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學監控系統論文

時間:2022-07-29 05:43:00

導語:高校教學監控系統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教學監控系統論文

論文關鍵詞: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分析

論文摘要:教學質量是民辦高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但由于歷史原因,目前我國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總體偏低,因此必須狠抓教學質量,以完成歷史斌予我國民辦高校推進大眾化進程的任務。教學質量監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本文從教學質量監控的環境、組成、教學質量評價、運行機制四個方面對其進行了系統的分析。

民辦高等學校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產物。僅短短十余年的發展,在數量上已有73所(截至2001年7月)民辦高校可以頒發國家承認的學歷文憑,其中本科院校2所;在規模上,已有學生超萬、資產超億、花園式校園的民辦高校;在功能上,已對解決窮國辦大教育、滿足社會需求、促進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民辦高校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民辦高校由于辦學歷史短、資金不足、水平較低等先天不足,目前與公辦高校相比在整體上仍有較大差距。然而,發展民辦高等教育既是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更是我國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重要途徑。因此,狠抓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既是民辦高校生存與發展的需要,更是我國民辦高等教育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基石。質量監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本文從教學質量監控的環境、組成、評價、運行機制四個方面對其進行系統的分析。

一、教學質量監控系統的環境

1教學質量監控系統的內涵

教學質量是教學效果的體現,是教育價值的一種表現形式。由于教學過程不同于一般的物質生產過程,其“教育產品”也就不同于物質產品。“教育產品”是有意識、有思想、有主觀能動性和有自我改造能力的人。所以教學質量的概念要比“產品質量”和“工作質量”的含義復雜、廣泛得多。

傳統的教學質量管理是采取標準化輸人控制,即對主講教師授課資格進行審定控制,如果其資格符合講授某門課程的要求,就將該門課程的教學全權賦予該教師。后逐步發展到輸人輸出控制,即除了對教師資格控制外,再把學生的課程測試結果作為教學質量的輸出加以控制。現在已發展到對教學全過程進行控制,力圖使課程教學“黑箱”逐步變為“灰箱”或“白箱”。使教學質量管理從傳統方式轉變為現代方式,從封閉轉變為開放,從單一受控對象轉變為多受控對象,從單門課程控制轉變為多層次綜合控制。由此看出:教學質量始終伴隨著教學過程,只要是教學就有教學質量問題,因此對教學質量的監控也就伴隨始終。其目標都是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2.教學質量監控系統的環境

(1)外部環境。學校的教學質量是在開放的環境中形成,是社會、家庭、學校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這過程中,許多外部環境因素必然介人進來,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教學質量。主要因素有:國家和政府的有關政策與法規、社會對知識價值的態度政策、社會對學校辦學水平的認同程度、用人單位對人才需求的變化、科學技術進步速度、學生家庭所住地區的經濟和文化狀況等。

(2)內部環境。教學質量監控是學校管理系統的子系統,學校的各項工作或多或少,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教學質量監控。影響教學質量監控的內部環境包括教學基本條件、校風和學風、學術氛圍、管理水平、后勤服務保障能力、校園自然環境等因素。

二、教學質量監控系統組成

教學質量監控就是有目的的對教學質量系統進行評價、監督和施加作用,使教學質量達到預期目的。教學質量監控系統主要由教學質量和監控兩部分組成,其中教學質量由教師教學質量、學生學習質量以及由教與學質量進而形成的課程質量、學科專業質量、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等組成;監控部分則由評價、糾偏與激勵等組成。教學質量監控系統組成及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可用圖1表示。

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共有明顯的過程性、層次性和反饋控制性。過程性主要表現為教學質量是伴隨教學過程所產生的結果。從教學任務輸人到整體教學質量輸出,需經歷教師教與學的基本教學過程和教學質量反映過程;再經歷課程質量、學科專業質量、最后到學校整體教學質量過程,所以教學質量監控系統是一個過程系統。層次性主要表現為從教師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質量的墓礎層次逐級向課程質量、學科專業質量、李校整體教學質魔集成或并合。

反饋控制性則表現為對每一過程階段和每一級教學質量適時進行信息采集、評價、糾偏與反饋控制,使教學質量狀態盡量符合既定目標。實際上,監控機制與教學質量過程系統處于并行狀態,并且與其組成完整的閉環反饋控制。在反饋控制中,評價是基礎性的重要工作。對各過程階段和每一級教學質量的決策與控制,都要以相應的評價結果作為主要依據。

三、教學質量評價

1.教學質量評價的作用和主要內容

教學質量是教與學相互聯系、共同作用的結果,是一個難以精確定量的綜合性指標。為了判斷和衡量教學質童,并加以調整與控制,評價作為不可缺少的方法手段,在教學質量監控系統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謂評價是指評價主體根據一定評價目的和標準對評價客體的價值進行認識評定。內容包括評價主體與客體、評價指標及標準、評價理論和方法等。

2.評價主體與客體

評價主體與客體也就是評價者與評價對象,是評價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在一個評價系統中,評價主體與客體的確定主要依據于評價目的,評價目的確立了,評價主體與客體也就隨之而定。

