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改革重視音樂教育論文

時間:2022-06-21 03:33:00

導語:教學改革重視音樂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改革重視音樂教育論文

摘要: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具有創造性的人才。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音樂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提高審美的能力。故重視音樂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是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培養高質量、高水平、復合型、寬口徑的跨世紀合格建設人才的切實有效措施。

關鍵詞:思維能力審美教育音樂功能

一、音樂教育的特殊意義

(一)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音樂教育是通過培養對音響的審美因素對音響的審美因素的反應來進行的感覺教育”。大量地、廣泛地感知音樂作品,在音樂教育中,通過演唱、演奏、欣賞等形式,增進學生對音樂美的認識、理解、鑒賞、創造的能力。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內容,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對音樂的感知力,從而在主觀情感上得到審美體驗,使情感得以升華、心靈得到凈化。如此獲得的音樂教育要比任何說教來得自然與真實。在審美教育的同時又融入了思想品德教育。貝多芬曾說:“音樂應當使人的精神爆發出火花”。瓦格納也言之:“音樂用理想的紐帶把人類結合在一起”

(二)音樂教育的教學目的是培養真、善、美的現代人

音樂教育所制定的目標不是把學生們都培養成音樂家,而是面向全體學生,通過音樂教育特有的形式、手段,培養出高尚完美即追求真、善美的現代人,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達到的。我國現階段音樂教學目標明確規定為:“音樂教育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良好態度,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豐富情感體驗,使學生具有感受、表現、欣賞音樂的能力;擴大文化視野,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三)音樂的功能是音樂教育的前提

音樂的功能主要感慨為三個層面:物理、生理、心理。音樂作為一種聲音,是自然的物理現象;人在有意或無意中生理上都會受音樂的影響音樂對人的心理所產生的作用是雙重性的,使音樂教育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平衡和諧發展。音樂教育是其他學科教育不可替代的,這是音樂自身的美所決定的。“音樂美是一種獨特的只為音樂所特有的美。這是一種不依附、不需要外來內容的美它存在于樂音,以及樂音的藝術組合中。優美悅耳的音響之間的巧妙關系,它們之間的協調和對抗、追逐和遇合、飛躍和消逝——這些東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直觀的心靈面前,并且是我們感到美的愉快”。

二、音樂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教育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具有創造性才能的人他既要有高度的抽象思維能力又要有高度的形象思維能力,而這兩種能力正是人的左、右腦所分別具有的優勢功能。在過去的教育中,由于受形象思維是低級的思維活動,抽象思維是高級的思維活動的片面觀點的影響,人們對形象思維的研究不夠客觀,認為形象思維活動只局限在幼兒階段,從小學階段就忽略了形象思維的訓練。其實音樂課程主要是開發右腦功能的學科,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藝術,又具有不確定性的特著重要的作用。音樂是培養聽力的重要手段,有較強的聽覺能力對提高直覺能力有很大幫助,可以促進形象思維的發展。長期不懈的訓練就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因此我們通過在音樂教學中的形象思維訓練,可大大提高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

三、如何運用音樂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當今,全世界都在改革音樂教學。21世紀的人才觀,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學校音樂教學的審美教育是我國教育教改的要求,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為此,我們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音樂課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是由它的學科特點所決定的”。音樂教育在審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獨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學科所不能比擬的。為了使美育落實到實處,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樹立以育人為目的,加強審美教育,才能保證美育的效果。那么如何在音樂教育中突出審美教育呢?筆認為可以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著手:

(一)加強音樂欣賞

音樂欣賞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最直接的程,音樂的審美要從學會欣賞、評價一首作品始,了解歌(樂)曲所體現的審美特征。在教的歌(樂)曲教材中,既要有古今中外名家名,又要有中西方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代表作。類之齊全、內容之豐富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極好教材。同時利用教材的刻意安排,充分發欣賞課的作用。這樣,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挖掘美育素材,要對蘊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以概括和提煉,增強審美教育的效果。如:對音樂的速度,可以讓學生參與律動一起去感受樂線條的起伏,對于節奏的訓練方法上可讓學使用打擊樂,去感受和領悟,培養內心的節奏等。通過系統的訓練既可開闊學生的審美領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增強學生對美認識和分辨,加深對音樂美的理解。

(二)重視美感訓練

音樂課屬于美育范疇。我們既要使學生具有的意識、美的觀念,又必須具備美的方法和技術,也就是說既要注重對美的感受力、判斷力、美的知識和能力的訓練一個有藝術修養的學生,必須具有全面的綜合素質和較強的文化底蘊,這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故從一定意義上說,音樂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音樂教學的整個過程,教師都必須貫穿對美感的訓練。具體地說,就是要培養學生的音樂記憶、音樂想象、音樂認知能力等。學生充分理解感受多種美的類別和特征,引導他們將各自對美的感受和理解,貫穿到練習之中進行應用獲得藝術表現的愉悅和快感。

(三)營造審美氛圍

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增強育的效益,還應當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營造藝術氛圍。如:組織一些在聲樂、鋼琴、器樂等表演上有特長的學生上臺進行表演,給大家提供觀摩學習的平臺,從而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及與人合作的精神。教師也可選些CD、VCD音響資料給學生播放,其目的是開闊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對音樂的評價能力。同時,還可在音樂教室開辟音樂教學園地、張貼中外著名音樂家的肖像等等。久而久之學生長期處于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對鞏固和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審美能力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四)審美教育最終得以落實的關鍵在于教師

教師的自身素質、知識結構、藝術修養以及專業視野等等,都是貫穿審美教育的先決條件。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要求教師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能以主人翁的姿態,認真鉆研教材、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案、組織教學觀摩等。

四、音樂教育在當今的素質教育中起著奠基作用,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不容忽略的重要內容,它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質的形成,有著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視音樂教育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是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培養高質量、高水平的跨世紀復合型人才的切實有效措旌。

(一)音樂教育與思想道德素質

《樂記》云:“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荀子認為音樂可以“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優美高尚的音樂,蘊含著潛移默化的高尚情操,聲情并茂的音樂藝術是塑造學生靈魂的有力手,對學生的精神起著激勵、凈化、升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