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儒家文化教育影響論文

時間:2022-08-01 05:25:00

導語:韓國儒家文化教育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韓國儒家文化教育影響論文

摘要:隨著人類社會道德失衡等問題的出現,儒家文化又一次引起了世人的關注。韓國積極發揮儒家文化的道德規范作用,摒棄其時代局限性,適時地發展儒家道德思想,以及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德育方式,這些對于完善和提高我國高校的德育水平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儒家文化德育高校韓國

引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提出,要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對大學生進行公民道德教育。目前,我國高校的德育工作實效性低迷,大學生不守誠信、揮霍浪費、個人主義等違反公民道德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些引起了政府、社會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對中國和世界的文明發展產生過重大的影響。當今世界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隨之出現的信仰危機、道德失衡等一系列現代問題,使儒家文化又一次引起了世人的關注。目前,韓國是世界上儒家文化傳統保留最多的國家,韓國將其作為自己民族的基本道德規范。韓國對儒家道德思想的發展和實踐,不僅對我國的公民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而且對于促進我國高校的德育工作,完善、提高大學生道德規范和道德水準也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一、積極發揮儒家文化的道德規范作用

由于儒家文化存在某些封建思想等消極因素,致使在我國近現代史上,儒家文化被多次批判,幾乎被全盤否定在現代韓國社會,傳統悠久的儒教道德思想至今還規范著人們的行為,例如愛國守法、敬業奉獻、孝敬父母、尊重他人、遵守秩序、注重禮儀等。同時,儒教文化主張仁政,強調社會秩序和國家權威,宣揚集體主義、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激勵民眾為集體和國家利益不惜犧牲個人利益,這些都對韓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韓國對儒家文化的實踐表明,儒家道德思想在規范人們道德行為方面是具有一定積極作用的。我國高校應該積極發揮儒家文化的道德規范作用,挖掘其豐富內涵,并與高校德育工作相結合,切實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正視儒家道德思想的時代局限性

儒家文化在我國近現代史上遭到多次批判,最主要的原因是儒家文化存在消極的思想,有其時代局限性。從社會宏觀層面上分析,儒家文化所推崇的倫理關系雖維持了社會的穩定,但社會缺乏以法律為基礎的制約力量,并且監督機制不完善,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往往取決于統治者的品行和才能;從社會微觀層面上分析,儒家文化注重家庭生活,強調上下的人際關系,這些思想淡化了公平和法律意識,無視平等的人際關系,導致了社會各項活動中“論資排輩”、“任人唯親”等不公平現象的發生,大大降低了社會管理的效率。韓國推行“文化立國”最成功的經驗之一,就是挖掘儒家文化的精華,把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社會,發揮儒家文化的社會功能。儒家文化是值得我們乃至全人類都應該珍惜的精神財富,我們在肯定其德育價值和弘揚儒家道德思想的同時,要正視其時代局限性。同樣,我國高校在積極發揮儒家文化道德規范作用的同時,一定要正視儒家道德思想的時代局限性,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三、汲取韓國道德教育的成功經驗

韓國在對民眾進行道德教育時,采用了行之有效的方式,這為我國高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

3.1德育內容具體化

目前,我國高校德育工作效果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德育內容過于抽象和理想,脫離現實生活,這一方面使受教育者不容易理解德育內容,另一方面更不利于他們去實踐。韓國政府開展道德教育的內容都注重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面對個人生活,主要進行“端正、誠實、節制、深思、創造”的教育;面對社會,主要進行“寬容、愛家庭、和睦、親切、公益精神、責任意識、團結合作以及公正”教育;面對國家和民族,進行“三愛”教育,即愛國家、愛民族、愛人類。德育內容的具體化有助于大學生的理解和接受,也有助于他們進行德育的實踐。

3.2德育工作層遞性地展開

韓國的道德教育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個階段,并且層遞性地開展。小學道德教育包括“個人生活”、“社會生活”和“國家生活”三大部分;初中主要是關于“人際關系與各種禮節”的教育,提倡學生之間互敬互愛和協作精神,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思想;在高中,主要教育學生尊重人的生命與價值,培養“以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的精神;大學里設“國民倫理”科目,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把吸收近代科學技術與自立意識結合起來,奠定為國家發展作貢獻的精神基礎。我國高校的德育工作也應該遵循這種層遞性,根據不同年級學生不同的心理和思想狀態,設置不同的德育內容,逐步幫助大學生建立起全面的道德情操。

3.3形成社會道德教育氛圍

道德教育是一個民族問題,只有得到整個民族的支持,才可能取得顯著的成效。在現代韓國社會,由于受西方文化的沖擊,昔日儒家道德文化的統治地位正受到嚴峻挑戰,為繼承傳統,韓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比如在儒家學術界和民間,設立了很多研究儒家文化的學會、研究所和研究院等,這些組織經常舉行年會和各種研討會,學術氣氛非常濃厚。他們以弘揚和實踐儒家文化為己任,對推行儒家文化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韓國整個社會對儒家文化的重視,形成了整個民族的道德基礎,有助于整個社會道德取向的形成。所以,我國社會應該努力形成濃厚的德育氛圍,這對高校的德育工作的開展無疑具有強勁的推動作用。公務員之家:

高校德育工作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在新時期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儒家文化在韓國的實踐和發展,為我國高校開展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具有一定的啟發性。我國高校要學習他人的先進經驗,緊密結合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努力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建設者。

參考文獻:

[1]杜成輝.韓國儒教的歷史和現狀.大理學院學報.2006,11(5).

[2]崔志鷹.儒教文化與韓國現代社會.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8.

[3]張箏.儒家道德思想對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啟示.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12.

[4]胡弼成,李鵬佳.高等學校德育實效性低迷原因剖析.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7,11.