3.評價指標、標準、權重

評價指標是評價目的的具體化。在評價中,確定評價指標應盡量使所選指標能較全面地反映評價客體的價值和特性,同時應盡量滿足評價主體對客體的評價目的,應盡量減少評價指標的數量。指標的范圍越寬,指標數量越多,則評價客體的差異辨識越容易,這有利于判斷和評價;但確定指標的權重的困難也越大,從而歪曲評價客體本質特性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在指標確定中應注意科學性、系統性、合理性和實用性。

標準是衡量指標和評價客體優劣的尺度。對標準的要求具有明確性和可計量性,前者是指標準的概念明確、具體、單一,以便對客體評價作出全面衡量;后者是指所定標準能作到可定量和計算,盡量能用數據表達,使分析的結論有定量的依據。其次,對評價標準的確定還要考慮其先進性,就教學質量來說,有的指標可選用國家標準,有的指標可選用部門、行業或地方標準,也可結合本校實際確定校級標準,當然有些指標也可參考國際標準。

權重是指標在實現評價目的和體現評價客體實質特性中的重要程度。確定權重應注重反復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使權重分配盡量達到合理,一般應遵循由粗到細的賦值原則。確定權重的方法一般可用AHP法和專家調查法。

4教學質量評價方法

近幾年,國家教育部已對公辦高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和優秀評價制定出了一套評價方法和程序,并付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該套方法和程序對民辦高校雖然具有同樣的使用價值,但教學質量與整個教學工作相比,涵蓋的范圍和評價對象有所區別,其評價目的和要求也不盡相同。所以教學質量評價就不宜套用本科教學工作評價的方法。筆者認為教學質量評價應綜合使用“聽眾調查法”、“模糊評判法”和“滿意度法”(簡稱AFPS法)。

(l)聽眾調查法。該方法的特點是由評價主體(服務對象)如學生、專家、教學管理人員等直接對評價客體如教師、學生等提出評價。在實際工作中該方法常稱為問卷調查。是教學質量評價目前使用最廣泛、工作量最大的一項基礎性評價。該方法可根據凋查表中指標設置及其指標的事先確定,得出評價客體的分值或等級,評價客體所得分值或等級既可作為這一層次的評價結論,又可以為下一高層次評價提供依據。

(2)模糊評價法。是指利用模糊集理論對系統的各項指標實現程度進行綜合,然后根據給定的標準得出綜合性的評價意見。川從理論上講,模糊評價可對所有教學質量進行評價,但當評價指標較多,而且不宜將這些指標分割成有機子系統時,就會發生權重分配不準而使評價結論信度降低。所以,該方法在教師授課質量評價和學生學習質量評價中較為適用,但對學科專業教學質量評價時,其適用性明顯下降。從課程質量到學科專業乃至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評價,建議使用可能—滿意度法。

(3)可能—滿意度法。可能—滿意度法實質上是一種多目標決策方法。該方法處理問題的優點在于能將事物的某些屬性分成單因素考慮,使問題分析簡化。當分別研究了事物的可能性和滿意性后,再將其綜合起來統一考慮,這就是事物的某種屬性的可能一滿意度。

綜上所述,綜合利用聽眾調查法、模糊評價和可能—滿意度法可以較好地解決民辦高校整體教學質量這一關系復雜的系統評價問題。并且當所有評價指標、標準、權重、方法程序,以及專家組意見都達到一致的條件下,利用該方法所得到的評價結果可使學校間具有可比性。

四、教學質量監控系統運行機制設計

一所高校真正實行教學質量監控絕非易事,這項工作涉及學校內部的方方面面,需要采集處理大量的數據,同時需要得到師生的理解與支持,調動廣大師生教與學積極性,才能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形成良性循環,達到AFPS法運行的最佳效果。因此需要對教學質量監控的運行機制進行如下設計。

1.加強宣傳工作

提高廣大師生和各級領導的質量意識,實施教學質量監控實際上是對整個教學過程的監督與管理,必然與教師和學生的切身利益相關,也與各級領導的工作業績和切身利益相關,更與整個學校的辦學水平和信譽密切相關。因此必須做好宜傳動員工作,使師生、各級領導牢固樹立學校應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學質量為學校工作的永恒主題,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根本等觀念,理解學校抓教學質量,實施監控的重要意義和作用,以此為實施教學質量監控打好思想基礎。

2.建立全院性教學質量監控組織機構

教學質量監控是涉及全院的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有較健全的組織機構來負責此項工作。為此,建立由分管教學校長為組長、學校有關的職能部門和各教學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校(院)級教學質量監控領導小組,各系建立以系主任為組長的教學質量監控小組,在教務處設置教學質量科或教學質量監控崗,有專人負責日常監控工作。同時實行校內專家督導制度、聘請專家聽課督導。公務員之家:

3.建章立制,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

必須制定有關的制度、辦法和政策,形成有效的獎勵與懲罰機制,制定以下制度和政策:①關于實施教學質量監控的決定和辦法;②關于實行專家督導的決定和辦法;③關于教學質量與教師教學工作量、職稱評聘、年終評優、學生獎學金、考研、就業、系(部)和教研室考核等方面掛鉤的政策;④各級領導聽查課規定等。

4.加強有關人員培訓

利用計算機和校噢網處理數據。該項工作需要采集和處理大量調查表及數據,所以對科室人員和教學秘書等人員必須進行培訓,使他們掌握運用計算機的技術。如果有條件也可以利用校園網來實行數據采集與傳輸,這將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