、鼓勵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于創新。
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思維能力普遍存在于人類,尤其是對什么都感到好奇的學生,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在學中思,在思中疑,鼓勵他們敢于超出書本,敢于超越教師,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發現問題,使學生在掌握書本知識的基礎上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1)鼓勵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才的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而善于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是創新的前提。如在教《藥》一課時我就出示課題,鼓勵學生質疑,學生對題目備感好奇,一個個問題油然而生“藥是什么?”“治什么病?”“是包好的良藥嗎?”“為什么?”……這些問題我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預習課文,學生帶著疑問預習課文,求知欲望和學習動機得到充分的調動和激發,其創造思維得到充分延伸和發散。通過在學生的初次自我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老師進一步點撥學生質疑辯難,向更深一層次提出和解決問題。如《藥》一課的主題可用三個問題來概括:①“藥。”說明什么?老栓夫婦用辛勤掙來的錢去買人血饅頭,認為它是治病良藥。②“藥?”說明什么?小栓吃藥后死了,這藥成了大問號。說明人民群眾愚昧麻木。③“藥!”說明什么?魯迅把華夏兩家悲劇寫成《藥》,起到喚醒民眾的作用,是良藥。
(2)培養學生批判思維能力。批判思維是閱讀教學中創新活動的最重要的品質,閱讀的評判活動就是一種批判性的創新活動。在教《石鐘山記》一文中,有學生就對蘇軾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駁意見。根據教材提供的注釋和所附錄的俞樾《春在堂筆記》,經過想像推測,這位學生認為:因為石鐘山形如“倒扣的鐘”,內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邊那座山巖壁厚就發出“函胡”之聲,北邊那座山巖壁薄就發出“清越”之聲,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說法未必錯,只是說得不夠全面罷了。學生跳出書本外,不在窠臼中,產生了許多有創見的觀點。教師要給予呵護,不要用“冷風”將其吹滅。
(3)教師還要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如根據課題發問,從文中的重點詞、句、段發問,從文章的重點、難點處發問,從文章寫作特點方面發問等。
四、肯定問題答案的多元化,激勵學生勇于創新。
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問題提出不同的觀點,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深層次要求。要做到一題多解,追求多樣性,就要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1)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經常的引導和訓練,學生才能從多方面去思考、探索,才能達到創新思維的新穎性和創新性的統一,才能有效的發散思維。如在教《項鏈》這一課時,大多數學生都是圍饒主人公瑪蒂爾德被小資產階級虛榮心和追求享受思想所腐蝕而導致青春喪失的悲劇形象來談體會,課文在人物描寫和情節安排中多處流露出作者的這種態度,特別是對“七個夢想”和“四個陶醉”的描寫,瑪蒂爾德的虛榮心和追求享受思想淋漓盡致地流露出來。為了幫助學生突破這一思維定勢,教師設疑啟智:“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貧困者,你有擺脫貧窮過上富人想過的生活的夢想嗎?”“假如一個人欠你一大筆錢,他沒有自盡,也沒有逃走躲債,而是勇敢地面對現實,用自己的雙手,十年的含辛茹苦償還債務,你還指責她說,‘活該’,這都是因為虛榮心?”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學生悟出了“瑪蒂爾德是一個由虛榮心導致錯位,最終通過誠實勞動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個變得很美好很可愛的女性形象,作者對她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的主題,這就突破了對這篇舊有的看法而有了新的拓展。由于教師的激發誘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求異思維。
(2)在練習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注意設置材料新穎、時代感強的題目,題目設置不拘泥于教材,著眼于知識的運用,在練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如設置如何閱讀解答現代文這一內容時,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讓學生對這篇選文進行文學鑒賞,然后對這篇選文進行鑒賞式的評價,并以書面的形式寫出來,字數一般在500字以上。這讓學生閱讀、解題、鑒賞和寫作能力有機的融合起來,有意無意的增加學生的積累量,拓寬了學生知識面和增強了學生的讀和寫的能力并能感受到文學美的熏陶。設置這樣的練習題,具有開放性、多元性、靈活性,文學美育性,能夠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素質。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培養創造型的人才是時代的強烈呼喚。在閱讀教學中,只要教師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多向閱讀思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發學生勇于創新,就會引發學生創新的潛質,激發靈感,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會不斷提高,教學中就會不斷迸發出創造的火花。
- 上一篇:語文教學創造性思維教育論文
- 下一篇:大學物理教學制度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