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論文

時間:2022-06-18 09:42:00

導語:個性化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個性化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論文

論文摘要:高校第二課堂活動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個性化教育的重要途徑,在第二課堂活動中實施個性化教育,有利于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論文關鍵詞:第二課堂活動個性化教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學會生存》一書指出:“教育即解放”,教育的任務是“培養一個人的個性并為他們進入現實世界開辟道路”。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如果自立、創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術引進,就永遠難以擺脫技術落后的局面。一個沒有創新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根本途徑就是要抓緊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培養學生豐富的個性。尤其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高等學校,實施個性化教育刻不容緩。

1個性化教育的理論及內涵

教育學中的個性可以理解為人性在個體上的具體反映或表現。它既可以反映人性的共性,也可以反映其差異性。個性是指個體(學生)在生理素質和心理特征的基礎上,通過社會和教育的影響及主體社會實踐活動,在身心、才智、德行、技能方面形成的比較穩固而持久的獨特特征的總和。

個性化教育就是培養和發展學生良好個性的教育。個性化教育就是要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下,更多地培養學生不同的個性心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自由和存在的個體差異性的一種創新教育模式。個性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健康、和諧的發展。

個性化教育主張教育要承認個性,正視個性差異,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獨特性、自主性和創造性,重視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志趣、才能、資質、特長和愛好等不同的個性特點,加以引導,施以有區別的教育,促使個體和諧完美的發展。

2高校實施個性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個性化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的要求

我國的高等教育為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一大批人才,但無法否認的事實是,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的高等教育仍然存有應試教育的深刻烙印。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高等教育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要想趕超西方發達國家,就要求我們的高等教育進行改革,重視個性化教育,培養更加優秀的人才。

2.2個性化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

所謂素質教育,是指利用遺傳與環境的積極影響,調動學生認識與實踐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生理與心理、智力與非智力、認知與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諧的發展,促進人類文化向學生心理品質的內化。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這與個性化教育培養學生充分自由和諧的個性的目的是一致的。施教,重視學生個性發展。素質教育重視因材。

2.3個性化教育是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的前提

創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觀點的思維能力和進行發明創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氣和智慧。而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理念,其實質是遵循人的創新活動規律及創新素質培養規律,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創新是以個性為基礎和表現形式的。社會學家高夫在研究人的個性與創造性之間的關系時發現,個性化品質與個人的創造力成正比相關的關系。可見創新精神與個性化教育具有緊密的聯系。只有加強個性化教育,發展個性,才能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合格人才,才能進一步推進我國的科技創新。

2.4個性化教育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在傳統應試教育模式下,僵化或固定的教學內容和唯分數論的學生價值評價體系,往往不能正確處理個性與共性的關系,束縛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能力發展,久而久之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沉迷網絡甚至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個性化教育尊重學生,承認學生的個性,并強調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3大學生第二課堂活動

我校歷來十分重視第二課堂活動,在校團委的領導下,各個二級學院團委組織開展了系列第二課堂活動,豐富了同學們的業余文化生活,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個性化成長。

3.1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學校采取多種渠道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組織五四大合唱、“一二·九”演講比賽等活動,激發同學們的愛國熱情;校團委組織的團委書記論壇,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結合國家大事,學校主題教育提綱開展的班級團日活動;土木工程與城市建設學院組織的“創業與成才”沙龍訪談節目等,這些活動的開展,充分發揮了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3.2科技文化類活動

從學校層面看,有“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文化作品大賽、數學建模大賽、科技文化節、辯論賽等科技文化活動。二級學院也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點,組織開展了系列科技文化類活動。如機械與材料工程學院組織的鉗工大賽、文化傳播學院組織的T恤設計大賽、土木工程與城市建設學院組織的測量技能大賽、裝飾設計大賽等,對營造良好學風和科技文化氛圍起到了積極作用。

3.3文體活動

在文藝方面,學校組織校園歌手大賽、舞蹈大賽、街舞大賽、相聲小品大賽等,元旦晚會、迎新晚會培養和造就了一批文藝骨干;在體育方面,學校每年組織的趣味性很強的群眾性體育文化月活動,“校園杯”足球、籃球賽,拔河比賽,沙灘足球賽、羽毛球賽等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增強了同學們的體質,也培養了團隊合作意識。

3.4社會實踐活動

每年暑假,學校都會組織大學生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社會實踐逐漸成為大學生參與社會服務,主動了解社會的有效形式。在日常工作中,還組織大學生服務社區,服務街道,廣大同學積極參與,社會服務效果良好。

4第二課堂活動與個性化教育

高等學校實施個性化教育,除了要對原有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新外,還應該充分利用第二課堂活動這個平臺。大學第二課堂活動具有主動性、靈活性、實踐性、社會性、開放性等特點,是實施個性化教育的良好途徑。

4.1第二課堂活動能促進大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

實現個性化教育的關鍵,在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因為,只有學生自己才最了解自己,選擇由學生自己作出才可能真正實現個性化教育。第二課堂活動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來進行組織,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第二課堂活動的組織實施往往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由主要學生干部或社團負責人來具體執行。由學生選題、由學生組織、讓學生參與,大學生在參與、組織、實施第二課堂活動過程中,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4.2第二課堂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科技文化活動是高校第二課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科技文化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大學生參與科技文化活動,使所學的知識用于指導具體的科技文化實踐活動,使同學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成就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明確了學習的目的和方向,有助于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和風氣,激發同學們的求知欲望和創新意識。同時,通過參與科技文化活動,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能通過具體的實踐得到充分的體現,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4.3第二課堂活動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集體意識和溝通能力

當代的大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集體意識相對淡薄,溝通能力相對欠缺。而第二課堂活動以小組的形式組織,需要小組成員之問相互緊密配合,協同作戰。單干的形式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通過集體活動,使大學生的集體意識得到增強,溝通組織能力得到鍛煉,為將來更好地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4第二課堂活動有利于培養高素質人才

現代社會的發展不僅僅要求大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更要求大學生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較強的溝通組織能力、堅強的心理素質。傳統的課堂教學在培養學生這些素質方面存在著不足,需要第二課堂活動使學生得到充分的培養和鍛煉。學生組織第二課堂活動,參與實施第二課堂活動,無形中提高了自身的素質,增長了才干。

總之,個性化教育有利于培養高素質人才,符合高校教育及社會發展要求,通過第二課堂活動這個有效載體,能將個性化教育落到實處。高校應該轉變觀念,重視第二課堂活動在個性化教育中的作用,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